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中文新闻听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李杰玲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效性是新闻的本质特点.目前已出版的新闻听力教材缺乏时效性,内容陈旧乏味,时隔十年之久的"新闻"已与时代脱轨.在网络时代,为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新闻听力训练,教师可以借鉴日语听力的选材与数字化资源开发经验,建议在教材中保留固定的新闻听力材料,适当"留白",使教师可以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情况、地区本土特色等适时补充新语料.在海南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本土文化相关的新闻资讯用于听力训练,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本土性、灵活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国际中文教学新闻听力教材时效性数字化海南本土化

    中国修辞学学科史的建构与开拓——学科演变史的回顾与学术创新路向的探寻

    宗廷虎陈光磊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团队50多年来探索中国修辞学史理论与演变规律的历程表明,陈望道修辞思想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以及学科方向和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团队已出版的六种修辞学史论著集中体现了以下创新理念和实践,即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史"与"论"的统一,重视修辞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机联系与互动关系.坚持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修辞学史以及注重系统论方法、纵横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等重点研究方法在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针对性运用.团队协作,以老带新,是该团队研究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另一动因,正是郑子瑜、季羡林、周振甫、胡裕树等老一辈学者的指导和扶持,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合力攻关、薪火相传,才造就了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在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繁花似锦、众芳争艳的景象.回顾历史,更应看到不足,期待后来者共同努力,"指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

    中国修辞学史辩证唯物史观学科演进学术创新陈望道修辞思想

    汉语语音喻用类型梳理及有关问题探讨

    曹德和王卫兵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和深化方兴未艾的语音隐喻和语音转喻研究,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汉语语音喻用作了全面梳理,指出汉语语音喻用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即:语音隐喻独用型;语音转喻独用型;语音隐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语音转喻与概念隐喻合用型;语音转喻与概念转喻合用型;动作隐喻与语音隐喻合用型;动作隐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动作转喻与语音转喻合用型.同时就近年有关研究中突出存在的两个问题作了不无必要的探讨,指出谐音喻用的构成基础不是相似联想而是相关联想,不应归于语音隐喻而应归于语音转喻;谐音喻用中的谐体和本体不是起讫关系、常变关系、表里关系,而是手段-目的关系.

    汉语语音喻用八种类型谐音喻用的定性归类谐体与本体的区分鉴别

    语篇学的根本问题及汉语语篇衔接研究的历时考察

    高万云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篇是交际主体借助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它既是由语素、词、短语和句子递相构成的最大的语言单位,更是由主体、语境、逻辑和修辞共同生成的最"杂"的言语单位.因此,语篇学并非纯净的语言学下位门类,而更接近具有综合性的修辞学科.其中语篇学的核心概念"衔接",贯穿了整个中国的修辞学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篇衔接理念.而语篇学的未来走向,必须且必然是继承传统成果,吸纳国外新知,进而建立科学的语篇学体系.

    语篇学汉语语篇衔接研究简史

    比较法与区域国别学:三个理论陷阱

    鲁楠
    12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为比较法带来新机遇,但掩藏在比较法中的理论缺陷极易在区域国别学中放大,以至给两者的发展和域外法治实践带来消极影响,这种理论缺陷表现为教条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相对主义三个陷阱.比较法应在反思和防范这三种理论陷阱的基础上,为自身与区域国别学的良好结合寻找新的理论,形成兼采功能比较与意义比较方法,以及面向法治现代化的多元主义法律观.

    区域国别学比较法教条主义后殖民主义相对主义

    法文化视域下海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赫然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民族地区法文化活态和社会治理机制的探讨将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重要的法律资源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现有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琼中、白沙6个民族自治县,这6个县拥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区;此外五指山市、东方市、三亚市均有比较集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黎族、苗族、回族为代表的族群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这些民族地区还存在着隐形的家族组织和一系列的法文化活态,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法文化活态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的"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探究民族地区治理模式、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发挥族群自治功能等路径可以为海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法文化活态

    人物介绍

    封2页

    编辑部启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