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王清连

月刊

1673-6060

xbskban@163.com

0373-3693077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382/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6060。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以及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农村职教、教育与经济、职业指导、比较职教、教育管理、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未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职教管理及研究部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广大师生。学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方针政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报道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传播科技文化信息,探讨交流学术思想,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办刊宗旨,发挥教学、科研的阵地和窗口作用,努力把提升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叙事结构及其科学内涵

    王浩斌杨思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性逻辑、建构性逻辑和超越性逻辑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思想视域,进一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初语境,挖掘唯物史观在叙事层级和逻辑结构上所内蕴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充实当今马克思主义文本诠释和原著探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张力和真理伟力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批判叙事结构

    定向·践履·传承:"教条主义"百年批判史

    郭静伟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展现了马克思主义逻辑更新、时代定位、实践伟力的整体图景。批判教条主义的羁绊与悖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面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从本体论、世界观、方法论、存在论层面建立规约与标准;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代条件不断体认原典规定,批判教条主义的囿限,勘定摒弃教条主义的科学进路;中国共产党批判教条主义的历史沿革确证了旗帜不变、态度不变、宗旨不变、标准不变的核心传承;问题导向的思维前提、守正创新的理论勇气、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的本质启示则为马克思主义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致思路径。系统探讨教条主义百年批判历程有益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批判守正创新

    论请求权基础思维在民事裁判中的规范适用——以《民法典》与《民诉法》的融通为视角

    刘谢慈党婷婷
    15-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德国法学方法论在我国的深入推广和《民法典》的实施,请求权基础思维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纵观其推广历程,重点仍处于民法教育的案例教学课堂上,未广泛应用于具体的审判程序中,大部分关于请求权基础的应用只体现于其作为法律规范的作用,而未按照"诉讼请求→法律规范→要件事实→判决结果"的规范顺序进行,致使请求权基础的方法论功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归根于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以法律关系为中心的裁判思维以及民事实体理论与程序理论的脱节。针对部分裁判人员对请求权基础的理解存在差异,请求权竞合问题导致实体法和程序法衔接受阻等现实困境,应从发挥法律关系思维优势、平衡实体请求权与诉讼标的之间的冲突以防止"重复诉讼"、利用诉讼的客观合并有效处理请求权竞合问题等三个方面推动请求权基础思维的运用,进而加强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之间的融合,保障裁判的公正性。

    请求权基础思维法律关系诉的客观合并请求权竞合

    重大涉案企业刑事合规中分案处理机制研究

    任海波郭静怡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其中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的微观部分。合法合规经营是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参与国际交流还是进行跨国上市活动,或是在国内发展,都需要在企业合规构建的法律、政策、交易习惯的企业合规网络内从事经营活动。我国的企业刑事合规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建立完备的相关制度,在涉企犯罪中存在一些理论性和程序性问题。通过探析分案处理机制在刑事合规中的适用,即将单位犯罪中的企业与自然人分别进行调查和提起诉讼,在企业暂缓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期间,运用合规整改考察措施改善企业内部治理,最大限度避免刑事处罚导致的"水波效应",以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刑事企业合规制度分案处理机制单位犯罪诉讼程序

    企业社会责任、高管团队多元化与企业成长性

    陈家田刘燕璜
    33-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有价值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是引领家族企业继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2016-2021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高管团队多元化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股权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不利于企业成长发展;高管团队多元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关系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小型家族企业,企业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其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家族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发展和培养,优化高管团队结构;巩固社会网络关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以此促进企业成长性发展。

    社会责任成长性家族企业社会情感财富

    省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空间计量检验

    曹建飞李凯翟元慧
    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选取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明显促进共同富裕,对邻边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影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且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起到"边际效应递增"作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据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人才与资本要素的流动和精准匹配,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数字经济要素流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共同富裕空间杜宾模型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升级研究

    周斌孙肖丹赵昊骧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繁荣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走入了公众视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交相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的新方略。以河南省为例,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角度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并借助河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影响显著,尤其随着数字化程度提升,正向效应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显著,在活力市场和创新环境下推动制造业升级更有效。这一结果在豫北、豫中和豫南地区影响相近,无明显差异。据此,应健全数字化创新支持政策,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数字企业市场准入标准,促进制造业更好地利用"数字红利"实现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制造业河南省创新环境数字产业

    民国时期桐城诗派的诗学承变与风格追求

    王春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桐城诗派的传承与扩散外,尤其着力于对桐城派诗人谱系的建构。而在诗歌创作上,民国时期的桐城派追求雄放奇崛的诗歌风格,这丰富了民国旧体诗的多样性,展示了古典诗歌在艰危苦难中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桐城诗派民国吴闿生曾克耑《晚清四十家诗钞》

    论《遵生八笺》器物与遵生的审美关系

    周雨杭褚庆立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遵生八笺》中叙述器物的章节进行研究,发现高濂以遵生为主要目的建构了借器怡情、以器比德的审美关系,展现为"雅、古、妙、清"的特点,这些特点依附于器物审美的合宜、标准、趣味、意蕴四个方面,形成了高濂始于遵生经由审美终于养德的审美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濂这一审美体系将个体意识与传统审美进行融合与创新,不仅反映出晚明文人对于生命意识的重视,也证明了人与器物关系体现的晚明文人个体意识的解放。重申养生之中由传统的器物审美与养德之间形成的审美关系,不仅是建构富有民族意义的审美体系的重要路径,也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遵生八笺》器物审美关系高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