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粗集料对超高强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徐怡茅俊涛康璇童松如...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变是混凝土固有的时变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及长期服役性能有着重大影响.以粗集料为切入点,研究粗集料的掺量、粗集料最大粒径以及粗集料与基体性质协调性等因素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粗集料的超高强混凝土徐变明显小于不掺粗集料的混凝土,掺粗集料可有效降低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但减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对徐变无明显抑制效果.此外,超高强混凝土并非强度越高徐变越小,其徐变的大小主要受超高强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协同发展程度的影响.通过修正FIB MC2010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模型.

    超高强混凝土粗集料徐变预测模型

    碳酸化钢渣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刘凤东饶美娟丁庆军
    58-6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磷石膏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钢渣的碳酸化活性固化磷石膏制备了复合胶凝材料.研究了钢渣的碳酸化活性与钢渣与磷石膏相对比例对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碳酸化钢渣和磷石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钢渣具有极高的碳酸化活性,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钢渣掺量大于40%时,复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大于70 MPa,软化系数大于0.87.机理分析表明:磷石膏粉隔离了钢渣粉,提高了钢渣粉颗粒间距,使单颗粒钢渣粉的碳酸化反应更为充分.同时钢渣碱性物质与磷石膏酸性物质中和会降低体系碱度,钢渣浸出的钙离子可结合磷石膏中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对有害离子起到化学固化作用.

    磷石膏钢渣碳酸化活性力学性能

    微波强化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戴俊蒋昊轩薛贵堂杨清清...
    63-6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微波辅助机械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以取代率和龄期作为变量对制作的强化再生混凝土进行宏观、微观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相似,其抗压强度较未强化再生混凝土有所提升,试件的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虽有变化,但仍优于未强化再生混凝土;在微观方面,微波强化技术改善了再生粗骨料自身的缺陷,使其更接近天然骨料.这些结果验证了微波辅助机械强化再生粗骨料的优越性,在一定条件下强化再生粗骨料可替代天然骨料再次利用.

    微波粗骨料强化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力学性能电镜扫描

    碳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高温后动态压缩性能研究

    张志鹏张凯章吴飞
    67-7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碳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在高温作用后的力学性能研究匮乏,考虑到火灾伴随的冲击和爆炸荷载对结构的破坏,采用直径74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轻骨料混凝土(LWAC)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碳纤维含量对LWAC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电镜揭示了高温对LWAC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掺量的增加提高了 LWAC的静态抗压强度,而高温对其静态抗压强度具有劣化作用,纤维的掺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高温强度劣化.LWAC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趋于扁平,动态抗压强度降低而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增大,动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温度作用和碳纤维掺量下LWAC试样的DIF随应变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普通LWAC试件比碳纤维LWAC试样的速率敏感性更高.高温最初改善了 LWAC的内部微观结构,但随着温度持续升高,试样内部微观结构严重劣化.

    碳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高温SHPBDIF微观结构

    基于机器学习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

    王欣悦李秀领郭强吕相蓉...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梁缺乏统一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相关试验工作量大且难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RAC梁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根据既有文献收集468根RAC矩形梁试件的抗剪性能试验数据,通过研究截面宽度、截面有效高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剪跨比、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特征值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合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AdaBoost(AB)、支持向量机(SVM)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效果,分析不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ANN算法与AdaBoost算法均能准确预测出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决定系数R2大于0.9,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8.66、15.96.根据精度统计指标,建议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预测计算优先使用ANN算法和AdaBoost算法.最后,基于收集试验数据与回归分析,提出RAC梁抗剪承载力建议式.

    机器学习数据库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

    含冷管的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措施研究

    贾毅黄子秋李琪韦朝宽...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水化热温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有冷却水管的直径、材质以及冷却水的入流温度、流速等.为了探究这些因素的对水化热的实际影响,以虎箐丫口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来探究各项因素对该桥承台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水管的直径及冷却水的入流温度对水化热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但为了考虑其经济性及可行性,选择0.03 m直径及20 ℃入流温度最佳.冷却水流速、冷却水管的材质及布置方式虽然对水化热温度的影响较小,但选择合理的方案可有助于减小承台内部的温度梯度.研究结果对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承台的水化热温控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冷却水管

    高性能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唐亮乔浩玥屈建张勇波...
    83-8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异的力学特性和耐久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将其与钢桥面板的组合是近年来桥梁工程中新材料应用的典型范例.通过对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静力抗弯性能、疲劳性能、界面抗剪性能和负弯矩区抗裂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中应用亟待解决的系列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弯性能疲劳性能抗裂性能

    低温环境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宋安祥姚国文张高峰刘佳伟...
    89-9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低温环境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制作了1∶4无砟轨道-简支箱梁结构缩尺模型,通过开展低温环境下温度荷载试验,分析了轨道结构的温度分布、结构应力以及纵向位移时程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A砂浆层对温度的竖向传递具有阻滞效应,最不利温度结构出现于轨道板-CA砂浆层间界面,整体温度分布呈"锄形";纵向方向中间应力值均大于两侧的应力值;轨道结构竖向位移及纵向位移与温度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最后指出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低温适应性较差,严寒地区应尽量减少该结构类型的采用.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多层混凝土结构低温环境缩尺模型温度效应

    高速分散对水泥基浆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

    蒋睿王月华刘子科何龙...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速分散速率与时长等参数对水泥基浆体流变行为的影响,采用涡流式高速分散设备,设计不同速率与时长,分别对不同水胶比、不同硅灰掺量的水泥基浆体进行分散,再通过流变仪测试浆体的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分散速率对于较低水胶比水泥浆体屈服应力、触变性的影响大于较高水胶比浆体;不同水胶比水泥浆体样品的塑性黏度均随分散速率的提高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塑性黏度变化的转折点大致出现在分散速率为1 000~1 500 rpm处.硅灰的掺入显著提高了各浆体的屈服应力、塑性黏度与触变性,但当采用较高的速率进行分散时,浆体间流变参数的差异总体上呈缩小趋势.掺硅灰等超细粉体的水泥基浆体的高速分散时长建议控制在2 min左右.

    水泥基浆体分散速率分散时长屈服应力塑性黏度

    基于响应面法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配合比设计

    章一萍刘星周练李碧雄...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具有最佳力学性能且满足稠度要求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最优配合比,以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掺量为自变量,以砂浆稠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为响应目标值,采用响应面法设计Box-Behnke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实现了满足既定目标稠度为70~110 mm的多目标综合优化,且对所提出的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对短切玄武岩纤维砂浆的稠度和强度有显著影响;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5、砂胶比2.0、粉煤灰掺量20%时,其稠度、抗拉、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97 mm、1.99 MPa、38.50 MPa、9.59 MPa;对于稠度和抗拉强度,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误差低于4%,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误差分别为12%、28%,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大的特点一致,验证了响应面法对于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响应面法(RSM)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配合比优化稠度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