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黄玮

双月刊

1006-8414

hnyf@hncdc.com.cn或hnyfj@126.com

0371-68089029,68089260

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作业工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杨甲飞张奇路小丽刘志宏...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工业园区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现状,阐明在不同认知功能水平下,相关因素对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3-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工业园区抽取18~60岁的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作业工人的认知功能.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下作业工人认知功能得分差异,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作业工人认知功能在不同分位数上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85名作业工人认知功能评分的M(P25,P75)为16.00(14.00,17.50)分.文化程度在5%、25%、50%、75%、95%分位点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0.449、0.412、0.288、0.231、0.361(P均<0.05).50%分位数回归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夜班、体育锻炼、阅读书报存在统计学意义,高龄(β=0.055,P<0.05)、有夜班(β=0.359,P<0.05)是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β=0.288,P<0.05)、经常锻炼(β=0.342,P<0.05)、良好的阅读习惯(β偶尔=0.348,P<0.05;β经常=0.775,P均<0.05)是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结论 不同影响因素在作业工人认知功能的不同分位数水平,其作用模式是不同的,多数自变量的显著性或回归系数大小发生改变,应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促进作业工人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认知功能分位数回归作业工人影响因素

    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现状

    张肖肖杨凯朝杜冰会姬艳芳...
    166-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现状,为制定该人群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接种特征.结果 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以上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77%,接种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 332.398,P<0.001);≥70岁年龄组最低(2.43%),65~<70岁年龄组接种率最高(3.90%),接种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 865.997,P<0.001).每年接种高峰为9-11月,占80.71%,2020-2022年接种高峰分别为2020年11月、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地区分布显示,接种率农村(3.68%)高于城镇(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04,P<0.001);各省辖市接种率为0.53%~12.04%,新乡市最高,信阳市最低,接种率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399 689.603,P<0.001).结论 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地区间接种分布不均衡,需加强政策宣传等措施,提高疫苗接种认知及接种率,接种应尽量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

    流感疫苗接种老年人河南省

    2016-2020年河南省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

    蒋甜甜纪鹏慧贺志权张雅兰...
    169-172,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收集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监测点调查对象的粪样检测虫卵,3~<10岁儿童检测蛲虫感染情况,采集土样检测钩蚴和蛔虫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感染率.结果 2016-2020年淮阳区累计监测调查5 032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2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等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29、1.240、2.161、2.660,P均>0.05).共检测土样125份,蛔虫卵阳性率为2.40%,未发现有钩蚴及其他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测3~<10岁儿童1 046人,蛲虫卵阳性率为4.2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20%和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6,P<0.05).2016-2020年不同年度间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0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59,P<0.05);感染年龄集中在4~<8岁(75.56%),幼托儿童感染率最高,为5.19%,不同年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0,P>0.05).结论 河南省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感染率已经连续多年在1%以下,达到国家土源性线虫传播控制标准,但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后续应加强对儿童蛲虫病的关注.

    土源性线虫感染国家监测点河南省

    2018-2022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56 472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谱分析

    郑世威李金鹏杨秋雁李舒芳...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疫情前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常见病毒谱及流行特征,为ARTI病原学防控及预判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8-2022年56 472例儿童ARTI的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检测结果,对比新冠感染疫情前(2018-2019年)、新冠感染疫情后(2020-2022年)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病毒感染总检出率差异.结果 共检测56 472例病例,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4种病毒感染15 028例,总检出率为26.61%;其中新冠感染疫情前总检出率为33.62%,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0.53%、5.42%、3.16%、4.50%;新冠感染疫情后总检出率为15.47%,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46%、2.73%、5.03%、3.25%,4种病毒总检出率及各病毒检出率在新冠感染疫情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5.27%、4.68%)较疫情前(3.23%、3.08%)升高(P均<0.05).0~<1岁组、1~<3岁组、3~<6岁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8.46%、6.47%、2.77%)较疫情前(6.66%、4.62%、1.84%)升高(P均<0.05).夏季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1.02%)较疫情前(0.15%)升高(P<0.05),秋、冬季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0.35%、4.88%)较疫情前(0.06%、0.55%)升高(P均<0.05),春、夏及冬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1.41%、1.31%、11.07%)较疫情前(0.54%、0.73%、4.51%)升高(P<均0.05).结论 4种常见病毒总检出率新冠感染疫情后较疫情前下降,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检出率疫情后较疫情前下降,佩戴口罩、注重手卫生等防控措施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病毒的感染风险.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谱防控

    2016-2021年福州市双性性取向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HIV感染相关因素

    陈剑惠张宏薛世贵薛洪洪...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福州市双性性取向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特征及HIV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MSM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1年通过网络招募现住址为福州,年龄15周岁以上,自认为双性性取向且近半年内曾与男性有过口交/肛交性行为的MSM,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和HI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016-2021年共调查双性性取向MSM 1 691名,HIV抗体总阳性率4.55%.网络寻找性伴的比例由85.29%上升到 97.28%(x2趋势=22.174,P<0.05);近半年肛交比例由 86.47%下降到 64.03%(x2趋势=38.236,P<0.05);最近一次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5.71%下降到67.66%(x2趋势=15.078,P<0.05);异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由24.56%上升到40.52%(x2趋势=8.376,P<0.05);吸毒比例由 1.18%下降到 0.27%(x2 趋势=4.926,P<0.05);艾滋病知晓率由 95.29%下降到92.10%(x2趋势=6.964,P<0.05);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比例由48.24%上升到89.92%(x2趋势=132.327,P<0.05);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比例由13.53%上升到30.25%(x2趋势=23.5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发生异性性行为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25岁年龄组感染风险是≤25岁组的2.339倍(95%CI:1.225~4.467);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感染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0.435倍(95%CI:0.222~0.852)、0.516倍(95%CI:0.288~0.926);未发生异性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是发生异性性行为者的2.642倍(95%CI:1.535~4.549).结论 福州双性性取向MSM不安全性行为比例和HIV感染风险较高,应加强互联网行为干预,降低HIV由高危人群向女性人群扩散的风险.

    艾滋病病毒双性性取向男男性行为者趋势特征影响因素

    建立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的离子色谱方法

    李凤刘万年马建敏
    184-18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大体积进样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消毒剂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溴酸盐(BrO3-)、二氯乙酸(DCAA)、氯酸盐(C1O3-)和三氯乙酸(TCAA)的方法.方法 参考新国家标准《消毒副产物离子色谱测定方法》(GB/T 5750.10-2023),结合新乡市区生活饮用水中离子浓度和实验室仪器条件,通过选用大容量IonPacAS27与IonPacAS19阴离子交换分析柱比较,优化色谱柱柱温、检测池温度,淋洗液浓度,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能一次进样同时分析生活饮用水5种消毒副产物.结果 选用IonPacAS27阴离子交换分析柱,柱温30℃,检测池温度30℃,淋洗液初始浓度为 10mmol/L,ClO2-、BrO3-、DCAA、C1O3-和 TCAA 的检出限分别为 0.50 μg/L、1.05 μg/L、1.09 µg/L、0.60 μg/L和1.18 μ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1~0.999 4,回收率为90.0%~99.0%.通过与国标方法对比,方法检出限满足要求,实际水样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该方法能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操作方便,省时高效,有利于在基层实验室推广.

    离子色谱法生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

    河南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调查

    赵秋艳彭靖张欣烨张杰...
    189-19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情况,为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河南省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扩展指标和新增指标的检测能力以及主要检测仪器的配置情况.结果 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开展率分别为89.51%、59.02%(x2=10.818,P<0.05),扩展指标开展率分别为61.85%、5.56%(x2=37.500,P<0.05).具备高氯酸盐、乙草胺、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检测能力的市级疾控机构分别占38.89%、44.44%、5.56%、5.56%,县(区)级疾控机构分别占0.65%、0.65%、0.65%、0.00%.市级疾控机构中,有10种检测仪器的配置率为100.00%,仪器配置率较低的有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虫")检验设备(27.78%)和测汞仪(11.11%);县(区)级疾控机构中,有10种仪器配置率>70.00%,配置率<8.00%的仪器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19%)、测汞仪(5.88%)、氮吹仪(4.58%)和"两虫"检验设备(1.31%).结论 县(区)级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整体偏弱,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新增指标的检测能力均十分薄弱,检测仪器配置不足,应加大经费投入,相互协调,资源共享,并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

    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

    2016-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182份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污染水平与膳食风险评估

    张莉吴莉李爽郝波...
    192-19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麦粉及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及其衍生物污染水平,并评估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收集2016-2022年驻马店市小麦粉及制品182份,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的含量,分析DON及其衍生物的污染水平,根据成人膳食消费量评估膳食暴露风险.结果 小麦粉及制品样本中DON总检出率为87.4%.检出率分别为挂面96.4%、小麦粉92.0%、馒头86.2%、湿面条78.3%;超标率分别为湿面条10.9%、馒头8.6%、挂面7.1%、小麦粉4.0%.风险评估显示,慢性暴露量范围成年男性0.4~0.9 µg/(kg·bw),成年女性0.5~1.1 μg/(kg·bw);急性暴露量范围成年男性3.9~9.6 μg/(kg.bw),成年女性4.6~11.3 µg/(kg·bw).结论 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污染较为普遍,湿面条存在较高的DON膳食暴露风险,相同条件下成年女性的暴露风险高于成年男性.应持续关注小麦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DON污染问题,以降低膳食暴露风险.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小麦粉及制品污染水平膳食风险评估

    2021-2022年郑州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

    胡乃月王治国戴蕾王琳...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2021-2022年郑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ll,ILI)特征.对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ILI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选取25株进行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2021-2022年郑州市2 658例ILI病例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76例,阳性率为14.15%.5~<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3.62%,职员组阳性率最高,为20.19%,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3.241、188.639,P均<0.05);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分布于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8-10月.流感暴发疫情2021年报告12起,2022年4起,均为学校疫情.阳性标本中,乙型流感Victoria系(Bv系)322份,占85.64%;甲型H3型54份,占14.36%.与当年疫苗株比较,病毒株基因序列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14株Bv系分别为97.9%~98.1%、99.2%~99.4%,11株甲型H3分别为97.97%~98.0%、97.3.%~99.4%;氨基酸位点变异方面,14株Bv系HA氨基酸序列均发生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变异R148G、N165K、G196E;11株甲型H3 HA基因涉及抗原表位变异为B区K187N,少数毒株NA基因有两处氨基酸D197E(1/11)、E368K(1/11)变异位于NA蛋白头部的抗原决定簇.结论 2021-2022年郑州市流感流行呈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并出现了 8-10月的夏、秋季小高峰,应加强流感流行高峰期的病原学监测,做好预测预警.Bv系和甲型H3型流感病毒相对疫苗株均有不同程度抗原表位的变异,应继续加强对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动态监测,及时筛选和更新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监测分析分子变异

    2013-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

    王瑗瑗孙程席瑾王静...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了解H1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病例历史卡片,采用x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和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2年新乡市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AIDS病例1 858例.男女性别比5.54:1,平均年龄(47.59±11.37)岁,晚发现病例421例,占22.66%.晚发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其危险因素,30~<45岁、45~<60岁和≥60 岁年龄组分别是 15~<30 岁年龄组的 2.462 倍(95%CI:1.639~3.698)、3.076 倍(95%CI:1.967~4.811)、2.398 倍(95%CI:1.456~3.947);医疗机构是其影响因素,疾控中心、血站及单采血浆机构报告病例分别是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0.595倍(95%CI:0.457~0.774)和0.223倍(95%CI:0.079~0.631);已婚有配偶、同性传播是其保护性因素,已婚有配偶是未婚的0.669倍(95%CI:0.453~0.990);同性传播是异性传播的0.731倍(95%CI:0.560~0.955).结论 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中高年龄、未婚、异性传播、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晚发现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针对≥30岁人群、未婚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推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提高新乡市CD4+T淋巴细胞检测检验能力和新发现病例的随访管理工作.

    HIV/AIDS新报告病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晚发现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