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夏地区白云碎屑灰岩粗骨料品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王进军王存福杨岩焦全春...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水利与建筑行业在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预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其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宁夏地区白云碎屑灰岩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泥块含量和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抗冻性,并通过SEM分析观察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密实性和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最大粒径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粗骨料泥块含量的增大,预拌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降低;随着针片状骨料含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呈降低趋势;通过SEM技术发现骨料中泥块含量增加将导致不同程度的结构薄弱区和缺陷.[结论]通过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宁夏地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为地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预拌混凝土最大粒径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SEM分析

    复杂多变地物散射特征区域InSAR融合方法研究

    夏锦王峥辉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PS-InSAR和SBAS-InSAR在应对复杂多变地物散射特征沉降区域时均存在解算局限性,有必要通过对比两者技术差异和适用性,开展融合方法研究.[方法]根据不同地物散射特征区域PS点分布的相干系数统计特性,寻找与强地物散射特征区域强关联的PS点数据簇,再根据不同散射特征区域PS点分布的密度差异,采用空间聚类算法识别覆盖城镇用地的数据簇,并采用三角网格法对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确定监测数据融合的边界,剔除边界外低密度、低质量的PS点数据簇,在边界外采用SBAS-InSAR解算出SDFP点数据,得到最终结果.[结果]数据融合后,弱地物散射区域高质量监测点数据大幅增加,强地物散射区域内高质量、高密度PS点被保留,该部分PS点解算位置精度更高,可在建成区实现小尺度精细化监测,最终实现根据区域内的可变散射特征自动选择匹配的干涉测量数据的结果.[结论]InSAR融合方法在应对复杂多变地物散射特征区域时,可兼顾监测点的数量和质量.

    地面沉降SBAS-InSARPS-InSAR地物散射融合方法

    基于FLAC3D的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罗贤欢吴琦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道路切割坡体、暴雨和车辆荷载等条件会对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以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张沟边坡为例,根据边坡所处的环境特征,分析其在不同工况影响下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为边坡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FLAC3D软件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边坡在天然和暴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并调用FLAC3D内置的Fish函数对路堑边坡坡前道路车辆产生的动荷载进行模拟,对动荷载下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边坡在天然和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9和1.186;②坡前公路动荷载峰值由1×105 N增加为1×106 N时,坡脚处水平最大应变值增大13.4%,后缘水平最大应变值增大13.2%.[结论]暴雨降低了岩土体的强度,直接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坡前竖直方向动荷载增加了坡体水平方向剪切带的连续性,但其对坡体最大应变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辉县市路堑边坡FLAC3D动荷载稳定性

    预应力腹板开洞钢-木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

    陈智强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腹板开洞钢-木组合梁在四点弯曲静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性能.[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研究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形式和洞口形状等参数对组合梁刚度、变形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和程度.[结果]结果表明:设置预应力钢绞线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刚度和承载力,使折线型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分别增强41%和25%,直线型效果次之;未设置预应力的组合梁跨中洞口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和较大变形;洞口形状影响洞口区域应力重分布情况,长方形洞口底部两侧容易出现塑性铰,正方形洞口这种现象得到部分改善,圆形洞口底端钝角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和变形.[结论]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形式和洞口形状可以显著提高腹板开洞对钢-木组合梁刚度和承载力,减少变形程度.

    钢-木组合梁腹板开洞体外预应力非线性有限元

    湖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吴凯刘雨欣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湖底隧道施工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等特点,为研究冻结法在隧道下穿湖底联络通道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依托某实际地铁工程展开研究.[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湖底特殊地质条件及水文概况,设计采用冻结加固技术预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处理,合理设计和优化开挖与构筑施工技术,对相关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如软土、流砂以及高水压和高地压地层.[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地铁湖底联络通道的安全和有效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湖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风险

    纳米二氧化硅对微泡沫钻井液体系的影响

    张兵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微泡沫钻井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钻井液的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稳定微泡沫钻井液,通常使用稳泡剂来增强泡沫的稳定性.随着对纳米颗粒研究的深入,发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稳定泡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试验来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研究.[方法]首先,以泡沫半衰期和发泡量为指标来验证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将纳米二氧化硅添加到微泡沫钻井液中,用来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微泡沫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纳米二氧化硅能极大增强微泡沫的稳定性,与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相比,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后的半衰期增加60 min.在微泡沫钻井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后,钻井液的稳定性增加、流变性良好、黏度增加、失水降低.[结论]纳米二氧化硅在增强泡沫稳定性上具有显著作用,将其应用到微泡沫钻井液中,能有效提高钻井液的稳定性,降低钻井液的失水量,从而发挥出钻井液的良好性能.未来可以使用纳米二氧化硅来代替钻井液材料,能有效降低钻井液成本.

    微泡沫钻井液纳米二氧化硅稳定性流变性

    含纳米二氧化硅的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和力学性能研究

    陈亮亮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制备不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来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劲度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来分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从1%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3%时,混合料在20℃和30℃时的疲劳性能均最优;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2%时,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最优,且短期老化后的间接拉伸强度降幅最小.[结论]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纳米二氧化硅的最佳掺量为2%~3%,此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和力学性能可提高40%以上.

    道路工程纳米二氧化硅PE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力学性能

    废旧聚乙烯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分析

    刘海增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废旧聚乙烯塑料(Polyethylene,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方法]通过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来评价老化前后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和长期老化后,PE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贯入强度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2%~18%、25%~35%,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贯入强度增加幅度分别为30%~35%、60%~70%.只有短期老化后的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才能满足要求.[结论]PE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基本相当,且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PE改性剂可抑制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能显著减缓改性沥青的氧化老化程度.

    道路工程废旧聚乙烯塑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

    隐伏断层高密度电法响应特征与应用研究

    丁力闫亚景赵贵章李志萍...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类型对不同倾角断层的探测效果,开展了高密度电法温纳alpha、温纳beta、温纳gamma、偶极装置对不同倾角断层探测效果研究.[方法]通过参数设计建立了不同倾角断层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得出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倾角断层模型的正演结果进行反演成像.[结果]比较结果得出高密度电法对探测断层倾角的最优识别装置为温纳alpha,其识别结果与设置值的匹配度高达96.1%.[结论]在试验场地预埋断层并利用温纳alpha装置对其进行探测,结果验证了高密度电法温纳alpha装置对断层响应效果最优,可有效确定断层产状信息,且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

    断层电阻率反演成像温纳alpha装置

    陕西省城市土地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赖思宇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综合效益状况,促进当地城市的土地合理利用.[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构建由18个指标构成的土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项进行赋权,进而对下辖的十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土地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①陕西省内城市土地效益与当地地势有关,关中地区表现最佳,陕北位于中间水平,而陕南则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②陕西省内城市土地效益差异明显,西安市和榆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其他地级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由生态方面得分可知,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依然存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控制废气排放,加大修建废气治理设施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尽可能提高排名较低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熵值法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