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隧道主体结构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

    孙建波李登寿史金录刘渊...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完成隧道衬砌结构设计,需要对隧道围岩压力和隧道主体结构内力进行计算.根据隧道受力特点进行合理的计算假定.[方法]基于国道321线,采用SAP84软件对最不利断面的不同工况进行设计计算和模型分析并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此隧道主体结构在三种最不利断面的工况下,配筋内力计算结果和验证情况均符合规范要求.[结论]该项目配筋设计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计算结果,结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最终配筋结果,为配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隧道结构设计结构内力计算SAP84配筋设计

    RC梁承载力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李雨峰卢荣鑫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RC梁进行四点受弯分级加载试验,研究受弯破坏对RC梁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以验证试验结果.同时,运用规范公式计算与上述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包括试验测试、数值模拟和规范公式计算等三种方法研究RC梁的承载能力.[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RC梁的承载力,这为准确评估RC梁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破坏形态下的破坏试验法虽然真实准确,但不宜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而有限元分析法可以高精度、快速、低成本地模拟全过程,且与试验吻合较好.规范计算则偏于理想化,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对象选取适当的方法.

    有限元模拟钢筋混凝土梁四点受弯力学承载力

    真空状态不同爆轰工艺下铜钢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性能研究

    王玉龙董祥雷赵红亮杨若雅...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热交换领域、电力领域中铜基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变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在真空状态中,采用不同爆轰工艺对TU1紫铜和Q345R钢进行爆炸复合试验,并对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爆轰速度的增大,界面波纹深度也会随之增加.复合材料(Z向)分离强度的平均值为483 MPa、界面剪切强度的平均值为238 MPa、显微硬度的最大值为196 HV,即距界面位置越远,越趋近于本体材料.当爆轰速度为2 200 m/s时,断口处出现铜侧粘连现象.[结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组成该复合材料的本体金属,界面处均呈正弦波状结合形态.从界面向本体金属方向来看,晶粒组织呈现出多样化晶体转变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对结合界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界面未出现氧化物/氮化物等有害物质.

    真空状态爆轰工艺铜钢复合材料微观/宏观组织机械性能

    热失活过程中钒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陈切刘应炜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表征热失活过程中钒催化剂的孔径变化情况,及在410℃、440℃、480℃、520℃下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活性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钒催化剂的耐热试验,用SEM扫描电镜来观察热失活钒催化剂的微观表面结构变化过程,并对热失活过程中钒催化剂进行孔径分析及转化率活性检测.[结果]随着热失活过程的进行,钒催化剂的孔径明显向大孔方向移动,钒催化剂转化率逐渐降低.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衰减率总体呈现出由慢到快的趋势,在测试温度为410℃、480℃、520℃时,活性衰减率都是先降低后增加.在440℃时,随着热失活过程的增加,活性衰减速率不断增加.[结论]随着耐热时长的增加,热失活现象明显,孔径向大孔方向移动,钒催化在被使用过程中,气体扩散速率发生变化,转化率下降,造成钒催化剂活性大幅度衰减,活性成分及金属助剂在耐热过程中逐渐被熔融,导致钒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变短.

    钒催化剂热失活过程活性衰减率催化性能

    考虑压力和含水率影响的小麦粮堆导热特性数值研究

    蒋敏敏曹会敏王清山柴威丽...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麦粮堆压力—导热特性和含水率—导热特性的规律.[方法]使用孔隙率测定装置来测定小麦粮堆在不同压力(0 kPa、50 kPa、100 kPa、200 kPa、300 kPa)、不同含水率(8.50%、11.21%、14.45%、16.97%、20.72%)下的孔隙率,并在COMSOL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得到压力、含水率对粮堆孔隙率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小麦粮堆的压力—导热特性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压力和含水率下小麦颗粒的导热特性,得到粮堆压力—导热特性的规律.[结论]小麦颗粒的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基本呈线性分布.单元体颗粒的等效导热系数范围为0.109 5~0.157 2 W/(m∙K),粮堆等效导热系数随上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含水率为 8.5%~20.72%,上覆压力为300 kPa时,导热系数增大17.5%~27.5%.

    上覆压力含水率导热特性数值模拟

    金属位点替换在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黄显会邱振江徐绍红李雅雯...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金属有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但大多数金属有机框架因稳定性问题而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对高稳定性的金属有机框架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持金属有机框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替换法来对金属有机框架中的金属离子或团簇进行替换,在获得性质更加优异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的同时,其孔结构还得到很好的保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金属离子替换的一般规则和影响金属离子交换的因素这两方面出发,对该类MOFs进行研究,为构建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提供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该类MOFs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推测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金属离子替换率和深入研究替换机理,研究结果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金属离子替换金属有机框架原位替换

    坡脚开挖条件下的斜坡稳定性探究

    杜伟赵志根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坡脚开挖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斜坡隐患点进行稳定性评价.[方法]统计分析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地灾隐患点孕灾特征,将其概括划分为6类不同坡度的斜坡模型,对每类模型进行梯度开挖,建立多种开挖工况,结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计算出每种工况下的斜坡塑性区状态、坡体位移、安全系数.[结果]在30°坡度下,开挖10 m后,其安全系数降幅最大,为22.28%;在开挖进尺为4 m的工况下,坡度从15°增加到40°,其安全系数降幅最大,为60.18%;坡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大于开挖进尺.开挖到10 m时,临空面内部既正发生剪切破坏又正发生张拉破坏,其失稳概率高于坡顶.随着开挖进尺的增加,最大沉降和水平位移都逐渐发生在临空面上部.[结论]研究成果揭示了开挖过程中斜坡稳定性变化的规律,可为类似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FLAC3D稳定性分析安全系数地质灾害切坡建房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喜德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赵金彪杨柳崔玉龙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喜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规律,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喜德县为研究区域,选取11个影响因子,分析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喜德县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喜德县滑坡分布于高程2 000~2 600 m;坡度10°~30°;坡向为东北方向;坡位为中坡;距道路距离小于100 m;距水系距离小于200 m;距村落距离小于500 m;距断层距离为小于3 500 m;NDVI为0.7~0.8;地层为白垩系;土地利用为耕地.滑坡高易发区位于鲁基断裂、冷都基断裂、米市河断裂、扎都断裂带周边地区.[结论]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可直接用于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对工程建设选址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质灾害滑坡易发性评价逻辑回归

    基于CRockfall数值模拟落石崩塌运动特征

    刘丹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山区公路工程边坡落石崩塌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强致灾性特点,是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地质安全隐患,有必要对落石崩塌运动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西南地区某处公路边坡落石为例,在介绍落石运动分析计算算法的基础上,采用CRockfall落石软件模拟了典型落石运动轨迹,获取了主要运动特征.[结果]从统计最大值曲线峰值来看:落石运动动能能量、弹跳高度和速度分别约为2 000 kJ、75 m和53 m/s;统计95%保证率和均值曲线规律基本一致,从曲线峰值来看:落石运动动能能量、弹跳高度和速度分别约为500 kJ、25 m和25 m/s.[结论]在典型位置利用软件数据采集器功能获取落石运动特征参数,为后期拦挡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落石运动特征数值模拟CRockfall崩塌

    黄南州"4·23"暴雪天气过程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彭英超宋仙芳郭安欣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022年4月23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数值模式检验分析,检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强降雪的预报能力,从而提高本地暴雪预报准确率.[方法]选取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四个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 24 h累计降雪量≥10 mm),采用天气学分析、对比分析法,利用EC-thin,CMA-3KM和CMA-GFS三种模式与暴雪个例实况进行检验对比评估.[结果]①环流形势场对比CMA-GFS模式对于高原槽预报较EC稳定且准确,基本与实况吻合,而EC越靠近临近时次预报更为准确;从槽线移速来看,两家模式均预报槽线移速比实况快.②24小时降水预报检验,EC模式对落区、强度的把握明显优于CMA-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③一般性降水准确率预报CMA-3KM参考性最好,且最稳定,准确均在70%以上;三种模式的暴雪的准确率并不稳定,夜间出现的暴雪预报效果08时次优于20时次.[结论]CMA-3KM预报降水效果较好,但稳定性不高,EC模式对降水的落区、强度的把握优于CMA_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

    暴雪天气检验,CMA-3KMECMWF模式CMA-GFS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