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质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邱荣华

双月刊

1673-8217

hnshy@sohu.net syhn@chinajournal.net.cn

0377-63830612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石油地质与工程/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读者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和地矿行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企业管理人员。《河南石油》为全国双百期刊,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

    余海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渤海湾盆地入手研究东濮凹陷的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分区、分带、全层系构造解析.研究表明:1)东濮凹陷印支期挤压南北分区,燕山期弱挤压、古近纪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期强烈拉张东西分带,古近纪晚期开始强走滑-弱拉张错断成块,具有多应力叠合时空演化的构造特征,呈现平面上隆洼相间、垂向上洼中有隆、断裂棋盘式交错的构造格局.2)东濮凹陷宏观上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发育逆冲-拉张-走滑断裂系统,根据构造变形应力期次叠合特征,将中-古生界构造样式分为两类九种,古近系构造样式主要分为背斜、断阶和背形三大类共十四种.3)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幔上拱和深断裂右旋走滑位移是东濮凹陷新生代形成的根本动力学原因;古近系基底横向构造的存在、兰聊断层活动分期分段性差异及控洼断层大量发育,单断大洼向多断多凸多洼转变;古近纪晚期浅层发育大量的四五级断层对洼陷和凸起进行调节改造,走滑构造应力逐步加强,断层在平面上分布形态从侧列变为羽列,导致多断多凸多洼格局发生扭动构造变形,复杂的断块群构造定型,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为东濮凹陷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东濮凹陷构造应力构造样式构造演化断裂系统

    浊积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精准识别——以胜利油区牛庄洼陷牛20区块为例

    聂法健郭志华吴罕侯丽莉...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浊积砂岩油藏牛庄洼陷牛20 区块平面水驱不均衡、边部供液不足与核部油井暴性水淹共存的开发状况,围绕浊积岩地质油藏特征,微观上通过三维数字岩心模拟,刻画不同微相微观孔喉结构约束下的优势渗流特征;宏观上基于浊积岩剩余油精细刻画,分级识别优势渗流流线.研究表明,动静态深入结合分析,明确了牛20 区块优势渗流通道主要分布在核部微相,采用多技术手段联合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结果与开发动态符合率达85%以上,可精准有效识别各层段的优势渗流通道,提高后续措施挖潜的针对性.研究成果为浊积岩油藏高含水期实现均衡驱替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对于低渗油藏高含水期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浊积岩油藏水驱不均衡多手段识别精准有效识别均衡驱替

    南阳凹陷砂砾岩体甜点区预测及效果

    张永华郑凯文张悦李连生...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阳凹陷黑龙庙地区砂砾岩体规模小,多期砂体叠置,沉积期次划分难,非均质性强、甜点区难以预测.为此,利用可视化技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析与古构造恢复,研究砂砾岩体成因.在对5 口井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依据砂组-砂体的沉积旋回性与地震反射结构,划分砂砾岩体沉积期次;通过岩石物理分析与正演模拟明确砂砾岩体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井点处扇根、扇中、扇端地震反射特征与相同层位其他点处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确定扇根、扇中、扇端的平面分布;实测砂砾岩体岩性、物性参数与波阻抗属性,交汇分析确定有效区分砂砾岩与泥岩的波阻抗属性的值域.依据高精度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在砂砾岩体储层波阻抗值域及顶底反射层位控制下,求出有效储层厚度与分布,圈定砂砾岩体储层甜点区的范围.以此为依据在其甜点区上部署的HL1 井日产油5.46 m3,预测结果与实钻井一致.

    南阳凹陷砂砾岩体成因机制正演模拟沉积期次甜点预测甜点区

    利用长水平井实现超薄层未动用储量有效开发——以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块为例

    李伟才刘宇张云杨璐...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块受有效厚度薄、含油层位单一、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限制,探明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提高该区储量动用程度,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加强油藏地质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可动用潜力;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多靶点+近钻头方位伽马技术严控水平段轨迹,提高了储层及油层钻遇符合率;通过优化射孔井段,提高了单井产量,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河南油田薄层油藏长水平井开发技术.现场实施结果表明,水平井实钻水平段长达892 m,储层钻遇符合率为 100%,油层钻遇符合率为 91.4%,初期日产油14.1 t.该区块水平井的成功实施,为超薄层油藏挖潜技术指出方向,对河南油田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河南油田梨树凹区块未动用储量长水平井薄层油藏

    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研发及其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冯兴武刘正奎郑桐尹晓静...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酸溶性暂堵剂对地层伤害较大,解堵较麻烦,油溶性暂堵剂不适合高含水的油层;河南油田低渗透油藏地层温度为50~120℃,注水驱油见水快,常规水溶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和聚乳酸暂堵剂水解温度大于80℃,不能完全满足低渗透油藏暂堵压裂的需求.结合颗粒类水溶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和聚乳酸暂堵剂的特性和暂堵原理,采用催化剂和抑制剂使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聚乙醇酸和聚乳酸融合物,再加入成核剂及结晶促进剂,可得到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经测试,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在50~120℃温度下具有常规聚乙醇酸暂堵剂的溶解性能和暂堵强度;当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的总用量占比达到18%、粗粒径与细粒径质量配比接近1∶1 时,其封堵强度大于 40 MPa,暂堵性能良好.现场试验7 井次,加入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后,单井施工压力最高增加了6.1 MPa,日增油5.3 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暂堵剂转向压裂聚乙醇酸水溶性暂堵强度

    刚果扇盆地X区块中新统浊积水道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

    刘小龙程涛郝立华
    29-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深水沉积领域已发现储量占盆地63%,是该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基于井震资料搭建了中新统层序格架,并对浊积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类型特征进行剖析,指出刚果扇盆地X区块发育侵蚀型、侵蚀-加积型和加积型三种水道类型,并依次剖析了各类水道内部充填结构特征;最后,结合区域构造活动和西非海平面变化,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总结了浊积水道的沉积演化特征,明确了各三级层序内浊积水道类型、数量及规模,指出研究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和水道类型,为刚果扇盆地X区块岩性目标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浊积水道沉积特征

    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在H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灵徐乐意陈人杰朱焕...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H地区A3 层是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寻找岩性圈闭最有利的地区之一,但A3 层砂岩厚度薄,叠后地震资料和常规叠后确定性反演结果纵向分辨率低,难以准确识别砂岩的尖灭位置和平面展布.采用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信息和贝叶斯概率密度函数建立统计学模型,同时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进行随机模拟,得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反演阻抗体和岩性体;相比于常规确定性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高频细节更清晰,分辨率提高了一倍,有效识别出了A3 层薄层砂岩的走向和尖灭位置,为H地区岩性油藏的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质统计学反演贝叶斯理论MCMC随机模拟薄层砂体识别

    阿富汗中西部航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周磊张春灌袁炳强李慧敏...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在分析2006 年以后完成的阿富汗中西部航磁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变磁倾角化极技术对磁力异常数据进行化极处理,采用滑动平均滤波、垂向二阶导数法对化极磁力数据进行位场转换与分离,获得了垂向二阶导数异常、区域异常及局部异常,结合地表地质信息对研究区断裂构造进行识别、对隐伏酸性岩浆岩的位置进行圈定.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太古宇和元古宇总体磁性较强,第四系、新近系、白垩系总体呈现低磁性特征;区内断裂发育,以赫拉特-恰赫恰兰一带为界,分界线以北断裂呈近东西走向,分界线以南断裂呈北东走向;岩浆岩分布与磁力异常高值对应关系良好,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相吻合,研究成果为阿富汗中西部的油气等资源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阿富汗地区航磁异常岩浆岩断裂

    倾角测井资料在冷湖地区含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周向国刘洋姜启书聂晓敏...
    49-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山前带存在着一套以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的含气储层,沿着冷湖构造带呈条带状展布,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关于冷湖地区气层解释评价研究往往集中在岩性及孔隙结构评价方面,针对含气储层与浅表滑脱断层的关系研究相对匮乏.利用地层倾角资料解释处理,首先对比四类软件进行处理参数优选,然后综合地震剖面及测录井资料,多井对比明确了含气储层与断裂带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含气显示集中段主要分布在滑脱断层带下盘,且距离断点位置越近,具有含气性越好的特征,这一认识有效支持了老井复查挖潜工作并取得实效.

    柴达木盆地倾角测井冷湖地区含气储层断裂带

    深层常压页岩气富集机制研究——以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为例

    徐向辛志源刘超姚欣欣...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主要聚焦在中深层超压背斜,而针对深层常压页岩气富集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以白马向斜南斜坡Y162 井为例,在系统评价五峰组-龙一1 亚段页岩气赋存状态及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与焦石坝背斜JY11-4 井中深层异常高压页岩气成藏特征对比,结果表明:1)白马向斜五峰组-龙一1 亚段页岩气含量略高于焦石坝背斜,是典型以吸附气为主的深层常压气藏;2)白马向斜页岩孔隙度明显低于焦石坝背斜,且孔隙度与TOC呈正相关,单位TOC比表面积更高;3)地层抬升幅度小,远离大断裂带,受构造活动影响小,断裂欠发育,构造保存条件较好,来自白马向斜核部页岩气的顺层扩散对斜坡区页岩气藏进行气源补充,是斜坡区页岩气维持常压、最终形成以吸附气为主的深层常压向斜型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白马向斜页岩气深层常压保存条件页岩气富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