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临床研究
医学临床研究

詹道友

月刊

1671-7171

jcr_cs.hn@vip.163.com

0731-84824007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

医学临床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主办的现代医学综合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高、中、初三档俱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题材新颖,栏目丰富,信息量大。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临床药理与用药,诊疗教训、理学诊断、急症抢救、流行病学调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红芳李培满耿鹏
    998-1000,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1例根据病情予以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治疗,25例予以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根据治疗2个月后的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79例)和预后不佳组(17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手术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37%(67/71),高于25例非手术组患者的48.00%(12/25)(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占比及年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相对于非手术方案,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更有助于缓解肠梗阻症状,而患者年龄、病理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可对预后产生影响.

    肿瘤/并发症肠梗阻/并发症肿瘤/外科学肠梗阻

    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

    刘云涵王超王林林段铭杰...
    1001-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两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腹腔镜同期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肠道菌群水平,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更低,双歧杆菌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和23.33%(P<0.05),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腹膜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急性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且安全性较高,远期预后较好.

    胆石/外科学急性病胆囊结石病/并发症治疗结果

    15°"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治疗效果的影响

    黄飞马永成
    1005-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5°"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93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0°"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患者46例(对照组),使用15°"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患者47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复位效果、肩锁关节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位效果及术后12个月的喙锁间距、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0°"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相比,15°"钩板角"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用于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骨折锁骨/损伤锁骨/外科学骨折固定术,内疼痛,手术后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联合IL-17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庆丰
    1009-1012,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32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术后随访3年.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及生存状况,比较无病生存与复发患者CD3+、CD4+T细胞及IL-17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无病生存组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均高于复发组(P<0.05),IL-17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CD3+和CD4+T细胞计数、IL-17阳性是NSCLC患者治疗后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3+和CD4+T细胞、IL-17及三者联合预测NSCLC患者无病生存的灵敏度分别为72.22%、75.93%、70.37%、81.48%,特异度分别为73.44%、71.88%、70.31%、90.63%.CD3+和CD4+T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均优于低表达组(P<0.05),IL-17阴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曲线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D3+、CD4+T细胞及IL-17与NSCLC预后有关,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良好,且CD3+、CD4+T细胞低表达者及IL-17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癌,非小细胞肺淋巴细胞,肿瘤浸润白细胞介素17预后

    冠心病患者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刘金金郝亚杰付振强
    1013-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5)、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两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患者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分析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FGF-23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erilipin-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perilipin-5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患者血清perilipin-5水平高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患者血清perilip-in-5 水平高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erilipin-5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BP-4、FGF-23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联合诊断冠心病狭窄程度的AUC为0.819,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显著相关,三者联合诊断有助于实现疾病危险分层.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脂蛋白类/血液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血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液

    奥西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伴肾转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惠贾靖王辉
    1017-1019,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奥西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伴肾转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9例.对照组给予奥西替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顺铂、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药物安全性和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CEA、ProGRP、SCC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总存活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西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伴肾转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近期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癌,非小细胞肺脱氧胞苷/治疗应用肿瘤转移治疗结果

    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王龙陈玉赵珂
    1020-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NSCLC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BP1评价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2、2.33、86.54%和61.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急性放射性肺炎及G3BP1水平是影响NSCLC放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3BP1与NSCLC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可为评价患者的放疗疗效提供参考.

    癌,非小细胞肺GTP酶激活蛋白质类载体蛋白质类

    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变部位及年龄对ES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高万举
    1024-1026,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变部位及年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统计ESD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部位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9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1个月有15例(16.85%)出现并发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变部位在结直肠、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是影响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P<0.05).年龄≥60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结直肠病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食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并发症与发生病变部位、年龄有关,临床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结肠病变患者.

    消化系统肿瘤/外科学内窥镜检查,胃肠道年龄因素手术后并发症

    ASPECT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中的价值

    吕贤坤李强徐来成闫凤全...
    1027-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92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ACI患者,均于初诊时行头颅CT平扫,观察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ASPECTS评分及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经头颅CT检查出现出血性脑梗死1型11例、2型3例;实质性血肿1型10例、2型2例,共26例(28.26%)纳入出血转化组;66例(71.74%)纳入非出血转化组.出血转化组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占比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ASPECTS评分低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可用于评估ACI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敏感度为80.32%,特异度为79.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NIHSS评分、ASPECTS评分均为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较高,ASPECTS评分可作为早期预测出血转化发生的有效指标,评分越低提示出血转化发生风险越高.

    脑梗死急性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文亚晓杨立慧杨志阁
    1031-1033,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DC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每组51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实验室指标[Periostin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I、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T、CK-MB、Mb、Periostin蛋白、TGF-β1、sST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DCM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心肌病,扩张型/药物疗法乙酰肉碱/治疗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应用心脏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