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氮洗冷箱堵塞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吕晨晨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降低液氮洗冷箱的堵塞概率,改进液氮洗冷箱的可靠性和性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维护和清洁成本,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有必要对液氮洗冷箱堵塞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分别从设备本身的问题、操作不当、外部环境影响等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液氮洗冷箱堵塞的原因,并从液氮管理、管道改造和优化、杂质控制及温度控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提出的改进建议切实降低了液氮洗冷箱堵塞问题的发生频次.[结论]深入分析液氮洗冷箱堵塞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为相关行业的冷却设备设计和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液氮洗冷箱堵塞原因改进建议管道改造和优化杂质控制温度控制

    冲击力下薄壁内衬复合管界面黏结强度效应分析

    卢召红徐畅彭郑飞王威...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薄壁内衬复合管在受冲击力作用下的界面黏结强度对层间剥离屈曲的影响.[方法]建立薄壁内衬复合管在弹性阶段的非线性分析模型,对薄壁内衬复合管材模态试验与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可靠性.通过改变衬层与原基层管壁间的界面黏结强度,研究复合管在冲击力下的动态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击荷载较小、管道变形处于弹性阶段时,薄壁内衬复合管的损伤大都集中在层间界面处.界面黏结强度对层间剥离屈曲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层间界面黏结强度的增加,外基层管与内衬层的最大等效应力差值减少.此外,外基层管和内衬层的变形协调性能力随着黏结强度增加而增大,径向层间位移减小,增加了复合管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薄壁内衬修复管道设计方法及层间界面效应分析提供参考.

    薄壁内衬复合管界面黏结强度冲击力层间剥离

    基于国际比较的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图景研究

    胡洪铭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判我国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趋势,更好地指导城市轨网规划.[方法]采用城市比较的研究方法,归纳先发地区城际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中国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特征是决定交通模式的核心因素,研判我国大中城市远景是否需要轨道交通,其前提是明晰其远景空间结构特征.[结论]特定地区市域轨道交通有较强的建设必要性,城市规模越大,对外辐射能力越强,市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越强.在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的背景下,建设轨道路有较强的紧迫性.

    城市轨网规划城市比较大中城市市域轨道交通

    不同开挖工法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及边坡稳定性研究

    徐松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隧道施工中常遇到小净距偏压隧道与边仰坡相互作用的情况,可能导致隧道塌方及边坡失稳,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对二者进行加固,尤其是浅埋小净距偏压黄土隧道.[方法]以中兰客专引入兰州枢纽配套工程白石一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开挖工法及施工顺序下小净距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形成的塑性区与边坡潜在滑动面贯通,极易使隧道坍塌,使隧道邻近边坡发生失稳灾害.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的开挖方式对围岩的扰动范围最小,且先对靠近山体的隧道开挖所得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较大,更有利于小净距隧道及边坡的安全稳定;三台阶临时横撑的开挖工法使得临时横撑与衬砌共同承担荷载,可最大限度地抑制隧道拱顶和仰拱的围岩变形,继而保证施工安全.[结论]针对小净距隧道中岩柱稳定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建议,为类似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浅埋小净距隧道偏压开挖工法稳定性数值模拟

    微波养护车在沥青路面坑槽修补中的应用

    张雷鸣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养护车在坑槽修补中的应用.[方法]以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坑槽修补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模拟与现场应用的方法对微波养护车的关键技术参数及技术亮点进行研究.[结果]探明了微波坑槽修补的作用机理,提高了热挖热补的界面黏结强度,计算得出微波辐射值平均为0.57 mW/cm²,安全环保.依托徐州S344新徐大道进行微波养护车坑槽修补应用,坑槽修补可节约时间15 min,可实现快速恢复交通.[结论]研发的JCM100E微波热风养护车在苏州、徐州等地区开展了工程应用,提高了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JCM100E微波养护车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效益分析

    铝氮共掺杂溴氧化铋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程翼鹏吴若涵王梦梦武乐怡...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有机染料行业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降解有害物质罗丹明B(RhB),对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基光催化剂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不同含量铝或氮或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BiOBr)样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结果]结果表明,铝和氮单独掺杂或共掺杂均能提升BiOBr的光催化性能,且铝氮共掺杂时对光催化的提升效果基本介于铝和氮单独掺杂之间.[结论]铝和氮之间对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据此推测掺杂氮元素可以减弱掺杂铝元素对BiOBr晶格的破坏作用.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水热合成法BiOBr掺杂铝掺杂氮铝氮共掺杂

    甲基硅酸钠对土遗址水理性质改善的扫描电镜分析

    王巍智朱耀冬朱文利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长期雨水冲刷及毛细水作用下,土遗址极易受到干湿循环影响产生裂缝,造成破坏.为增加土遗址疏水性、提升其水理性质,利用防水剂对其进行改善.[方法]选用甲基硅酸钠溶液对土遗址进行喷洒处理,使该溶液经毛细作用进入土样内部,再由碳化反应使土体产生疏水性,并通过SEM电镜分析其疏水原理.[结果]通过电镜分析发现:甲基硅酸钠在碳化作用下使土颗粒表面形成有机硅氧膜.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内部独立悬浮土颗粒减少,颗粒间连接力有所增加,土样内部孔隙大量减少,阻断了外界水分的入侵通道,降低了土体吸水率.[结论]通过甲基硅酸钠处理,提高了土遗址的水理性质,为土遗址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土遗址疏水性SEM电镜毛细作用

    Al-B4C中子吸收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李奎江郑亚菲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Al-B4C中子吸收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球磨混粉-压力成型-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碳化硼含量的Al-B4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腐蚀溶液为5%NaCl溶液.[结果]结果表明:碳化硼含量30%以下时,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碳化硼含量达到40%时,材料的耐腐蚀性迅速下降,且4种材料在各自电位区间发生了钝化现象.[结论]碳化硼含量10%时钝化现象最明显,材料腐蚀方式主要以点蚀为主.

    Al-B4C复合材料中子吸收材料电化学腐蚀微观组织

    纤维金属混杂层板抗侵彻性能的仿真分析

    童谣袁野杨振寰曲嘉...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据舰船轻量化的设计要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存在着抗冲击性能差等问题,需对其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一种适于海洋环境的玄武岩/钢混杂层板的抗侵彻性能进行研究,并验证其有效性.再对各工况下混杂层板的弹道性能和失效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数情况下3/2铺层靶板的防护性能最好,复杂的铺层结构能够优化混杂层板的失效形式,使背板附近的铺层更倾向于呈现拉伸断裂的破坏形式.[结论]该破坏形式有利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挥其性能优势,提升防护效果.

    纤维金属混杂层板铺层结构侵彻破坏形式数值模拟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若羌县地质灾害识别与监测

    蔡瑞庆马立龙李倩文张帆...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大范围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工作亟须开展.[方法]基于SBAS-InSAR技术对新疆若羌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识别与监测.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覆盖研究区范围的两个图幅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获取了研究区的累积形变量,并结合光学遥感影像,解译了13处有形变特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野外验证准确率77%,最终确定10处为地质灾害点.[结论]对于大范围地质灾害识别问题,InSAR技术相较于点监测技术来说,具有先天优势,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整个工作区的形变情况,在地质灾害识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若羌县SBAS-InSAR技术地质灾害野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