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N2O排放的影响

    李新美齐红志何家帅杨康娜...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2023年连续2 a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10%化肥(FM1)、有机肥替代30%化肥(FM2)和有机肥替代50%化肥(FM3),共5个处理,探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FM1、FM2、FM3处理的2 a平均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43%、2。15%、4。67%,2 a平均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2。07%、2。60%、5。51%,2 a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9。67%、14。86%、11。01%。与CF处理相比,FM1处理玉米植株2 a平均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分别增加3。41%、3。42%,FM3处理分别减少3。25%、6。73%。与CF处理相比,FM1处理2 a平均氮素累积量增加4。49%,2 a平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13。62%、6。11%,2 a平均经济效益增加2。87%,2 a平均一氧化二氮(N2O)排放量减少16。41%,且FM1处理增加了茎秆、叶片的氮素累积量。当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在30%及以上时(FM2、FM3处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减少。综上,有机肥替代10%化肥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N2O排放量,是实现氮肥减施和农业绿色高产的推荐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夏玉米有机肥替代化肥产量氮肥利用率N2O排放经济效益

    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黄秋月何建清刘海鑫聂子芳...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菌株,利用PDA培养基分离腐殖土、牛粪、马粪、枯枝落叶、堆肥、秸秆等环境中的真菌,利用苯胺蓝筛选培养基、滤纸无机盐培养基定性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并定量测定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其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率,进而筛选出高效降解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的优良真菌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09株真菌。其中,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真菌有32株,占供试菌株的29。36%;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有40株,占供试菌株的36。70%。上述菌株中,BF31-32、BF32-93、T2-55、T1-16、T1-24均可高效降解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其园林废弃物降解率分别为50。30%、45。94%、44。49%、44。68%、46。81%。结合真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形 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将菌株BF31-32鉴定为短密青霉菌(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菌株 BF32-93 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株T1-16 和菌株T1-24 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T2-55 鉴定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is)。

    园林废弃物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性生物降解真菌

    贵州烟田杂草防控除草剂筛选与安全性评价

    郭涛余知和薛原姜超英...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贵州烟田杂草种类,筛选安全高效的杂草防控除草剂并评价其安全性,调查贵州烟田杂草的危害状况,评价8种除草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480g/L嗪草酮SC、30%草甘膦AS、81。5%乙草胺EC、30%二氯吡啶酸AS、20%敌草快AS、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36%草铵·草甘膦AS)对烟田杂草芽前和茎叶处理的防效及烟草的安全性。结果显示,烟田共有杂草26科43属49种,以蓼科、菊科和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常见有尼泊尔蓼、藜、野苋、繁缕、荠菜、牛膝菊、马唐、稗和香附子等9种。供试除草剂表现出不同的杂草防控效果,其中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和嗪草酮芽前土壤封闭处理及草甘膦、草铵·草甘膦、敌草快和嗪草酮芽后茎叶处理对烟田杂草群体的防效在90。41%~97。71%,二氯吡啶酸和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防除具选择性,分别对菊科和禾本科杂草有一定的防效。乙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以推荐剂量进行土壤处理时对烟草安全,但高倍剂量会产生药害;高效氟吡甲禾灵、草甘膦、敌草快和草铵·草甘膦在定向喷雾杂草茎叶时对烟草相对安全;嗪草酮和二氯吡啶酸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均对烟草产生严重药害。综上所述,精异丙甲草胺和乙草胺适合在推荐剂量下用于土壤封闭处理控制草害,高效氟吡甲禾灵适用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草甘膦、敌草快和草铵·草甘膦可用于烟田垄间严格定向喷雾杂草茎叶防控除草,嗪草酮和二氯吡啶酸不适用于烟田杂草防除。

    烟田杂草种类除草剂防效药害芽前处理茎叶喷施

    辣椒EIL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吴鹏李冬雪郭茜茜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EIL(Ethylene-insensitive 3-like)基因在参与植物乙烯信号通路的转导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辣椒EIL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辣椒EIL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CaEILs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辣椒叶片中CaEILs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9个CaEILs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和脂肪系数分别介于209~677、23。77~76。07 ku和63。10~87。75,且主要为酸性、亲水的不稳定性核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aEILs被分成了 4个亚家组,9个CaEILs在根、茎、叶、花蕾、花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低温、高温、高盐、干旱胁迫下均能诱导CaEILs的表达,其对以上非生物胁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此外,利用qRT-PCR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叶片中CaEILs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CaEIL1、CaEIL2、CaEIL4、CaEIL5、CaEIL8的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CaEIL3、CaEIL6、CaEIL7、CaEIL9的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辣椒EIL基因家族基因结构盐碱胁迫表达

    卵孢长根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

    刘国丽陈珣肖军马晓颖...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卵孢长根菇菌株H1为试材,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在碳氮源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卵孢长根菇液体发酵培养生物量的主效因素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卵孢长根菇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期获取优良液体菌种,为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卵孢长根菇提供保障。结果表明,适合卵孢长根菇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当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为25 ℃时,优化后卵孢长根菇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 25。8 g/L、玉米粉 26。0 g/L、KH2P041。0 g/L、豆粕粉 1。5 g/L、酵母粉 1。0 g/L、MgSO4 0。4 g/L、维生素 B1(VB1)0。01 mg/L,其卵孢长根菇菌丝生物量可达23。2 g/L。与常规培养基对比,培养周期缩短3 d,菌丝活力更高。

    卵孢长根菇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

    中华圆田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龙柳平潘贤辉林勇李哲...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采集中华圆田螺共505只,并对其壳宽(Z1)、壳高(Z2)、壳口高(Z3)、壳口宽(Z4)、体螺层高(Z5)、螺旋部高(Z6)、倒数第二螺层宽(Z7)、倒数第二螺层高(Z8)和体质量(W)等9个体尺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中华圆田螺对体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体质量的变异系数为59。61%,其选育潜力较大;壳宽、壳高、体螺层高和倒数第二螺层宽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0。949)。通径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均表明,壳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963,0。152),直接决定系数最高(0。927),其他性状与壳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均较高,总决定系数达1。117。建立中华圆田螺体质量与各主要影响性状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W=-24。346+0。214Z1+0。148Z2+0。123Z3+0。306Z4+0。188Z5+0。083Z6+0。383Z7+0。882Z8,决定系数(R2)=0。943。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显示,其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壳高是影响中华圆田螺体质量的最主要性状。

    中华圆田螺形态性状体质量通径分析回归分析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杨伟克张露斯范永慧刘增虎...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β-N-乙酰葡萄糖苷酶家蚕酶活性基因表达

    基于YOLOv5s-SE和通道剪枝的虫咬紫金蝉茶检测方法研究

    戴佳兵宋春芳凌彩金李臻锋...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复杂自然背景下虫咬紫金蝉茶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SE和通道剪枝的虫咬紫金蝉茶检测方法。首先在YOLOv5s的主干网络中添加SE注意力机制以增强模型特征提取的能力,降低复杂背景对茶叶特征提取时的干扰;然后采用通道剪枝算法对模型进行剪枝并进行微调,实现虫咬紫金蝉茶叶片的快速、准确检测。结果表明,修剪后的模型相比原YOLOv5s模型,参数量减少60。1%,帧率提升18。6%,运算量减少29。7%,平均精度均值(mAP)为81。3%。

    茶叶紫金蝉茶目标检测通道剪枝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基于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细粒度花卉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郑兴凯杨铁军黄琳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提高细粒度花卉图像的分类准确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DARTS的神经网络搜索方法,用于自动构建细粒度花卉图像分类模型。首先,通过构建注意力-卷积模块,形成全注意力-卷积搜索空间,增强网络对可判别特征的关注度。其次,通过构建具有更多浅层特征输入节点的密集连接缩减单元(DCR cell),保留更多的浅层特征信息,减少可判别特征信息的损失并促进多尺度特征融合。最后,在堆叠最佳cell时调整DCR cell的位置,构建参数量大小不一的网络模型,以便在更多的终端设备上部署。结果表明,该方法耗时4。5 h搜索到了最佳神经网络模型,在Oxford 102和Flower 17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6。14%和94。12%。与AGNAS等方法相比,在Oxford 102上提高了 1。40百分点,在Flower 17上提高了 3。09百分点。

    神经网络架构搜索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细粒度花卉分类

    响应面法优化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工艺

    杨娟娟孙波王卓仁刘启燕...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忍冬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率,以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其总黄酮,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忍冬桑黄子实体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料液比1∶60、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76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忍冬桑黄子实体总黄酮提取率为0。80%,与模型预测值0。83%接近,表明该提取条件合理可行,可以提高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率,利于忍冬桑黄产品精深加工及桑黄资源的综合利用。

    忍冬桑黄总黄酮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响应面试验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