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缩机转速对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冷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余壮张瑶鑫赵晓丹王素英...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压缩机转速对空气源热泵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方法]搭建以R410A为制冷工质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试验台,在标准焓差实验室进行试验.[结果]在标准制冷工况下,压缩机转速从2 500 r/min增加到5 500 r/min时,系统的制冷量增长了122.65%,压缩机功率增长了65.08%,系统的COP和EER分别增长了34.87%、46.99%,系统的排气温度及排气压力均上升,压比由3.04上升到4.26,而吸气压力呈下降趋势.[结论]压缩机转速为2 500~4 500 r/min时,系统的匹配性较好;压缩机转速在4 500 r/min后,系统的匹配性较差.研究成果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变频压缩机对空调或热泵系统的性能提供试验数据参考.

    压缩机转速空气源热泵制冷性能

    考虑降雨入渗的高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阮浩东郑晓东付建宝沈一鸣...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降雨入渗对多级开挖支护后高边坡的稳定性,针对四川达州市某高边坡工程,基于ABAQUS软件并结合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高边坡开挖降雨渗流模型.[方法]考虑不同降雨条件的影响,引入多层非饱和土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情况,对降雨工况进行研究,进而研究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压、边坡位移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长时间高强度降雨易使多级开挖的高边坡产生较大滑移.[结论]建议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高边坡多级开挖支护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降雨入渗多层非饱和土现场监测数值模拟

    自锚式悬索桥荷载试验分析

    刘阳李凡张焱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准确掌握某自锚式悬索桥结构的运行状况,对该桥进行荷载试验.[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荷载试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静力荷载工况下的应变数据、挠度数据和缆索数据,再结合动载试验下的基频与模态参数,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荷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主桥相对残余应变<20%,挠度校验系数介于0.83~0.99之间,吊索索力和主缆变形校验系数为0.76~0.91,主桥实测前三阶自振频率均大于理论前三阶.[结论]该桥承载能力与刚度满足要求,吊索和主缆变形满足设计要求,总体满足行车要求.

    桥梁检测荷载试验自锚式悬索桥挠度应变

    高速公路平面坐标系建立问题的探讨

    胡毅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高速公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问题,提高平面坐标系的测设精度,有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方法]根据高斯正形投影误差计算公式和误差限差理论,分析高斯正形投影误差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大小,利用平移量计算高速公路平面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高,将标准坐标系下控制点坐标转化为新坐标系下坐标.[结果]对新坐标进行精度验算,两点间通过坐标反算获得的平距与实测平距的差值处于允许范围之内,建立了满足高速公路工程精度需要的新坐标系.[结论]实践表明:高速公路平面坐标系可根据计算所得的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高来建立具有抵偿高程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且新建平面坐标系下各控制点的变形量都能满足规范精度与设计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任意带高斯投影高程投影面

    缓释型抗冰冻混合料铺装路面抗凝冰效果及长效保持机制研究

    赵录霞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冬季冰雪天气桥面结冰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开展缓释型抗冰冻沥青混合料研究.[方法]通过融化试验、撕裂试验和电导率试验,对比评价SMA-13-国产和SMA-13-MFL的短期融冰和长期防冰效果.[结果]融化试验表明,进口MFL抗冰冻剂的融冰能力优于国产抗冰冻剂.撕裂试验表明,国产抗冰冻剂的融冰性能优于进口MFL抗冰冻剂.盐分融析电导率试验表明,进口MFL抗冰冻剂的析出速率大于国产抗冰冻剂;进口MFL抗冰冻的融雪除冰效果可持续2~3年,国产抗冰冻剂的融雪除冰效果可持续3~4年.[结论]缓释型抗冰冻混合料在桥面铺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MFL国产抗冰冻剂融化撕裂电导率

    钙钛矿薄膜的发光特性及钝化处理后的放大自发辐射效应研究

    严小亮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钙钛矿材料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激光应用光学增益介质.钙钛矿激光器件实际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实现较低的激光阈值.为解决这个问题,选用电子传输材料(PCBM)和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对钙钛矿(CH3 NH3 PbI3,MAPbI3)薄膜进行钝化处理,减少薄膜的缺陷密度,从而降低放大自发辐射(ASE)阈值.[方法]研究不同激发强度下MAPbI3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与ASE现象,并通过与MAPbI3/PCBM和MAPbI3/spiro-OMeTAD双层薄膜对比,研究将钙钛矿材料中的缺陷进行钝化处理后对ASE现象的影响.[结果]在特征温度120 K下,MAPbI3钙钛矿薄膜易产生ASE现象,产生ASE现象的阈值约为3.67 μJ,而MAPbI3/PCBM和MAPbI3/spiro-OMeTAD双层薄膜在特征温度下,产生ASE现象的阈值更低,分别为1.9 μJ和2 μJ.[结论]MAPbI3钙钛矿薄膜在位于800 nm左右的特征峰处易产生ASE现象,而经过钝化处理后的钙钛矿薄膜在相同波长位置的特征峰处更易产生ASE现象,产生ASE现象的阈值更低,这是因为PCBM and spiro-OMeTAD这两层薄膜能有效地钝化钙钛矿薄膜内的缺陷,使得薄膜的缺陷态密度降低,从而能有效降低ASE阈值.

    钙钛矿材料光谱学钝化放大自发辐射

    Ni-P/金刚石超硬复合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键冯卫波郭辉崔硕文...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Ni-P复合涂层本身硬度较低的问题.[方法]选择添加金刚石微粉制备Ni-P/金刚石复合涂层.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制备Ni-P/金刚石复合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SEM,XRD,EDS对最佳工艺参数下的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根据试验成功计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论]制备Ni-P/金刚石复合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4 A/dm2、金刚石浓度5 g/L、搅拌速度150 r/min、镀液温度60℃,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Ni-P/金刚石复合涂层复合电沉积力学性能

    改性麦草纤维素对苯胺吸附特性研究

    冯利张方萍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改性麦草纤维素对苯胺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吸附测定苯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改变时间、初始浓度、温度和pH等试验变量,探寻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改性麦草纤维素对苯胺的吸附量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对苯胺的吸附60 min基本达到平衡;在25℃、pH=8.0时,吸附率达最大.改性麦草纤维素对苯胺有较好的吸附再生能力.[结论]改性麦草纤维素可以有效吸附苯胺,测定方法操作简单.

    改性麦草纤维素苯胺吸附

    惠州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储层的分类评价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何叶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在中生界基岩之上发育了一套新生代早期火山岩,是富生烃洼陷惠州26洼未来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其有利储层特征及受控因素复杂,预测难度较大,需要对其加以研究.[方法]在少井地区开展新生代火山岩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研究,建立了一套火山岩储层的分类评价流程.[结果]首先基于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开展火山岩岩相、机构识别,对火山岩进行初始储层级别的划分;其次通过恢复排烃期火山岩古地貌判断有机酸对火山岩的溶蚀作用强弱,据此升降级火山储层级别;最后通过波阻抗反演及相干-蚂蚁体属性分析孔隙度和裂缝发育条件,进一步对储层级别进行划分.最终获得火山岩储层分类结果.[结论]基于储层分类评价结果指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及其控制作用,对同类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惠州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储层预测分类评价

    "双碳"目标背景下山西省地温时空变化分析

    范秀平戴翠贤贾斯苏睿杰...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山西省近40 a地温变化规律,为其地热开发、碳达峰路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81-2020年山西省108个台站地表温度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近40 a地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499℃/10 a.地温呈现"南高北低"分布,高纬地区低于低纬地区,高海拔地区低于低海拔地区.吕梁山脉走向对地温升降影响明显,西北部升温速率最快.[结论]山西省地温与时间相关系数高值区基本与趋势系数高值区重合.地温同位相变化占主导地位,即趋于整体一致的偏高或偏低变化,并在1999年后趋向于更明显的升温趋势.近40 a存在18 a、12 a、6 a左右的周期震荡,未来一段时间山西地温趋向夏季更高、秋季更低.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约2/3站点地温变化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约1/3站点地温变化与日照时数显著相关.

    山西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