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程功林

双月刊

1671-4733

hnxbwq@163.com

0554-6647426 6656907

232001

淮南市洞山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报稿件来源以反映煤矿主体专业为主,成为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文章应给予重点关注和发表的突出学科优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交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廖明辉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快速兴起与广泛运用,对当代大学生个体成长、价值塑造产生深刻影响,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客体关系、信息传播方式均受到深刻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应始终遵循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教育内容、教育阵地、网络环境与师资素养维度着手,力求以社交媒体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社交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高彩霞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时代"背景下,多种多样的微媒介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微媒介的各种信息会给学生思想带来一定冲击,从而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微时代"背景的特征及大学生思政教育迎来的挑战,阐述了基于"微时代"背景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思政教育大学生微媒介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王映兰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时代"的应运而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多元化的渠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存在信息量过载、难以辨别真假性、大学生过于网络沉迷、注意力分散、学生对思政课程互动性要求高与自主性要求强等问题,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困境对策研究

    互联网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优化策略

    马海燕吕颖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等为鲜明特征的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对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融合赋能,进一步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力度、精度和深度.同时,教育者主导权威受挑战、西方腐朽思潮泥沙俱下、教育内容供需矛盾突出等现实挑战,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难度,降低了思政育人实效性.因此,高校应从以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为主、以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为基、以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为重等策略入手,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耦合,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引领力,教育引导广大学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再建新功.

    互联网技术高校思政教育优化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研究

    王艺茗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的策略.

    互联网+环境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联动育人

    学生创新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研究——基于跨学科融合视角

    宋仕允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融合被认为是一种有利的教育策略,其强调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概念整合在一起,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复杂问题.基于跨学科融合这一视角,探讨了学生创新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通过阐述跨学科融合视角的涵义,分析其对于学生创新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一系列融合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跨学科视角创新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探究

    徐健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包括育人方式单一、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评价不合理等,从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建立多样的课程评价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郭亚茹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深远价值,集中体现为在国家层面能够为文化自信生成夯实基础,在高校层面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层面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道德养成.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三全育人"视域下司法警察忠诚培育机制研究

    黄晓武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警察院校作为司法警察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必须把对党、国家、人民、法律的忠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将这一忠诚扎根于预备警察的内心,这是培养合格司法警察专业人才的前提,也是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的关键.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两个时间维度的育人模式、四位一体空间育人体系的路径,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忠诚育人教学模式,以提升司法警察专业人才忠诚培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政治育警"的终极教育目标.

    司法警察忠诚培育育人机制高校

    "三全育人"视域下涉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甘瑶瑶乔玉香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各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地方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中仍然存在着缺乏系统规划、缺乏办学特色、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引导等问题.广东海洋大学秉承"三全育人"理念,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构建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示范体系和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深耕海洋事业的时代新人,有效提升课程协同育人成效,为涉海类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涉海高校推进机制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