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基础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

王留兴

双月刊

1673-5412

hnzl@zzu.edu.cn

0371-66658178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河南医科大学

肿瘤基础与临床/Journal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肿瘤临床科研成果、工作经验;有关肿瘤防治的调查统计;抗癌新药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肿瘤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讲座等。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多家专业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焦亡相关基因的宫颈鳞癌预后预测模型

    王琦王媛饶石磊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焦亡相关基因(PRGs)在宫颈鳞癌(CSCC)中的作用,构建预后模型,分析其与CSCC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为患者预后预测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253例CSCC患者的RNA测序数据及相应的临床特征.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样本RNA测序数据从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下载.利用26个在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表达的PRGs将所有CSCC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通过单因素、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PRGs在CSCC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同时分析PRGs与CSCC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在26个PRGs中筛选出3个具有预后价值的基因(GSDMB、IL1B和PRKACA)来构建模型[风险分数=(-0.215 7)× GSDMB+(0.241 8)× IL1B+(-0.221 9)× PRKACA)].该模型将CSCC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以风险评分中位值为截断值评估CSCC的风险,提示高危评分的CSCC患者总生存时间低于低危评分的CSCC患者(P=0.003).预后模型1、3、5 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631和0.643,证明该预后模型是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良好指标.建立列线图表明预测生存与实际观察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另外,高风险评分的患者通常具有较低水平的免疫细胞浸润.结论 PRGs可能在CSCC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CSCC的潜在治疗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生物信息学宫颈鳞癌焦亡预后模型免疫微环境

    紫杉醇加顺铂方案结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李楠楠马欣欣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结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院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0例设为对照组,后3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TP方案化疗,观察组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K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161,P=0.023).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KPS评分升高(观察组:t=22.850,P<0.001;t=25.920,P<0.001;t=13.850,P<0.001;对照组:t=14.100,P<0.001;t=21.580,P<0.001;t=7.164,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KPS评分高于对照组(t=15.363,P<0.001;t=21.427,P<0.001;t=6.070,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6,P=0.722).结论 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在T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紫杉醇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晚期卵巢癌肿瘤标志物

    免疫联合靶向药物一线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何魏韦马会芳刘平张柯...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不可手术或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6例,均分为单纯靶向治疗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组2组,每组38例,比较观察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组疾病控制率86.8%,高于单纯靶向治疗组的65.78%(x2=4.659,P=0.031).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7.0(95%CI:4.584~9.416)个月,单纯靶向治疗组为4.0(95%CI:2.188~5.812)个月,前者较后者延长了 3.0个月(P=0.005).2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疲劳、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关节肌肉痛、高血压、蛋白尿、腹泻,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呕吐、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且主要为Ⅰ、Ⅱ度,可耐受,不需要药物剂量调整.免疫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提高近远期疗效,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

    氨甲环酸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效果分析

    蒋寅峰王军伟宋瑞鹏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因恶性肿瘤需要进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局部应用1 g氨甲环酸,对照组30例患者未使用该药物.比较分析2组患者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t=4.550,P<0.001).观察组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切口愈合不良及2例输血反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629,P=0.031).结论 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氨甲环酸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出血并发症

    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及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李素珍何承健叶厚斌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及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采用结肠镜辅助下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息肉完全切除情况、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1,P=0.011;t=9.258,P<0.001;t=9.337,P<0.001;t=14.236,P<0.001;t=12.037,P<0.001;t=7.256,P=0.00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6.78%,低于对照组的22.03%(x2=8.024,P=0.001),观察组息肉完全切除率96.61%,高于对照组的83.05%(x2=7.921,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31%,低于对照组的84.75%(x2=7.413,P=0.003).结论 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及良性肿瘤切除术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息肉完全切除率,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结肠镜结直肠良性肿瘤结直肠息肉

    甲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铂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作用分析

    李东杰郑小菊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铂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整体疼痛量表评分、感觉神经传递速度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情绪感受、临床表现、一般行为、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t=19.540,P<0.001;t=13.550,P<0.001;t=14.280,P<0.001;t=19.640,P<0.001;对照组:t=8.497,P<0.001;t=11.380,P<0.001;t=8.830,P<0.001;t=12.130,P<0.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z=9.539,P<0.001;t=3.442,P<0.001;t=6.476,P<0.001;t=5.659,P<0.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等感觉神经传递速度均升高(观察组:t=40.100,P<0.001;t=39.790,P<0.001;t=17.300,P<0.001;t=18.950,P<0.001;对照组:t=28.820,P<0.001;t=28.290,P<0.001;t=12.950,P<0.001;t=9.659,P<0.001),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t=8.378,P<0.001;t=10.104,P<0.001;t=6.362,P<0.001;t=9.596,P<0.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14.420,P<0.001;t=10.700,P<0.001;t=15.030,P<0.001;对照组:t=8.845,P<0.001;t=5.655,P<0.001;z=9.987,P<0.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t=5.494,P<0.001;z=3.380,P=0.001;t=5.198,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8,P=0.721).结论 铂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应用甲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整体疼痛,恢复感觉神经传递速度,抑制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甲钴胺参附注射液铂类药物周围神经毒性

    舒肝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

    王瑞丽汤晓堃马明辉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舒肝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胸腺肽α1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胁部疼痛结块、食少腹胀、乏力、尿少、黄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925,P<0.001;t=5.031,P<0.001;t=2.753,P=0.007;z=5.139,P<0.001;t=5.606,P<0.001).治疗 2 周后,观察组血清 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230,P=0.002;t=3.102,P=0.003;t=3.903,P<0.001).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的病情转归,缓解临床症状.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舒肝宁注射液病情转归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食管癌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分析

    郑苏萍马远航徐恬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食管癌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灶病理分级情况分为G1组、G2组、G3组,所有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DCE-MRI检查和外周血CTCs检测,比较食管癌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和外周血CTCs变化,并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外周血CTCs与食管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外周血CTCs对食管癌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与G1组比较,G2组、G3组Ktrans、Kep、Ve均升高(P均<0.05);与G2组比较,G3组Ktrans、Kep、Ve均升高(P均<0.05).Bonferroni法调整后发现,与G,组比较,G2组CTCs总数、上皮型CTCs数、间质型CTCs数均升高(P均<0.05),G3组CTCs总数、上皮型CTCs数、间质型CTCs数和混合型CTCs数均升高(P均<0.05).Ktran、Kep、Ve、CTCs与食管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12,P<0.001;r=0.363,P<0.001;r=0.512,P<0.001;r=0.498,P<0.001).Ktrans、Kep、Ve、CTCs 及其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为 0.749(0.655~0.842)、0.761(0.667~0.854)、0.774(0.681~0.866)、0.775(0.672~0.878)、0.926(0.871~0.982),敏感性分别为 87.50%、81.25%、90.63%、62.50%、75.00%,特异性分别为 56.34%、63.38%、49.30%、87.32%、98.59%,联合检测时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其单独检测.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CTCs检测对食管癌病理分级有良好的评估效能,可用于辅助诊断食管癌病理分级.

    食管癌病理分级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循环肿瘤细胞

    唑来膦酸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对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梦涵夏婷曲可先潘荣荣...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伴随骨转移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试验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4%,对照组为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7,P=0.683);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1.67%(x2=7.310,P=0.007);试验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水平分别为(5.36±1.78)、(26.33±10.45)µg/L,均低于对照组的(8.53±2.11)、(50.22±10.62)μg/L(t=8.980,P<0.001;t=12.523,P<0.001).试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1.33±8.45)分,高于对照组的(t<3.953,P<0.001).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可有效修复溶骨性病灶,同时加之唑来膦酸在治疗过程中可针对疾病性质,有效提升疗效、生活质量,虽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不会影响患者预后,安全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高.

    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肺癌骨转移炎症因子

    环泊酚用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剂量学研究

    茅晓玉李梦倩苏春侠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麻诱导时环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择期行恶性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采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诱导,根据2 min后诱导效果判断诱导成功或失败,采用序贯法,用Probit概率回归法计算ED50.结果 29例患者中,16例全麻诱导成功、13例失败.全麻诱导时环泊酚的ED50为0.228(95%CI:0.218~0.239)mg/kg.结论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麻诱导时环泊酚的ED50为0.228 mg/kg,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环泊酚舒芬太尼老年恶性肿瘤全身麻醉半数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