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线粒体探讨有形无形之气双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微观机制

    梁峰源程淼李绪言郭怡鲲...
    2325-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影像特征是白肺,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都国医名医姜良铎教授提出肺源性ARDS急性期状态病机是邪毒伤肺,肺气暴脱,气不摄血、津,湿痰瘀毒结于体内,致气机失调,"气"损是ARDS的中医核心病机.团队前期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从状态辨治出发拟定的开痹补肺汤可调畅气机,补无形之气.西医治疗ARDS的基本手段为正压通气,能保障氧气、二氧化碳等可检测到的"有形"之气在体内交换,据此提出正压通气联合中药汤药如开痹补肺汤可兼补"有形""无形"之气,改善气损状态,发挥肺保护作用.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产生和代谢的中心,中医理论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二者的生理功能具有相似性,在病理变化方面具有契合之处,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从微观层面论述了线粒体、"气"与ARDS三者的联系,并提出"有形""无形"之气双补治疗ARDS的作用靶点可能是线粒体.

    线粒体气的功能有形之气无形之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浅谈从调肝理脾化痰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

    叶婉婷王文乾曹宇裴卉...
    2329-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观点认为,纤维肌痛综合征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强调"痰"作为核心病理因素.本文深入探讨肝脾失调化痰的病机理论,围绕"怪病多痰""痰阻少阳、影响睡眠""痰邪有碍阳气养神、阳虚易生痰""膀胱气化不行则生痰邪""痰邪蒙蔽心脑窍道、扰乱神志情绪"展开论述,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肝失调则助痰邪归位,两者共同作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基于这一理论,本文提出调肝理脾化痰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关键策略,并详细阐述了治脾与治肝的具体方法,以及化痰在治疗中的持续性作用.

    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痹筋痹中医治疗

    结合八纲调中复衡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王龙珠苟思媛杨先照
    2332-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在中焦脾胃,中焦失衡、气机失调是主要病因.唐旭东教授在传承董建华院士"通降理论"的基础上,以"脾胃病辨证新八纲"为抓手,提出"调中复衡"的理念.该理论以调中为方法,以复衡为目标,是通降理论的进一步延伸.本文基于唐旭东教授的"新八纲""调中复衡"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辨气血,知深浅;辨寒热,可转化;辨虚实,可夹杂;辨脏腑,宜通调.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恢复通降、温清并用、补虚通滞、多脏通调、清心养胃、疏肝和胃、肺脾双补、健脾补肾等多种方式达到"调中复衡"的目的,实现消化功能的恢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调中复衡通降论气血寒热虚实脏腑

    从厥阴论治神经性贪食症一例

    张旭李洪涛陈朝俊
    2336-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自身无法控制进食欲望,通过大量进食后症状方能缓解的进食障碍.目前现代医学方法对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国内外关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案例亦鲜有报道.本案详述了一例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从厥阴论治的医案.初诊时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消食易饥,食不甚多,仅食鸡蛋,食后懊恼,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笔者结合中医经典以及对"气之交感"和寒热阴阳的探索,考虑其病机为相火离位,水寒于下,辨为胃阴不足、肾火上炎证,方选玉女煎加减以清胃热、滋肾阴.二诊时症状好转,续投前方.三诊时因洗凉水澡后症状复发并加重,推敲其"上热下寒"之病机实为真火因阴寒水泛而升腾,而非离位而致水寒于下,运用六经辨证的思想,最终责于"厥阴",从"厥阴"之时机、病机、枢机进行辨证,以"厥阴"立论拟乌梅丸化裁,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神经性贪食症消食易饥厥阴寒热错杂乌梅丸辨证不辨病医案分析

    乌梅丸和升降散同病异治汗证验案举隅

    谢瑶罗青刘真高慧...
    2339-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现代医学将汗出异常称之为多汗症,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笔者在临证学习时发现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病机入手,治疗不拘于一方,常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中两案均见周身汗出,因诱因不同、体质不同、病程长短形成一虚一实,虚属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火,虚火迫汗而出,因久病汗出,阴损及阳,气随津脱,阴虚所致阳虚,阴阳虚并见,兼有气虚,虚热与虚寒交织,治当清上温下,选取乌梅丸寒热同调;实属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热迫津出,又见气机闭塞之状,治当宣透郁热,调畅气机,选取"火郁发之"的代表方升降散,一升一降,气顺则火清.古人云:"见汗休止汗",但见汗证,当分虚实,不可一味投之敛汗之品.本文将从一虚一实两则病案入手,分析汗证的基本病机以及乌梅丸和升降散治疗汗证的特点,展现圆机活法的中医思考特色,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汗证提供更多临床思路.

    乌梅丸升降散汗证同病异治辨证论治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魏迺杰版《伤寒论》英译本中隐喻知识的不可译性研究

    仇梦婷王乐鹏
    2342-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典籍中包含大量隐喻,处理其中的不可译性知识对于跨文化传播至关重要.本文以《伤寒论》魏迺杰英译本为例,基于知识翻译学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医隐喻中不可译性知识的英译过程.研究首先探讨了知识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与框架,包括知识转移、知识重构和知识再传播的机制.随后,研究深入探讨了知识翻译学在处理不可译性知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知识判断类型,通过《伤寒论》中自然型隐喻、社会型隐喻、哲学型隐喻和宗教型隐喻的案例分析,具体探讨了译者如何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实现中医知识的重构和迁移.研究发现,译者在处理自然型、社会型和哲学型隐喻时,通过准确的知识判断,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有效地实现了隐喻知识在目标文化中的重构和传播.但在处理宗教型隐喻方面,译者未能完全传达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因此,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和解构中医隐喻的知识结构,适当增加解释以完整地对知识进行迁移.本研究凸显了知识翻译学在中医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为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了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并为其他领域的跨文化知识传播提供了参考.

    知识翻译学地方性知识世界性知识知识判断不可译性《伤寒论》中医隐喻跨文化传播

    清热化湿运脾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脾胃湿热型胃炎48例

    乔会侠刘新宇罗金涛刘凯健...
    2347-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热化湿运脾汤联合雷火灸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引起的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的疗效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Hp感染引起的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47例(脱落3例)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48例(脱落2例)在四联基础上给予清热化湿运脾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IL-6、IL-8、CRP)、VEGF、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IL-6、IL-8、CRP、VEG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8.33%vs 6.3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清热化湿运脾汤联合雷火灸有利于提高Hp引起的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炎症水平和血管内皮损伤、提高患者Hp根治效果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好.

    清热化湿运脾汤雷火灸幽门螺杆菌脾胃湿热型胃炎

    针灸联合脊柱推拿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对脊柱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唐洋洋林远方李楚卢泽阳...
    2351-2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脊柱推拿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疗效及对脊柱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46例(脱落4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为适应阶段、强化阶段、巩固阶段,隔日训练1次,每次45分钟以内.研究组4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双侧夹脊穴和脾俞、肾俞,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阴陵泉、昆仑进行针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同时联合脊柱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20分钟.比较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脊柱旋转角度(axial trunk rotation,ATR)改善情况;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使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IS患者持续干预3个月的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80.43%,37/4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Cobb角、ATR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obb角、AT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RS-22各领域评分(疼痛、功能、自我形象、心理健康)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RS-22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脊柱推拿治疗可显著提高IS的疗程,进而改善脊柱功能和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脊柱推拿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

    芪地通补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54例

    王昊李振刘媛荀艳平...
    2355-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地通补汤联合针刺对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DED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53例(脱落7例)口服他达拉非片.治疗组54例(脱落6例)口服他达拉非片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地通补汤、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的疗效.使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1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15,IIEF-15)评估DED患者的勃起功能.运用勃起质量量表评分(erection quality scale,EQS)评估DED患者的勃起质量.运用勃起硬度评分(erection hardness score,EHS)评估DED患者的勃起硬度.测定DED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高胱氨酸(homocystine,Hey)、血管活性肠多肱(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水平.测定 DED 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治疗组DED患者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0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IEF-15的各部分评分(勃起功能、插入满意度、性欲、性高潮、总体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部分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QS、EHS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EQS、EH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g Ⅱ、HCY低于治疗前,VIP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Ang Ⅱ、HCY低于对照组,VI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的EDV明显降低,Vm、RI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EDV低于对照组,Vm、R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地通补汤联合针刺可提高DED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勃起质量、勃起硬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阴茎血流动力学.

    芪地通补汤针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勃起质量勃起硬度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

    柴黄泄浊汤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4和5期透析肝脾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向刚刘梦超李佳霖曹云松...
    2360-2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柴黄泄浊汤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4和5期透析肝脾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慢性肾脏病4和5期肝脾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脱落3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49例(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柴黄泄浊汤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的总有效率;对患者肝脾不和证进行中医证候积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score,TCMSS)评估;对患者病情运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估;测定患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白细胞介素 22(interleukin 22,IL-22)、成纤维生长因子 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肾损伤分子 1(kidney damage molecule 1,KIM-1)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47/49)、61.22%(43/4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TCMSS及主次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Scr、BUN、UA低于治疗前,GFR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cr、BUN、UA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2、FGF-23、KIM-1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L-22、FGF-23、KIM-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黄泄浊汤可提高慢性肾脏病4和5期透析肝脾不和证患者的疗效,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和控制病情,改善肾功能,减轻微炎症状态.

    柴黄泄浊汤慢性肾脏病透析肝脾不和证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肾功能微炎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