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现状与进展

    池肇春
    915-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加之新的药物又不断开发与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在治疗上也无重大突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依靠用药史、临床、影像检查、生化检测和肝活检。本文旨在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与分类、发病风险因素、血清标志物的近年进展进行介绍与评述。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发病风险因素诊断

    龙胆苦苷通过调控miR-34c-5p/XBP1轴抑制作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周为东徐镇杰蒉乙文
    926-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GPS)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单体化合物,可抑制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但其能否抑制胃癌细胞恶性行为还未知。本研究假设GPS能够通过调控微小RNA-34c-5p(microRNA-34c-5p,miR-34c-5p)/X盒结合蛋白l(X-box binding protein-1,XBP1)轴抑制胃癌细胞恶性行为。目的:探讨GPS对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GC-27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6、30、150 μg/mL)GPS组、miR-34c-5p组、miR-NC组、150 μg/mL GPS+anti-miR-34c-5p组和150 μg/mL GPS+anti-miR-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细胞中miR-34c-5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XB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c-5p和XBP1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6、30、150 μg/mL)GPS组HGC-27细胞活性、迁移数和侵袭数及细胞中XBP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iR-34c-5p表达升高(P<0。05)。miR-34c-5p组HGC-27细胞活性、迁移数和侵袭数及细胞中XBP1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miR-NC组(P<0。05)。miR-34c-5p靶向负调控XBP1。与150 μg/mL GPS组或150μg/mL GPS+anti-miR-NC组比较,150μg/mL GPS+anti-miR-34c-5p组HGC-27细胞活性、迁移数和侵袭数及细胞中XBP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龙胆苦苷可抑制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调控miR-34c-5p/XBP1轴有关。

    龙胆苦苷胃癌miR-34c-5p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HBV 1.3倍基因组HepG2稳转细胞模型优势单克隆株的筛选及鉴定

    邱华林栋毅李锦源
    934-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体外感染模型是开展HBV生命周期、致病机理、药物筛选等研究的基础。随着临床抗HBV治疗进入"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新时代的趋势,对能稳定模拟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转录机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致病机理的细胞模型的需求日益迫切。HBV1。3倍(1。3-fold HBV)全基因组包含了全部HBV生物信息,能依赖自身启动子启动转录过程,支持cccDNA形成和完整病毒复制,最接近于HBV体内感染状态下的生命周期。慢病毒转染是一种以慢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可形成稳定转染。目的: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HBVl。3倍基因组HepG2稳转细胞模型,筛选并鉴定出能稳定、高效表达HBV生物标志物的优势单克隆株。方法:构建含1。3-fold HBV基因组信息的慢病毒质粒并包装慢病毒;以最佳感染复数(MOI)值将1。3-fold HBV慢病毒液侵染靶细胞HepG2,以抗生素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BSD)最佳筛选剂量筛选出稳定整合1。3-fold HBV基因的HepG2细胞系(1。3-fold HBV-HepG2),继而采用PCR法鉴定该细胞模型中的HBV DNA序列。将1。3-fold HBV-HepG2稳转细胞进行培养并挑选出9株候选阳性单克隆,通过测序各单克隆细胞的侧翼序列,以确定9株候选阳性单克隆相应的基因组在HepG2细胞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置,再根据各候选单克隆株表达HBsAg、 HBeAg的水平,筛选出最优势单克隆株。将该优势单克隆株与HepG2。2。15细胞株分别持续培养20代,比较这两种细胞株表达HBsAg、HBeAg、HBx、cccDNA、HBV DNA等标志物的水平及稳定性。结果:(1)将慢病毒pLenti-BSD-1。3-fold HBV以MOI=30的参数侵染HepG2细胞,72 h后加入BSD抗生素(终浓度1 μg/mL)进行筛选,连续培养15-20 d后,获得1。3-fold HBV-HepG2稳转细胞系,PCR鉴定出HBV DNA序列;(2)在挑选出的9株候选阳性单克隆中,编号A14的细胞株(命名为HepGA14)的HBsAg、 HBeAg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24。28 IU/mL、39。62 NCU/mL,其插入HepG2基因组位置为1:166461695-166461715,确定为优势单克隆株;(3)与HepG2。2。15细胞株比较,HepGA14优势单克隆株1-20代能稳定、高表达HBsAg、 HBeAg、HBx、HBV DNA、cccDN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1。3-fold HBV基因组HepG2稳转细胞模型优势单克隆株HepGA14,这为后续开展HBV-宿主关系、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乙型肝炎病毒1.3倍基因组稳转细胞模型优势单克隆

    基于低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水姣徐卫芳李青松周剑宇...
    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由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rrhea type,IBS-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饮食指导及常规护理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缓解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基于低可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polyols,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在IBS-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09/2020-06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经典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饮食指导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低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主要症状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相关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血清脑肠肽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肠道主要菌群变化。结果:研究组干预后主要症状评分、IBS-SSS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B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清VIP、5-HT、S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饮食总依从率(96。00%)比对照组(82。00%)高(P<0。05)。结论:基于低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在IBS-D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可减轻临床症状,提升饮食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且对肠道主要菌群无明显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FODMAP饮食灸法整体护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任建峰冯平张其胜靖大道...
    952-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癌前病变,早期切除及预防其复发是预防结肠癌的有效措施。但腺瘤切除后容易复发,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CRA发生原因之一,本研究拟分析H。pylori感染及根除H。pylori对CRA复发的影响。目的:探讨CR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pylori感染对CRA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病房行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CRA的病例,根据13C呼气试验结果,将其分为A组(H。pylori阴性组)和B组(H。pylori阳性组);B组病例再随机分成两组:C组根除H。pylori,D组未根除H。pylori。1年后复查肠镜及呼气试验,根据随访肠镜的结果,比较息肉复发病例和未复发病例的一般资料,并对CRA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733例CRA患者纳入本研究,各组中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前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H。pylori感染组(B组)患者息肉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23。02%vs 15。79%,P<0。05);而根除H。pylori后的C组息肉复发率则显著低于未根除的D组(17。37% vs 28。36%,P<0。05)。在息肉复发的所有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BMI≥25 kg/m2,息肉个数≥3枚、息肉大小≥20 mm及H。pylori感染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ylori染是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6,P<0。05),而根除H。pylor与息肉的复发呈负相关性(OR=0。509,P<0。05)。结论:H。pylori感染会增加CRA的复发,是CR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后能显著降低CRA的复发。

    结直肠腺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息肉切除息肉复发

    上消化道胶囊内镜现状及研究进展

    闫婧爽闫斌孟科
    960-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无创、人群接受度高的消化道疾病诊断系统,目前已广泛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由于食管通过速度快,胃腔空间大,导致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随着磁导航技术、系线胶囊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发展,胶囊内镜逐步拓展了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多款上消化道胶囊内镜已应用于临床,同时有更多的胶囊内镜新兴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为改善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用于上消化道的胶囊内镜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上消化道胶囊内镜诊断

    血氧水平依赖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子衿丁惠国
    96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肝硬化或严重肝功能障碍所致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症,与大脑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发生率高,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标志物而被漏诊或误诊。但是MHE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显著下降,也影响其预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已被用于脑功能的评估及研究HE的脑功能变化。本文概述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种类及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后处理算法在肝硬化MHE中的研究进展。

    轻微肝性脑病肝硬化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左半结肠水交换结肠镜检查比较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分析

    冷芳叶长根戴华梅胡娜...
    972-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最为困难的部分在左半结肠,插镜过程中患者可有明显不适,有研究报道水交换技术可明显减轻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然而,左半结肠水交换技术与常规注气比较效果如何,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左半结肠水交换(water exchange,WE)结肠镜与常规注气(air insufflation,AI)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20-06/2020-12,至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进行随机分为左半结肠WE组与常规AI组,记录两组的盲肠插镜成功率,到达盲肠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穿孔等检查相关并发症。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76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WE组139例,常规AI组137例,两组盲肠插镜成功率、退镜时间以及腺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左半结肠WE组较常规越组进镜时间明显缩短(4。6 min vs 5。3 min;P<0。05),VAS评分更低(2。7 min vs 3。3 min;P<0。05),两组间均无穿孔等检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半结肠水交换结肠镜较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明显缩短进镜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结肠镜检查水交换进镜时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后插1-后插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