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质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邱荣华

双月刊

1673-8217

hnshy@sohu.net syhn@chinajournal.net.cn

0377-63830612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石油地质与工程/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读者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和地矿行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企业管理人员。《河南石油》为全国双百期刊,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烃相态评价技术在薄差储层中的创新应用

    陈沛韩学彪胡益涛袁胜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资源劣质化程度加剧,储层呈现薄、低渗、低丰度及强非均质性等特点,薄差层油气显示的发现成为随钻解释评价的难点.烃相态评价技术采用红外非散射吸收光谱检测地层中烃类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规律来定性定量快速评价储层的流体性质,该技术分析速度快(分析周期≤8 s)、采集参数维数多、分析谱图可视化程度高、效果直观,经实践检验对高钻速下的薄差层油气显示、储层非均质性及油层底部见水的评价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现场推广价值.

    烃相态评价技术红外非散射吸收光谱储层非均质性薄差层油气显示

    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在重力流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为例

    赵林丰李晓静王晶晶纪建峥...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属于典型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受湖盆深陷扩张、沉积坡度陡等因素影响,各层砂体普遍发育,但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变化大,地震属性分析对纵向相互叠置砂体的区分能力较差、精度不高.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技术先通过叠后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提高薄层砂岩识别能力,再利用基于高阶统计量的时频分析技术构建五级层序格架,细化地质研究对象,最后采用基于GR曲线重构的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进行储层预测.该技术使得砂体叠置区分辨能力更强,边界刻画更清晰,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实践证实储层预测符合率可达到80%以上,为纵横向变化大的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重力流高阶统计量五级层序曲线重构神经网络

    涠西南凹陷W油田古近系浊积体储层预测技术

    陈祖银张霞袁超孙万元...
    13-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涠西南凹陷W油田古近系浊积岩油藏具有埋藏深、个体小、隐蔽性强等特点,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加之受欠压实作用的影响,区内低速泥岩发育,进一步增加了浊积岩油藏储层预测难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开展地震资料拓频保幅处理及声波曲线重构技术等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涠西南凹陷浊积体储层预测的技术及流程.该技术应用于勘探开发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表明该技术对整个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浊积体扩散滤波声波重构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特征约束频散AVO流体检测方法及应用

    唐金良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VO方法为根本的流体识别技术,是通过求解Zoeppritz方程获得储层流体响应特征,从而实现地下储层中油气水等流体的识别技术;但直接求解Zoeppritz方程难度极大,所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形式的AVO近似方程,这些近似方程均是通过对地下地层进行一系列假设后推演而来,与Zoeppritz方程精确解存在误差,影响储层流体检测的效果和精度.基于储层特征约束的AVO反演方法,先将反射系数用一个线性通用公式来表示,再通过使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构建能够反映储层信息的基函数,从而完成AVO方程的优化.将储层先验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使得该方法对储层流体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同时又保障反演流体属性的精度.将高精度时频分析与储层特征约束AVO反演方法相结合,实现了与频率相关的频散AVO反演,经应用证实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储层含流体性质检测的精度.

    储层特征时频分析频散AVO流体检测

    渤南洼陷罗家地区沙四下亚段储层特征

    魏新辉徐福刚李师吉刘国宁...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南洼陷罗家地区沙四下亚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多口钻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但目前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特征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明确渤南洼陷罗家地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发育特征,以罗家地区沙四下亚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岩心、铸体薄片、物性以及高压压汞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四下亚段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少量发育;沙四下亚段储层孔渗变化大,中高孔、中高渗占优,孔隙结构总体较好;根据物性数据、孔隙类型、高压压汞的曲线形态以及各项参数将沙四下亚段储层的孔隙结构由好到差划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研究区以Ⅱ类为主、Ⅰ类次之.

    渤南洼陷罗家地区沙四下亚段储层特征孔隙结构

    深煤层可改造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SN区块为例

    许晓凡杨铁梅邓志宇刘广景...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煤层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热点,其中可改造性研究是深煤层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保障.以SN区块为例,结合区内地质数据和压裂施工资料,通过系统开展孔隙度、含气量、煤体结构、地应力等关键可改造性参数测井解释,明确煤层可改造性综合评价参数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①SN区块以中低灰分煤为主,资源潜力较大,具有可改造性物质基础;②基于GSI、组合弹簧模型建立煤体结构和岩石力学解释模型,模型适用性强.计算结果表明区内煤体结构复杂,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均有发育;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32.2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 20.31 MPa、水平应力差异系数0.32~1.26,差异较大;③采用综合权重法建立了深煤层可改造性参数评价模型,指出煤体结构、应力差异系数、含气量、孔隙度为制约区内煤岩储层可改造性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可改造性参数分为四类可改造性模式,可为深煤层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深煤层可改造性测井评价

    全波形反演在复杂地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以HQ工区为例

    杜鑫李奇伟刘沛然潘薪羽...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HQ工区目的层埋深浅,受复杂地表影响存在较大范围的空炮段,故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低、成像效果差.通过总结分析全波形反演数据准备与常规数据处理的差别,将基于armousi模型的全波形反演技术于HQ工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测试应用,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全波形反演技术可以准确还原复杂地表条件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建立较高精度的地下速度模型,对应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具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证实了全波形反演技术的优越性,对于全波形反演技术于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地三维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全波形反演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单元长2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魏鸣禄雷倩倩杨志鹏宁波...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块亮马台开发单元长2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不清晰,通过测井资料、岩心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2 储层以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较好,粒度较细,粒间孔与溶蚀孔发育,孔隙间喉道细小;通过砂地比、隔层发育状况以及变异系数等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广泛发育的隔层加剧了层间非均质性,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长2 储层发育的泥质夹层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韵律型为主;河道砂体影响储层的平面展布,长2 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与砂体展布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定边油田长2储层储层非均质性隔夹层河道砂体

    塔河油田KZ区块白垩系成藏特征

    郭媛罗先平李萍杜建波...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KZ区块白垩系过路井补孔改层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补孔改层措施潜力论证以单井测井资料为主,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KZ区块白垩系开展构造描述、精细地层对比、储层展布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Z区块白垩系主要发育断鼻圈闭,"反向"断层更容易形成断层遮挡油气藏,微幅度构造控制油气的富集,油气成藏模式为他源断控、垂向及侧向输导.

    塔河油田白垩系成藏特征反向断层微幅度构造

    稠油L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汽窜通道表征及治理

    马良宇彭业伟王俊高云林...
    53-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稠油L油藏经历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出现井间汽窜频繁、剩余油分散、周期油气比低等问题,油田稳产难度大.通过总结L油藏的汽窜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分析L油藏各小层不同含油饱和度范围内的油藏温度和对应的孔隙体积倍数,定量表征了地下窜流程度.基于定量化的井组汽窜程度研究3 种汽窜治理技术的开采效果,包括小区域多井组合吞吐、汽窜通道控制下的变形井网蒸汽驱、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辅助变形井网蒸汽驱可有效治理汽窜,当油汽比降至0.1 以下时,全区累计产油量为24.87×104 t,采收率为50.76%,研究结果对改善油藏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稠油油藏汽窜表征组合吞吐变形井网蒸汽驱氮气泡沫热复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