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临床研究
医学临床研究

詹道友

月刊

1671-7171

jcr_cs.hn@vip.163.com

0731-84824007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

医学临床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主办的现代医学综合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高、中、初三档俱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题材新颖,栏目丰富,信息量大。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临床药理与用药,诊疗教训、理学诊断、急症抢救、流行病学调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张越鑫姜善好
    68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诊治的167例(334眼)白内障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17例(234眼)纳入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100眼)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按照 DR 的临床分期分为无 DR(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DR 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和 DR 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根据入院后 HbA1c 结果分为 A组(HbA1c<7.5%)、B 组(7.5%≤HbA1c<8.5%)、C 组(8.5%≤HbA1c<9.5%)和 D 组(HbA1c≥9.5%).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orneal density,ECD)、细胞面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CD降低,SD、CV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CR、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DR组、NPDR组比较,PDR组EC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DR组与NPDR组E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PDR组CV与N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PDR组与PDR组S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PDR组、NDR组HCR、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ECD随着HbA1c水平升高而降低,且B组、C组、D组ECD、SD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D组EC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V与B组、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HCR、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CCT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程与ECD呈负相关(P<0.05),与SD、CV呈正相关性(P<0.05);HbA1c水平、DR严重程度与ECD呈负相关(P<0.05).[结论]DR病变程度加重以及HbA1c水平升高均会导致ECD下降、CV升高,即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和血糖控制不稳定,角膜内皮细胞会发生数量和形态改变,并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下降.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基化血红蛋白A内皮,角膜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 C、UA、Hcy、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郭利娜赵晓玲王艳蕊
    685-68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ys 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指标、凝血指标、cys C、UA、Hcy、NSE水平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中有43例(35.83%)患者为早期,纳为早期组;其余77例(64.17%)为中晚期,纳为中晚期组.两组病程、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指标、血压、血脂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患者cys C、Hcy、NSE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0.05),UA水平低于早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Hcy、NSE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A是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cys C、Hcy、NSE水平呈正相关,与UA呈负相关(P<0.05).[结论]cys C、Hcy、NSE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UA是保护因素,其水平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重视.

    帕金森病抑素类/血液尿酸/血液半胱氨酸/血液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N-钙黏蛋白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耐药机制研究

    马小美吴爱瑜邓嘉仪吴维颢...
    68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N-钙黏蛋白(N-cadherin)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白血病干细胞(LSC)中的耐药机制研究.[方法]6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41例,未缓解24例,比较两组CD34+CD38-干细胞中N-cadherin的表达差异.根据不同MSC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处理下将CD34+CD38 Kg1a细胞分为6组,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及N-cadherin、β-catenin水平,检测 细胞黏附及抗凋亡能力.[结果]未缓解患者的N-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完全缓解者(P<0.01);LSC+IDA组(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LSC与MSC直接共培养+IDA组(D组)(P<0.05);在IDA浓度为100 nmol/L、200 nmol/L时,B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D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adherin及β-catenin在 MSC直接接触培养条件下表达高于单独培养或分离培养;LSC在MSC共培养条件下,N-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水平上升,伴随细胞核内β-catenin水平上升.[结论]骨髓微环境的MSC可以通过N-cadherin与LSC的黏附作用支持LSC的增殖能力,同时促进LSC 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白血病,髓样,急性钙结合蛋白质类抗药性,肿瘤

    糖尿病足术后应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彭林峰王御震赵志国邢鹏超...
    693-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术后应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8,常规治疗+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卧床时间、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改善情况(创面面积及深度、肉芽组织生长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及深度均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程度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FPG、HbA1c、CRP、TNF-α、ESR、Fib、PV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IL-5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陈蒿汤加减可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术后恢复及创面修复,控制血糖水平,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足/外科学糖尿病足/中医药疗法治疗结果

    集成愈伤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李涛张斌
    697-69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集成愈伤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保守治疗的64例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尔奇D600片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院内制剂集成愈伤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中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中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早期(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愈伤片治疗OVCF患者,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质疏松/并发症脊柱骨折/病因学胸椎腰椎

    术前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对IABP辅助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王涛邹永辉杨蕾
    700-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危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IABP辅助PCI治疗.统计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非MACE组和 MACE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分析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预测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120例IABP辅助PCI术后高危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率为34.17%(41/120);MACE组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均 高于非 MACE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750、0.815,均P<0.05).重度患者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844,二者联合预测AUC为0.909(P<0.05).[结论]术前血清Lp-PLA2、NLRP3水平与高危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高危冠心病患者IABP辅助PCI手术治疗后发生MACE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冠心病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血液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血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食管癌首次化疗前血脂水平对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

    任翠丽张煜航
    704-706,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首次化疗前血脂水平对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方法]84例肝功能正常的食管癌首次化疗患者,根据化疗前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n=49)和血脂正常组(n=35),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化疗前血脂水平对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结果]化疗前,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4.90%(22/49),高于血脂正常组的20.00%(7/35)(P<0.05).化疗后,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肝功能正常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肝功能正常患者(P<0.05).血清TC、TG、LDL-C、HDL-C是影响食管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首次化疗前血脂异常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防范.

    食管肿瘤胆固醇,LDL/血液胆固醇/血液甘油三酯类/血液胆固醇,HDL/血液肝功能不全

    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小平吴丽林少鹏段若男...
    707-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进行二维超声(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UES)、弹性超声成像技术(elastic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DUS、CUES、UE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超声特征.[结果]90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病理结果显示,55例(61.11%)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5例(38.89%)患者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DUS、CUES、UE联合检查诊断PTC伴颈部淋巴转移的准确度为92.22%(83/90),明显高于DUS(73.33%)、CUES(80.00%)、UE(81.11%)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CUES未见明显差异,但均高于DUS、UE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供模式、病灶组织所在区域、灌注均匀度、弹性评分、边缘规则及微钙化情况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模态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需重视血供模式为周边血流型、病灶位于颈上部及中部、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等超声特征的病灶,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甲状腺肿瘤/影像诊断乳头状瘤/影像诊断淋巴转移

    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周士霞王海莉
    7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 A-345(miR-345)、miR-138及miR-22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均接受同一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依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69)及无效组(n=31),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预测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化疗效果的因素.[结果]Ⅲ期患者的血清miR-345相对表达量低于Ⅳ期患者,miR-138及miR-22相对表达量高于Ⅳ期患者(P<0.05);有效组miR-345低于无效组,miR-138、miR-22高于无效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miR-345、miR-138及miR-22能用于预测晚期胃癌的化疗效果,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55、0.935、0.971、0.839 和 0.884、0.903(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为 Ⅳ 期、miR-345≥14.5、miR-138≤2及miR-22≤3.12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345≥14.5、miR-138≤2、miR-22≤3.12均为导致化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评估患者化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

    胃肿瘤微RNAs抗肿瘤药数据相关性

    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范静王素琴朱佳佳
    715-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剖宫产术,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产褥感染分为感染组(n=20)与未感染组(n=6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是否存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手术时间、是否贫血、是否存在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占比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占比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生殖道感染是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可预测该类患者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再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