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杨林

双月刊

1000-2359

hnsdwkxb@126.com

0373-3326281,3329293,3329252

453007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把握和富有启示性的理论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贸区(港)对标DEPA数据流通规则的立法创新研究

    刘云亮段怡帆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DEPA作为全球首个专注于数字经济的多边协定,强调了数据流通对于推动数据驱动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旨在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与创新、数据的互操作性与标准化、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在推进中国加入DEPA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自贸区(港)在数据流通方面的政策与DEPA还存在一定差距.自贸区(港)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标DEPA的高标准,加快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流通法规体系,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税收政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从而实现自贸区(港)数字经济的弯道超车.自贸区(港)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可借鉴DEPA"数据监管沙盒"模式,构建自贸区(港)数据流通安全法律体系.建议初期可通过政府规章形式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正式立法,以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实现自贸区(港)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体系构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自贸区(港)DEPA数字经济数据流通立法创新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叛逆罪适用范围的扩展及其内在逻辑

    裴幸超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叛逆罪是一种危及国王和王国统治的犯罪,其主旨适用于任何违反对在位国王本人应尽的效忠义务.基于此,国王、贵族与平民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从叛逆主体、叛逆客体以及叛逆行为三个方面不断演绎出新的叛逆罪名,由此导致叛逆罪适用范围的扩展.一方面,贵族、平民对国王过度扩展叛逆罪适用范围的行为加以抵制,另一方面,贵族、平民又不时加入扩展活动中.由此,王国共同体各方力量在此问题上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任何一方极端的扩展行为都会招致他方的抵抗.因而,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叛逆罪适用范围的扩展是一场由国王主导、贵族与平民参与的立法与司法活动.

    叛逆罪英格兰国王议会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来自287个地级市的证据

    俞彤晖石晨琪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何借力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标准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内大循环,成为新时期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4-2021年287个城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直接与间接赋能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降本增效、激发包容创新、引导职能强化、加速质量提升等内在逻辑实现.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条件约束,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东部和西部相对较弱,东北部最弱;同时,非中心城市的赋能效应强于中心城市.数字经济能基于营造创新发展空间、激发流通创业活力、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等机制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因此,须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数字技术与流通体系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进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努力营造良好赋能环境.

    数字经济现代流通体系新发展格局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适宜性与环境治理效能——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赵潘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环境治理效能的影响,并通过质性检验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与环境治理效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越高,环境治理效能越高,技术进步偏向通过投资、需求、研发、资本配置效率共同作用于环境治理效能.

    技术进步偏向环境治理效能要素适宜性制造业

    冯友兰和汤用彤魏晋玄学观比较研究

    柴文华隽文婷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魏晋玄学,冯友兰和汤用彤都对之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论断,其学术贡献也为学界所称道.冯友兰和汤用彤的魏晋玄学研究有共同之处,都认为玄学受到汉末名学的影响,主要问题和代表人物基本一致,也都强调竹林玄学是对正始玄学的补充.不过,冯友兰和汤用彤在研究方法以及对玄学的界定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研究冯友兰和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观,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宏观角度对魏晋玄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会为我们了解近现代视域下的魏晋玄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冯友兰汤用彤魏晋玄学观

    论宋诗叙事的三个维度——以南宋高宗朝贬谪诗歌为例

    蔡龙威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高宗朝贬谪诗的叙事特征表现有三:其一,诗人们通过增加单首诗题长度和组诗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诗题的叙事性;其二,诗人们经常从理性的视角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其主体情感融入其中,以致涌现出大量富含叙事性因子的自传式诗作;其三,诗人们以创新用典方式、多角度用典、以小见大和跨领域融合等方式增益叙事容量,比较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个体启悟和多元情绪.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对促进和形成宋诗的叙事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南宋高宗朝贬谪诗歌叙事维度

    晚清林译小说中的儒学传统与"新民"视野

    徐瑾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译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儒学传统,这是它在当时即能获得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林译小说中的儒学传统大致表现出三种面向:其一,将儒学之"忠"运用在男女之间的情爱上面,表现为女性对另一方的感情之忠;其二,将儒学之"孝"运用在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上面,分别体现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之情、关心之情和照顾之情;其三,将儒学之"礼"运用于人际交往的德行上面,既展示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诸种礼仪,也记述人们对诸种礼仪的遵守行为.林译小说并非只是对儒学传统的简单使用,而是以此为媒介,寄寓了对开启民智这一时代主旨的深层考虑.

    林译小说儒学传统

    "诗"与"真"——论鲁迅《朝花夕拾》的史料真实问题

    杨临端田刚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鲁迅的《朝花夕拾》在处理自己生平历史时,所采用的不仅仅是历史"实录"的方式,还有必要的史实想象和虚构成分.《父亲的病》一文就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以 自己厌恶的"衍太太"取代了自己所深爱的"长妈妈".《藤野先生》一文中所述史实,与原有的历史真实也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种文学写作,"诗"与"真"即是艺术表达与历史实录,它们是鲁迅在写作《朝花夕拾》时处理史料的基本方式.其中,"善意与温情"的情感倾向,成为主导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重要因素.无论偏废了其中的哪一种表达手段,都会出现"理解的偏至".

    鲁迅《朝花夕拾》幻灯事件史料真实"诗"与"真"

    分离与融合:西方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互动趋向

    李丹阳赵文书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研究是指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在知识增长中实现多维学科的整体性互动.作为两大学科分支,文学学科存在极强的学科吸纳性,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也具有研究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文学作品往往依凭形象的描述,概括已有的科学成就来推论未知的科学境界,进而激发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灵感.目前,西方学界的文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进展.从西方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互动趋向来看,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可基于研究对象进行历时性的拓展,技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以文学方法来研究科学的学术成果,集中于探究科学理论的文学源头、文学理论对科学的影响以及文学想象的作用.在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视野中,目前也存在学科壁垒分明、中外学者之间缺乏交流与横向移植等困局.因此,要恪守文学性的本色,实现文学与科学的互鉴共商,在局部与整体中实现文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全面创生.

    文学科学跨学科研究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内在逻辑与战略选择

    朱德全曹渡帆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充分把握住了世界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的新机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分别经历了模仿借鉴阶段、自主探索阶段、超常规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分别指向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和科技高质量供给,并呈现四大特色表征:一是走出一条从模仿借鉴到本土化改造再到 自主创新的道路;二是充分把握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三是回应外部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明显;四是有强大的资源集聚效能与社会组织能力.究其根本,超大规模的就业市场与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而有效的制度供给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超机制,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走深走远,要以体系战略、融合战略、统筹战略、园区战略和招生战略为抓手,构筑"纵横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四维融合"职业教育联动系统、创设"三教三融"的职业教育协同路径、打造"抱团发展"的职业教育合作园区,以及探索"差异混编"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就业市场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