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陈善广

双月刊

1002-0837

jianhui_li@263.net

010-66365788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26号(北京5132-25分箱)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Journal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基于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感知的多模态情绪调适研究

    宋程张文杰曹子卿秦海波...
    201-20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禁食低代谢场景下结合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的全流程情绪调适模式,验证非接触式生理及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评估面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情绪调适方案效果.方法 部署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与情绪调适方案,搭建多模态情绪调适系统,采集"绿航星旅Ⅷ"15 d完全禁食人体低代谢实验志愿者生理心理相关数据,并结合指夹式血氧仪与量表结果,验证系统内部署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设计情绪调适实验,设置声音、穴位、磁、组合调适四个组别,比较志愿者调适前后量表评分,验证系统情绪调适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模型的Bland-Altman图差值平均数为﹣0.497 bpm,且95.3%的误差值检测数据处于95%一致性区间内;非接触式心理检测模型对于应激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识别准确率均超过80%,疲劳状态、愤怒状态识别准确率超过70%;经情绪调适后,志愿者应激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积极情绪得到显著性促进(P=0.005),实时消极情绪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能有效识别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志愿者生理及情绪状态,声音、穴位、磁、组合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志愿者负面情绪状态,为未来深空探测与地外驻留场景中航天员身心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深空探测禁食低代谢非接触式检测情绪调适

    15天完全禁食对双重认知控制功能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王超秦海波曹子卿田立平...
    209-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未来在对近地行星(如火星、木星等)的登陆和探索过程中,为减少火箭载荷量,航天员可能主动禁食;甚至在未来载人深空探测过程中,航天员更有可能主动禁食,或进入休眠低代谢状态,以便节省载荷量,使飞船飞行时间更长,位置更深、更远.完全禁食状态下,个体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认知能力稳定并做出适当反应,这对生存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15 d完全禁食对双重认知控制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招募24名健康志愿者全程参与禁食实验.通过采集AX持续表现任务(AX-CPT Task)的行为和脑电数据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16名志愿者的完整数据,以评估15 d完全禁食对志愿者双重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 (1)行为结果在反应时[F(1,15)=99.41,P < 0.001,η2p=0.87]和错误率[F(1,15)=7.75,P=0.014,η2p=0.34]方面主效应显著,BX试次比AY试次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均显著更低.(2)脑电结果在P3b上线索类型主效应显著[F(1,15)=16.43,P=0.001,η2p=0.52],线索B比线索A诱发更正的波幅,CNV上线索类型主效应显著[F(1,15)=10.72,P=0.005,η2p=0.42],线索A比线索B诱发更负的波幅,以及在N2上试次类型主效应显著[F(1,15)=6.90,P=0.019,η2p=0.32],BX试次比AY试次诱发出更负的波幅.这些结果均说明志愿者倾向于使用主动性控制的加工方式.结论 15 d的完全禁食实验未对志愿者的双重认知控制功能产生明显影响,这说明在15 d完全禁食状态下,志愿者也具有充足的认知资源来执行认知控制.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完全禁食与双重认知控制加工方式的关系,并为未来近地行星登陆甚至深空探索过程中,主动处于禁食状态下航天员的生存和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完全禁食主动性控制反应性控制认知控制ERPs

    体积可调型蔬菜培养装置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唐永康沈韫赜毛瑞鑫李广利...
    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体积可调型蔬菜培养装置,满足空间开展蔬菜培养技术研究的需求.方法 通过设计光照通风模块、生长模块、栽培盘模块和测量模块并采用伸缩式结构,研制三套蔬菜培养装置并进行性能验证实验和特性分析.结果 研制完成的蔬菜培养装置可在250~700 mm高度范围内调节,配置三种光谱组成的LED光源,栽培篮与基质可移动或替换,基质中的水分、电导和温度参数,以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均可在线监测.验证实验表明,装置性能和各项指标均满足后续开展"不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需求.结论 研制完成的体积可调型蔬菜培养装置,重量轻、体积小,所培养的莴苣(12株/0.12 m2)生产能力达49.7 克/株(鲜重),可为后续研制在轨蔬菜培养装置提供技术支持.

    体积可调型蔬菜装置特性

    偏热环境下气流运动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王刚韩立彬梁士民薛令辉...
    222-22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偏热环境下气流刺激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并讨论分析免疫球蛋白浓度与主观问卷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人工气候实验室通过改造后的吹风装置营造不同模式的动态气流,测量12名受试者暴露在不同气流环境中的S-IgA和S-IgE浓度变化,并同时调研受试者的TSV、TCV、吹风感、气流满意度和气流不适症状投票.结果 偏热环境中吹风后S-IgA浓度升高了56.3%,但后续的高风速工况反而导致S-IgA浓度降低了24.8%;S-IgA和S-IgE均在TSV中性时浓度最高,S-IgA浓度在舒适时比不舒适时高176%;S-IgA浓度与平均风速呈倒"U"型关系,且当平均风速为1.0 m/s时,S-IgA浓度最高.结论 气流运动对S-IgA浓度存在显著影响,但对S-IgE浓度的影响不大,偏热环境中较为舒适的吹风有利于提高S-IgA浓度,增强呼吸系统免疫力,但风速过高引起的强吹风感以及不满意的气流环境会导致S-IgA浓度降低.

    偏热环境气流运动S-IgAS-IgE呼吸免疫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探究白芷抗失重性骨质流失机制

    梁学超田野茹康桑柏...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白芷对失重性骨质流失的对抗作用及其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失重性骨质流失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通过构建小鼠后肢尾悬吊力学去负荷模型研究中药白芷对失重性骨质流失的对抗作用.18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尾悬吊组(HLU)和尾悬吊+白芷组(HLU+BZ),每组6只,连续灌胃28 d后,评价白芷对力学去负荷骨质流失模型小鼠骨密度的影响;采用TCMSP、Genecards、OMIM、TTD、DisGeNET等网络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中药白芷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响应力学去负荷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将白芷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响应力学去负荷差异基因靶点交集,获得白芷干预失重性骨质流失的核心基因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白芷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R Studio软件富集分析白芷治疗失重性骨质流失的关键信号通路.结果 对后肢尾悬吊小鼠骨密度扫描定量分析,表明白芷可显著恢复模型小鼠骨密度的损失(P < 0.001);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库筛选获得10种白芷有效活性成分,306个成分作用靶点,骨质疏松相关疾病靶点1 751个,绘制韦恩图计算交集得到33个病药共同靶点.再次通过与模拟失重条件下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靶点交集,获得白芷干预失重性骨质流失的核心基因32个,包括核转录因子(JUN)、Toll样受体4(TLR4)、辣椒素受体(TRPV1)等;对32个核心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GO条目194个,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23个,主要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葡萄糖体内平衡和基因表达负调控等;分子功能(MF)条目28个,包括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配体激活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以及转录因子结合等;细胞组分(CC)条目43个,包括细胞质膜、受体复合物、常染色质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白芷可能参与调控胰岛素样因子、HIF-1缺氧应激、AM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重性骨质流失的功能.结论 白芷可有效恢复后肢尾悬吊小鼠骨量流失,并可能通过调控响应力学去负荷差异基因的表达,抑制失重应激胁迫所引起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积累、氧化应激损伤(活性氧)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进而参与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分化,缓解失重性骨质流失疾病的发生.

    失重骨质流失转录组测序白芷网络药理学

    有氧运动通过AMPK/ULK1/Beclin1通路调节模拟失重导致的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刘烨群杨建军杨敏李弘丽...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航天飞行失重引起心肌损伤以及有氧运动干预促进大鼠心肌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1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1和对照组C2,实验组随机分为悬吊组T1、有氧运动组A和自然恢复组R,每组8只;采用电子天平称量大鼠体重相关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离体心脏灌流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功能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ULK1/Beclin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相较于对照组C1,悬吊组T1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目鱼肌的湿重、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和心脏重量均显著下降(P<0.01).(2)尾部悬吊4周和有氧运动4周后,心脏功能相关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悬吊组T1AMPK和p-ULK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p-AMPK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有氧运动4周后,相较于对照组C2,自然恢复组R的AMPK和ULK1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有氧运动组A的p-AMPK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ULK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相较于自然恢复组R,对照组C2的心肌蛋白AMPK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ULK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有氧运动组A的AMPK、ULK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ULK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1)尾部悬吊4周后,发现大鼠的比目鱼肌湿重、以及湿重体重比显著降低,心脏的重量和心脏功能相关指标也显著降低,AMPK、p-AMPK、ULK1、p-ULK1、Beclin1表达量上升;(2)有氧运动4周后,发现尾部悬吊大鼠的心肌形态,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脏功能相关指标上升,心脏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AMPK、p-AMPK、ULK1、p-ULK1、Beclin1表达量下降;(3)心脏功能的损伤和改善与通过AMPK/ULK1/Beclin1通路调控相关蛋白AMPK、p-AMPK、ULK1、p-ULK1、Beclin1表达有关.

    航天飞行心脏功能AMPKULK1Beclin1

    军事飞行员年度体检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

    宋媛媛康阳尹慧祝玉慧...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2020-2021年在我院例行年度体检的389名飞行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机种、飞行时间的飞行员尿酸(UA)值,并以UA为因变量,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BMI、血清肌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指数(TyG指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UA值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 在389名飞行员中,高尿酸血症46例,总检出率为11.83%;不同BMI组间的平均U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3,P=0.005),而各机种及飞行时间组间的平均UA值无统计学差异(F=1.502,P=0.224;F=0.375,P=0.8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OR=1.09,P<0.01)、TG(OR=5.10,P<0.01)、HDL-C(OR=0.14,P<0.01)、LDL-C(OR=1.99,P<0.05)、TyG指数(OR=2.15,P<0.05)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肌酐、血脂水平、TyG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飞行员血脂TyG指数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

    音乐疗法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及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展望

    曹子卿秦海波王焰磊刘峰...
    245-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逐步向长期驻留和深空探测方向发展,航天员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心理挑战,作为一种涉及音乐、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心理调适手段,音乐疗法具有实施便利、成本低、个性化强等优势.综合音乐疗法的概念,探索音乐疗法在生理、情绪调节、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状态调节的研究进展,结合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和载人航天领域的实践情况,瞄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航天员在轨飞行和地面日常训练的音乐治疗体系,将有助于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音乐疗法心理状态调节机制航天员

    微重力环境下心血管系统的机械应答及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凡浩李源雷伟韩兴龙...
    252-25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是对地表生物影响最广泛的机械力学信号之一,在维持心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太空环境中,重力缺失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机械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或重塑.然而,人类对微重力环境下心血管系统如何感知、转导和响应机械应力改变仍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心血管系统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机械应力感受器和信号转导研究成果,对心血管系统感知和响应微重力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力学感受器、关键信号通路和潜在干预靶点展开预测和讨论,旨在为防治空间微重力引起的心血管系统适应性改变提供新思路.

    微重力心血管系统适应性变化机械感受器机械转导

    线粒体——空间微重力的细胞内感受器

    陈乐融王鹏潇王珍龙建纲...
    258-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飞行过程中的失重效应可引发航天员的机体损伤,这种损伤在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亦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参与调节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线粒体介导的代谢调节能够感应微重力应激,是微重力引发的细胞内早期反应,可推动细胞内代谢的适应以及应激所致损伤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微重力和模拟微重力效应对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开发靶向线粒体的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微重力模拟微重力线粒体代谢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