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CT扫描对TAEC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评估研究

    尹玲
    54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对TAEC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微创介入科于2020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收治的97例(108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TAEC手术治疗,术后行增强CT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增强CT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行介入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等,以评价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DSA检查发现,97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灶。其中,47个(43。92%)病灶完全灭活,61个(56。08%)病灶残留。经增强CT扫描发现,97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灶。其中,46个(42。59%)病灶完全灭活,62个(57。41%)病灶残留;增强扫描CT扫描诊断PLC患者TAEC术治疗后阳性病灶准确度为95。37%(103/108),灵敏度为96。72%(59/61),特异度93。62%(44/47),阳性预测值为95。16%(59/62),阴性预测值为95。65%(44/46);与CT平扫相比,增强CT扫描对PLC患者TAEC术后病灶大小、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增高(P<0。05);在PLC患者TAEC术后复发方面,增强CT扫描与DSA检查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8。46%(64/65),特异度为97。67%(42/43),阳性预测值为98。44%(63/64),阴性预测值为95。45%(42/44)。结论 增强CT扫描对TAEC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增强CT扫描TAEC原发性肝癌疗效

    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雷鸣刘茜卫明谦方建超...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择期行腹部手术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G组,n=50)和全身麻醉组(G组,n=50)。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麻醉。G组患儿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5 μg/(kg·min),CG组患儿于左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骶管腔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从手术结束至拔出气管导管的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切皮(T2)、腹腔探查(T3)、关闭腹腔(T4)、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5)及出手术室(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间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CG组患儿骶管阻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G组患儿拔出气管导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G组患儿(P<0。05);CG组患儿心率在T2~6明显低于G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在T2~6明显高于G组患儿(P<0。05);CG组患儿在苏醒期间与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患儿(P<0。05);CG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G组患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G组患儿的骶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提供更完善的术中镇痛,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儿早期康复。

    骶管阻滞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

    芪冬颐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鲍鑫宇胡振杰王贺李赛赛...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芪冬颐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HF患者240例,随机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西医抗心衰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冬颐心颗粒,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脏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BNP)等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D)、生活质量指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LHFQ)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5%和87。17%,对照组为82。61%和78。26%,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改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LVEF、6MWD指标均较治疗前增加,BNP水平、MLHFQ评分、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组LVEDD、BNP、MLHFQ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运动耐量6MWT和LVEF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芪冬颐心颗粒联合西医标准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芪冬颐心颗粒心功能生活质量预后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杜世杰
    557-56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16例(均完成1年随访)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另根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35例)和未复发(81例)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胃癌术前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析术前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与病理学参数相关性,比较复发和未复发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析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观察组血清PGⅠ水平较低,PGⅡ、G-17水平较高(P<0。05)。②术前血清PGⅠ水平比较:T1~T2>T3~T4,Ⅰ~Ⅱ期>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PGⅡ、G-17水平比较:T1~T2<T3~T4,Ⅰ~Ⅱ期<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P<0。05)。③术前血清PGⅠ水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血清PGⅡ、G-17水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④与未复发患者相比,术后1周、术后4周复发患者血清PGⅠ水平较低,PGⅡ、G-17水平较高(P<0。05)。⑤术后1、4周,血清PGⅠ、PGⅡ、G-17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AUC均大于各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血清PGⅠ、PGⅡ、G-17与胃癌进展及术后复发显著相关,可作为根治术后复发的预警指标,检测三者表达有望为术后复发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胃癌术后复发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

    《医药论坛杂志》投稿须知

    医药论坛杂志编辑部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