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孙民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理解《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的根本.进而言之,《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一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二是真理观、历史观、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三是现代性批判与现代性建构是内在统一的.很显然,深入研究《资本论》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的深刻内涵,不仅对于我们把握《资本论》的本真精神,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乃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资本论》艺术的整体问题意识

    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逻辑理路

    谢丹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如何明晰话语底层逻辑、科学设置议题、强化内容建设、影响"他者叙事",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的基本前提与关键所在.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迁,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以回应"人民之问"、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求索以回应"世界之问"、始终推进政党自我革命以回应"历史之问"、始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以回应"时代之问",推动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修炼好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实践进路

    陈华娟蒯正明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是对传统"心学"的简单搬用,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传统"心学"进行革命性改造,既剔除了传统"心学"的唯心主义成分,又保留其强调修身之要的合理成分,实现了对传统"心学"的历史性超越.修炼好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推动党自我革命的现实需要.新时代修炼好中国共产党人"心学"尤其需要完善"心学"内容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党性教育体系,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锤炼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这三者关系中,完善"心学"内容体系是前提;打造高质量的党性教育体系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锤炼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心学党性教育马克思主义政党

    主持人语

    刘春勇
    26页

    鲁迅、周作人兄弟与日本现代文坛的接触——以《现代日本小说集》、芥川龙之介、江马修、《罗马字小说集》等为线索

    秋吉收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合编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日本现代文学选集,收录了日本明治、大正时期15位作家的30篇小说.它的意义很深刻,但一直以来几乎为学界所忽视.从《现代日本小说集》周边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始探讨,并分析中国作家如何接触日本文坛,又如何通过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和文艺杂志来吸收和消化日本文学,以及日本文坛与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影响)关系.

    鲁迅周作人《现代日本小说集》芥川龙之介江马修《罗马字小说集》

    "盛装的画像"——《孤独者》与鲁迅小说的镜像动力

    丁文
    38-5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者》延续了自《狂人日记》起便贯穿在鲁迅小说中的"暴露家族制度"这层意旨,具体表现作为现代主体的魏连殳如何面对传统这一难题.周氏家族与绍兴地方大家族的联姻,使鲁迅将家族人物及内外姻亲作为小说的重要素材,为研究者提供了从家族史视角把握鲁迅小说生成历程的线索.《孤独者》中"盛装的画像",整合了鲁迅祖母孙月仙家族的相关信息.魏连殳与画像的对视,不仅隐喻了现代主体与传统之间的融和与叛逆,也显现"观者—镜像"这一总体结构在鲁迅文学世界的核心位置.在《孤独者》中,鲁迅表现了运用原型人物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技法上的灵活多样:包含对原型人物的关系、所经历的事件、贯联人物经历、置身氛围的种种挪用.《孤独者》具有"样本"特质,展现了可供持续开掘的丰富可能性.

    鲁迅《孤独者》原型人物镜像

    "小说模样的文章":周氏兄弟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文类塑造

    王海晗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晚清的《域外小说集》到"五四"时期的《点滴》《呐喊》,鲁迅、周作人在各自著译实践的过程中着力于凸显现代"短篇小说"的文类意识,从而构成了一条潜在的观念脉络:其核心在于"诗化"与"文章化"的统一.这种文体间的渗透造就了典型的艺术风格,能够在抒发内心抒情意识的同时兼具外在的"写实"精神."小说模样的文章"既承接了近代西方文艺观念的启示,也是对中国传统史学资源的继承,它并不恪守固有的书写规则,而是着眼于获得自身与社会存在的关联性,这与周氏兄弟通过文学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鲁迅与周作人将"短篇小说"这一文类型塑出来并导入中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体现出二者在读写层面的呼应关系,本质上是现代作家在新文学认识装置作用下共同表达"立人"思想的产物,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艺术化呈现.

    鲁迅周作人短篇小说文类"立人"

    中国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构建

    于伟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世界中国学因为有了中国的参与,使其自身由"外国学"而更新迭代为"文明互鉴之学".中国学的孕育和诞生,离不开中文的教育与学习.中国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果实,而交流的起始就是语言的互通.中国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性先导,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学蓬勃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知识体系构建,应该着眼于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聚焦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服务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从加强中文书面语教学、构建中文教育学学科和强调中文的文化交流属性入手,使国际中文教育在文明互鉴的时代能够不断创新发展并行稳致远.

    中国学国际中文教育字本位中文教育学文明互鉴

    捷克中文教育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高伟吴应辉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捷克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17+1合作"机制的主体国家之一,其早期的中文教育受汉学发展影响较大.汉学家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捷克中文教育的发展同汉学发展一道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起步、20世纪60年代末的中断、20世纪90年代的恢复及之后的发展等阶段.从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呈现捷克中文教育的发展特点后可知,推动捷克中文教育发展应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化发展,守正创新,加强多方合作,与捷克华文教育同频共振,共建共享.

    捷克国际中文教育国别研究推进策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谷陵张海威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文科专业深化改革创新的立足点.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可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发展面临入口端准入门槛和评估不严、过程端培养方案科学性不足和出口端"专硕不专""中硕不中"等挑战.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今后的发展应把好"五关",即目标关、思想关、专业关、模式关和课程关,具体包括明确事业和学科发展目标,实施"大思政"、开展"三全育人",优化专业关系,实现中外研协同发展,创新专业评估模式和培养模式,完善课程和教学体系,依托新科技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新文科建设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