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牛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牛业科学

陈宏

双月刊

1001-9111

huangn2002813@yahoo.com.cn

029-87091423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动物科技学院内

中国牛业科学/Journal China Cattle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黄牛育种委员会主办。双月刊。本刊是全国畜牧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综述与专论、科技讲座、经验交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专业户园地、牛病防治、国外动态、品种简介。可供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农村养牛专业户、肉牛和奶牛饲养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混合青贮对西门塔尔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段军红白晶晶孔垂永田宗祥...
    54-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西门塔尔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殖效益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80±10。25 kg)健康的西门塔尔(四代)牛60 头,随机分为5 组,每组12 头。试验肉牛日饲喂精饲料组成相同,粗饲料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作,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苜蓿含量分别为 0%、15%、25%、35%和45%。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Ⅴ组、Ⅳ组日均采食量分别为12。24 kg和12。03 kg,日均增重分别为1 420 g和1 370 g,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Ⅴ组、Ⅳ组料重比分别为 8。62 和 8。78,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各组间屠宰率、净肉率、失水率、嫩度、pH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Ⅴ组、Ⅳ组眼肌面积分别为84。06 和83。63,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粗蛋白质分别为 22。33%、22。86%、23。73%、25。55%、26。94%,瘦肉率分别为59。66%、60。83%、61。57%、64。15%、66。37%,大理石花纹分别为 2。83、3。15、3。21、3。42、3。58,Ⅰ组、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Ⅴ组、Ⅳ组与Ⅰ组、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日均毛利润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较Ⅰ组分别提高2。10 元、2。34 元、3。81 元、4。36 元。综上所述:不同水平的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提高了西门塔尔肉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殖效益,其中添加35%~45%之间的苜蓿制作混合青贮饲喂肉牛效果最好,当苜蓿占比达到 45%时,肉牛各项饲养指标最优。

    苜蓿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肉牛

    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不同品种育肥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潘伊微李文周斐然蔡树东...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选取12 头,分为3 组,A组(安格斯♂×哈萨克母牛♀)、B组(荷斯坦公牛♂×哈萨克母牛♀)、C组(西门塔尔牛♂×哈萨克母牛♀),每组 4 头,不同品种育肥牛体重468。38±38。46 kg。正饲期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CPP)后,对各组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效果。正饲期第 0d、第 75d进行称重,不同组间日增重来看,试验A组与C组相比较效果显著(P<0。05),与试验B 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增重成本最低,试验A组毛利润最高,可获得最大经济收益。正饲期0 d、75 d分别采集粪样,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结果显示,3 组间厚壁菌门(Fi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ata)、螺旋菌门(Spriochae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差异不显著(P>0。05);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试验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25)。正饲期饲喂CPP前后菌群丰度变化为,试验A组髌骨细菌门前后差异极其显著(P=0。003);拟杆菌门检测,试验B组、试验C组差异均显著(P>0。01)。结果表明,添加CPP后,有益菌比例明显增加,调节菌群结构,提高肉牛育肥效果。血液生化指标显示,3 组牛血液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A)、尿素氮(BUN)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饲喂基础日粮+CPP对各组牛的肝肾功能影响差异不明显。试验B组总蛋白(TP)含量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B组三酰甘油(TG)含量与A组、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荷哈F1 合成蛋白能力、脂类物质吸收能力较强。

    不同组合育肥牛复合益生菌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

    短角牛无角及红毛性状提纯选育初报

    邵学芬耿文诚董正勖向必勇...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短角牛群体中部分个体表现出被毛纯红、无角的表型特征,选留红毛且无角的优秀公母牛进行繁殖育种以达到无角红毛性状提纯选育的目的。[方法]制定无角红毛短角牛体型外貌鉴定标准,在繁殖群体中清除不符合育种目标的种牛,根据体型外貌鉴定结果并结合其它繁育生产指标选留更新牛;更新牛必须无角(角评价10 分)、被毛红色或纯红(毛色评价7~10 分)。[结果]通过5 年的选育,繁殖群体全部表现为无角红毛性状特征;在繁殖后代中,无角牛占比由2020 年的75。33%提高到2024 年的94。24%,符合毛色育种目标的红色及纯红牛占比由2020 年的40。67%提高到2024 年的89。21%。[结论]短角牛无角红毛性状的提纯选育成效显著,已将有角和无角、红毛和花毛混杂的群体提纯选育为整齐一致的无角红毛种群,形成了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短角牛新品系。

    短角牛毛色提纯选育

    新安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金海许娟赵拴平贾玉堂...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新安江水牛公牛和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在放牧条件下的 309 头,0~48月龄新安江水牛进行体重和体尺测定,对不同月龄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 3 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体重变化,筛选出最佳模型,计算体重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结果表明,新安江水牛公牛和母牛在18 月龄前体重与体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18 月龄后公牛生长速度仍高于母牛。Von Bertallanffy模型对公牛和母牛的拟合效果最好,R2 均超过0。98。公牛在13。1 月龄的拐点体重 248。2 kg,母牛在 10。6 月龄的拐点体重216。3 kg。

    新安江水牛体重体尺生长曲线模型

    武威市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张开栋杨伟刚王桃魏晓燕...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业是甘肃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优势产业。武威地处"黄金奶源带"和祁连山下绿洲平原,是发展奶业的天然牧场。武威市将奶业作为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重点高位推动,全力打造甘肃乳都和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武威市奶牛存栏量从2019 年的 2。8 万头发展到目前的 11。1 万头,已初步形成"1+6+N"奶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本文对武威市奶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建议进行了概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奶业发展提供参考。

    武威市奶业现状建议

    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岳贝凡白美婷冯艳丽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初期,但剖析肉牛产业现状,当前销路不畅交易不活跃、现代养殖技术尚未普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肉牛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威胁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目前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使肉牛养殖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期望能对该区域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信息和服务平台

    贵州省肉牛屠宰加工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欧娟李子建詹瑜付杰...
    83-86页

    临夏市牛羊全链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建林
    87-89页

    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张吉猛宋凤香张春雷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地调研与研究。研究分析了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摸清了德州市奶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和优势,并剖析了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发展对策。

    奶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肉牛产业创新路 三产融合促发展

    刘宽峰
    9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