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器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彭成荣

双月刊

1673-8748

htq@spacechina.com htq501@139.com

010-68746793;68746067;68745881

100094

北京5142信箱116分箱(海淀区友谊路104号)

航天器工程/Journal Spacecraft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航天器工程》期刊于1992年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创办,2006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公开发行,2007年开始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主要以航天器工程技术与经验交流为主,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区别于“学报”的纯学术属性。《航天器工程》期刊严格保密审查,未通过保密审查的文章不予以刊登。经过十几年的办刊历程,本期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反映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代表性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通信卫星天线能力因数分析及应用

    吕韫哲王煜菲才艺余志杰...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不同频段的大波束卫星与高通量卫星之间缺乏统一的性能评估技术框架,以及卫星初步设计阶段天线覆盖性能需要多次迭代设计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卫星天线增益和波束覆盖面积的通信卫星天线能力因数,该参数具有与天线增益与波束覆盖面积无关的特点.应用此参数的卫星性能评估方法,能够使不同频段大波束卫星和高通量卫星的天线在统一技术框架下进行对比.此外,基于现有在轨不同技术体制通信卫星的天线能力因数统计均值,提出一种卫星天线波束快速设计方法,能够解决卫星初步设计阶段天线覆盖性能的快速迭代问题.将该因数应用于卫星天线波束的工程设计中,结果表明:卫星天线波束设计方案具有较高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卫星设计过程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通信卫星天线能力因数卫星性能评估波束设计

    航天器人机交互安全性分析综述

    赵健宇王晶燕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器自身软硬件可靠性水平提高后,人机交互(HMI)失误逐渐成为影响航天器安全性的薄弱环节.文章阐述了开展 HMI安全性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分析地面操作、遥操作、在轨操作等航天任务安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引入HRA的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人为失误基础数据采集3个方面对航天器HMI安全性分析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现有HMI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多人、长时、舱外任务场景及人为失误基础数据匮乏等不足,并对国内相关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例如研究适用于我国航天器的HMI安全性分析方法、加强人为失误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开发适配的软件工具等.

    航天器人机交互安全性人因可靠性分析

    面向深空探测的仿生机器人研究综述

    周国华张斌斌涂开武罗晨阳...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面向深空探测的仿生机器人的仿生原理、构型特征、性能参数等研究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仿生结构的优缺点,例如躯体扭动型机器人运动自由度大但控制难度高、成熟度低,而支腿爬行型机器人结构刚度大但运动形式单一;提出了仿生机器人在深空着陆探测任务中涉及的仿生设计、材料科学、自主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后续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能源管理、环境适应性设计等方面.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深空探测仿生机器人发展提供参考.

    深空探测仿生机器人行星表面极端地形弱引力仿生结构

    激光技术在天基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张靖鹏胡海鹰董磊郑珍珍...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轨目标的精细特征识别、亚厘米级空间碎片的探测、全天时全天域成像的主动成像等需求,对目前3类采用激光技术的天基成像手段包括激光雷达三维成像技术、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成像技术、激光主动照明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成像性能、优势、应用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归纳.对于几类天基激光成像手段,其关键技术均包括了发展小型化高功率激光器,以增强成像的信噪比和成像距离,此外,对于三维激光成像和ISAL成像技术,需要发展大面阵探测器的技术,来提高其成像的视场.总结目前的各类成像手段,ISAL是目前对天基远距离目标逆光成像的唯一手段,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应用时需要考虑逆光条件下的目标跟踪捕获,未来天基应用可以考虑采用逆合成孔径微波雷达技术(ISAR)进行视场引导跟踪.

    激光技术天基态势感知精细特征识别空间碎片

    手机直连卫星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鲍莉娜张千周俊伟赵梓琪...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直连卫星系统即在商业移动通信的智能手机上可以无缝隙、用户无感地在地面移动通信网与卫星通信网自动切换的卫星通信系统,对航天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巨大带动性.文章基于存量手机直连、定制手机直连、未来天地融合通信标准模式手机直连等3种不同发展路线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手机直连卫星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卫星研制方角度梳理分析手机直连卫星涉及的通信系统、卫星总体与有效载荷等关键技术,提出对手机直连卫星系统建设和技术研究的建议,可以为我国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手机直连卫星太空移动星链卫星通信系统有效载荷

    小卫星星座AIT过程进度风险管控探索与实践

    王谦李愚王晨高翠东...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卫星星座项目在卫星总装、测试与试验(AIT)过程中进度拖延的问题,识别出一系列影响卫星生产进度的风险,结合星座项目的特点,提出了小卫星大批量AIT进度风险管控措施,在产品交付、总装与测试过程、资源分配等方面根据关键要素,制定了流程优化方案,经在某小卫星星座AIT过程中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措施有效的将AIT过程进度风险降至可控范围,实现了小卫星星座项目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的完成研制任务,可以为今后大规模小卫星星座研制提供参考.

    总装、测试与试验星座小卫星风险管控

    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灯故障目标检测模型

    黄连兵薛霞李立凌尹桂松...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载人航天器综合测试期间交会对接灯故障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应用改进YOLO v8模型+注意力机制的交会对接灯故障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在改进YOLO v8模型的基础上,在加强特征提取网络上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对故障目标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了密集小目标识别精度.同时,在自制灯数据集上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模型平均准确率提高为0.91,可以对灯的部分点失效故障目标进行快速、有效识别,为载人航天器综合测试期间交会对接灯智能巡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灯故障目标检测YOLOv8模型注意力机制

    用于星载高功率电子设备的增材制造平板热管设计与验证

    徐亚威黄金印张万明张红星...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未来星载高功率电子设备大功率、高热流、高集成的散热需求,解决传统槽道或丝网毛细芯平板热管逆重力传热量小、极限热流密度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新型平板热管,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在成型复杂构型方面的优点,设计出一种基于复合毛细芯的平板热管构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对毛细芯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细芯结构成型完整、孔隙分布均匀.传热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二维平板热管极限热流密度高达88W/cm2,传热热阻仅为0.024℃/W,三维平板热管在不同姿态下传热能力和传热热阻变化显著,相关数据可为星载高功率电子设备热控设计和验证提供参考.

    卫星增材制造复合毛细芯平板热管

    卫星遥控指令传输时延测试方法

    刘奇吴鸿仁马千里张晓萌...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面测试阶段通过发送遥控指令对卫星的功能、性能进行全面验证.其中机构运动、火工品起爆、阀门的开关等测试项目对指令执行时间有严格要求,因此,需要准确测量遥控指令传输时延,精确控制遥控指令执行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网络封包分析软件(Wire-shark)结合综合基带设备(Cortex)测试遥控指令传输时延的测试方法,分别测量网络通道设备时延和射频通道设备时延,分析了测试误差,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可为其他卫星遥控指令传输时延的测量提供参考,具有工程实践意义.

    卫星地面测试地面测试设备遥控指令传输时延时延测试

    我国遥感卫星服务应急减灾问题分析与建议

    郑艺高绿化李冉姜文亮...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国产遥感卫星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对国产遥感卫星在灾害响应中的需求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遥感卫星资源应急观测和应用服务能力,针对遥感卫星观测能力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产品服务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探索民商卫星应急服务模式、多源数据综合应用、建全应急产品服务体系和数据处理智能化等方面建议,可以为相关决策以及后续卫星研制提供参考,推进我国应急减灾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遥感卫星应急观测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