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黄玮

双月刊

1006-8414

hnyf@hncdc.com.cn或hnyfj@126.com

0371-68089029,68089260

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2-2022年郑州市金水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

    曾艳王坤冯奕鹏王蒙蒙...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市金水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发现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2年传染病监测系统中郑州市金水区肺结核疫情数据,计算年均报告发病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22年郑州市金水区肺结核报告病例3 781例,病原学阳性占43.64%;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83/10万,男性、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0.97/10万、20.35/10万(x2=159.756,P<0.05);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率0.73/10万~85.32/10万(x2=1 596.856,P<0.05);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比最高,为31.37%,其次为离退人员,占18.83%;全年各月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3-4月份为发病高峰;金水区下辖17个街道办事处均有病例.结论 郑州市金水区肺结核疫情总体相对平稳,老年人、农民、学生为防治重点人群,应继续加大肺结核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肺结核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阳性疫情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本土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基因组特征

    包小兵王伟伟宋云侯自员...
    212-21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阳市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基因组特征,为掌握安阳市新冠病毒感染的变异变迁特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2022年11月安阳市报告的13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三代纳米孔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应用在线分析平台,判断病毒型别;利用MEGA 11.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特异性变异位点,分析病毒的分子学特征.结果 13株新冠病毒均为Omicron变异株,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29 615 nt~29 752 nt,覆盖度为99.1%~99.7%,共有10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9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突变位点分布在新冠病毒的8个基因编码区、5'端非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其中S蛋白的突变对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最大,R346T和C1243F是BF.7.14在S蛋白上特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T883I是BA.5.2.49特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Q241K是DY.2特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13条序列在Pangolin数据库上的分型分别为DY.2、BA.5.2.49和BF.7.14,Nextclade进化分析为22B;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13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参比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共分为两个大的分支,分别为BF.7分支和BA.5.2分支.结论 本研究13株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表现为基因编码区S蛋白突变位点数最多,其他区域也有蛋白突变位点,通过变异位点可以分析病毒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等变化,为后续持续监测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积累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全基因组测序进化分析

    河南省许昌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比较

    彭金华周雅冰马莹莹吴宁...
    218-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许昌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诊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消除后疟疾监测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许昌市疟疾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对消除疟疾前(2011-2016年)和消除疟疾后(2017-2022年)病例发病至初诊时间、初诊至确诊时间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诊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2022年许昌市共报告经实验室确诊的输入性疟疾118例,其中消除疟疾前67例,消除疟疾后51例.118例病例中,恶性疟占77.12%.消除疟疾前后,病例发病至初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均为1 d,初诊至确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Od和1d,发病后0~3 d就诊的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80.60%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94.12%(x2=4.516,P<0.05);0~3 d确诊的疟疾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53.7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72.55%(x2=4.346,P<0.05);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确诊病例占比由消除疟疾前的31.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62.7%(x2=11.541,P<0.001);疟疾病例在本地诊断和治疗的比例均高于消除疟疾前(x2分别为10.529和19.383,P均<0.05).结论 消除疟疾后,许昌市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疗机构对疟疾的诊断能力有所提升,病例在本地诊断和治疗的比例大幅上升,发病至确诊时间逐渐缩短,但乡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疟防意识较差,今后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输入性疟疾消除初诊确诊率许昌

    2013-202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91 861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特征及处置情况

    宋倩倩张艳萍徐御斐宋瑞远...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平顶山犬伤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暴露人群就诊资料,对狂犬病暴露人员致伤动物类型、动物免疫情况、暴露等级、暴露部位、暴露时间和暴露后预防接种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22年共预防处置狂犬病暴露病例91 861例,暴露人数逐年增多;男女性别比为1.16∶1;0~<15岁年龄段暴露人数占比最高,为33.26%;5-8月份暴露人数占41.96%;暴露部位主要是上肢,占46.60%;致伤动物犬伤占59.60%,猫伤占39.01%;犬伤呈逐年降低趋势(x2趋势=1 486.077,P<0.05),猫伤呈逐年增长趋势(1 534.904,P<0.05);犬的免疫接种率为65.03%,猫的免疫接种率为45.31%;48 h就诊率从2013年的90.32%增高至2022年的98.45%,呈逐年增长趋势(x2趋势=1 262.972,P<0.05);伤口自行清洗率从2013年的48.05%增高至2022的68.57%,呈逐年增长趋势(x2趋势=1 579.405,P<0.05);人狂犬免疫球蛋白(HRIG)使用率由2013年的19.98%降至2022年的11.08%,呈现下降趋势(x2趋势=263.430,P<0.05).结论 平顶山市居民狂犬病风险逐年增高,虽然狂犬病防护意识有所提高,但防治知识欠缺.需加强宣传教育,重点提高1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的风险防护意识;加强动物管理,提高动物疫苗接种率.

    狂犬病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行病学

    河南省三门峡市青少年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

    刘天福卫成陈冰邢琳妍...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青少年视力不良现况,分析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为制订青少年视力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三门峡市12所学校的3 287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测和校内用眼环境、读写姿势、用眼习惯、户外活动、睡眠情况、父母视力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 287名青少年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2.5%,男、女生分别为48.5%、57.8%,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x2=27.982,P<0.05),筛查性近视率为 84.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405,95%CI:1.208~1.636)、中学(OR=2.131,95%CI:1.735~2.618)、每月至少 1 次的座位调换(OR=1.906,95%CI:1.597~2.274)、经常不良用眼(OR=2.906,95%CI:2.322~3.637)、父母近视(OR=2.017,95%CI:1.720~2.365)是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每学期至少1次的桌高调整(OR=0.809,95%CI:0.663~0.986)、每天至少 1 次的眼保健操(OR=0.807,95%CI:0.698~0.933)、眼书距离总是超一尺(OR=0.551,95%CI:0.368~0.826)、每天至少 2 h 的户外活动(OR=0.811,95%CI:0.694~0.948)、每天至少 8 h 的睡眠(OR=0.815,95%CI:0.682~0.973)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三门峡市青少年视力不良及近视情况严重,与校内用眼环境、学生读写姿势、用眼习惯、户外活动、睡眠和遗传关系密切.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环境的保障,学校、家庭和个人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青少年视力不良现况影响因素

    2016-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

    张丽丽冯煦苑
    2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驻马店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22年全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19起,暴露2 363人,发病461人,死亡1人,罹患率为19.51%,病死率为0.25%.7年罹患率在6.41%~68.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9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98起(82.35%),其中7月41起(34.45%),发病122人(26.46%);驿城区最多,共报告55起(46.22%),发病248人(53.80%)家庭(53.78%)和餐饮服务场所(42.86%)为主要发生场所;40起(33.62%)事件致病食品为熟肉制品和毒蘑菇,误食误用引发的17起(14.29%),致病因子为真菌及其毒素的19起(15.97%);不明因素事件57起(47.90%),不明致病因子事件85起(71.43%).结论 毒蘑菇中毒和熟肉制品中毒是驻马店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防控重点,需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不明原因暴发事件占比较大,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各县区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致病因子

    一起托育机构札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陆芳芳李苑何筱婷王猛...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托育机构札如病毒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感染性腹泻防控疫情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根据2023年5月30日-6月12日感染性腹泻疫情特点,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搜索、卫生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以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现病例15例,分布于2个班级,太阳班和月亮班的罹患率分别为57.14%、15.79%(x2=7.278,P<0.05).发病年龄为2~<4岁,男女病例数分别为9、6人,男女生罹患率均为37.50%.临床症状以呕吐(100.00%)为主,伴有腹泻(26.67%)、腹痛(33.33%).本次疫情首发病例于6月2日1时发病,2日-7日病例零散出现,8日10时指示病例在班级内呕吐1次,保育老师清理呕吐物并消毒地面,全程未疏散幼儿,9日病例集中出现,达到高峰,9日后无新发病例,疫情持续8天.札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88.89%.卫生学调查排除食品与水源传播可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幼儿的不良卫生习惯、近距离接触呕吐物及暴露于呕吐物下风侧与发病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札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带病上课的病例为传染源,呕吐物处置不规范造成气溶胶传播为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学校从业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培训,规范呕吐物的消毒处置.

    札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托育机构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