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魏仕民

双月刊

1671-8275

xuebao5020@126.com;xuebao5020@sina.com

0561-3115020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相阳路146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渗透生命教育的三个着力点

    刘娟彭立春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既关乎大学生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大学生的本性与价值.将生命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为其课程优化提供了新契机.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劳动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本质特征、掌握生命发展规律、认识生命存在状态、树立生命理想,继而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引领学生生命幸福、教学内容上解决学生生命困惑、教学方法上丰富学生生命体验,以助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命价值教育渗透路径

    职业规划视角下高校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

    刘颢妍顾阳洋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毕业生明确个人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科学认知自我,从而提升职业竞争力.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商学院高年级本科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因素,以致在本科教育阶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完善职业规划机制、丰富职业规划课程内容和培养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等多种措施,建立长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形成完整的教育闭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商科专业专业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广告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实践与创新

    顾圣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告史"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是"广告史"课程的主体内容,蕴含深刻丰富的思政内涵.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广告史"课程讲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广告史"课程为例,探析大学本科教育的思政实践路径,力求做到专业知识与价值观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讲授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广告史"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郭小燕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部署和安排,扎实稳步推进"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在实际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课程开发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有待创新等诸多困扰.要努力完善课程体系、优化顶层设计、改革课程开发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快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建设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徽州文化语言景观有效融入国际中文"双线"教学探析

    刘水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徽州文化语言景观有效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文化教学法",从信息功能、象征功能、多模态符号表征和精神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徽州文化语言景观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的路径.从线上、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的三重维度,分析其所呈现的功能作用,促进国际中文教育更好地实现使命与责任.

    徽州文化语言景观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建构主义""文化教学法"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数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赵汇涛卢梦霞周圆圆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院校师范生作为教育界的新生力量,其执教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具有教育情怀、创新教学、综合育人等优秀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师范院校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在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高校教师核心素养理解不深刻、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育实习的实效性不强,学生实训意愿不足等诸多问题.对师范院校培养数学师范生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并在转变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措施,改进师范院校数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工作.

    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教育改革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霍德雪李丹董星辰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时代课题.通过议题沉浸式教学、主题情景式教学、项目实战式教学、问题互动式教学和活动体验式教学,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场域,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追忆与重构——论梁晓声《人世间》的哈尔滨书写

    李宏悦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空间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如:绍兴与鲁迅、湘西与沈从文、高邮与汪曾祺、呼兰与萧红等.由地域生成的文化气质会成为作家独特的标志,也相应地显现在作品之中.梁晓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的家乡自然成为了其进行文学城市空间建构的原型.以地域性的视角切入《人世间》,多元包容的异域文化、北国冰城的气候环境和豪爽仁义的风俗人情展现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别样魅力,梁晓声以浓烈深厚的故乡情怀对哈尔滨文学形象进行了追忆与重构.

    《人世间》梁晓声地域文学哈尔滨书写

    《生死场》的国家意识

    赵雪琪范庆超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红《生死场》的反帝抗战救亡话语也可解读成一种政治学话语,那就是国家意识.保家卫国的公民义务观、殉国思想和国家至上意识,是《生死场》所要表达的国家意识.因为是一部带有政治使命的小说,所以,萧红在兼顾功能性和文学性的基础上择取表达国家意识的方式,这些方式包括感性语言的呼唤、间接描写的衬托和被动式的变迁,它们有效促进了《生死场》国家意识表达的深化.萧红之所以表达强烈的国家意识,或与她特殊的"失国"体验和"反弹式"的国家认同有关.

    萧红《生死场》国家意识

    《诗经》德育元素探微

    马兰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自古以来人们主要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忽视了其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诗经》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正己修身的道德规范及"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些富含德育因子的人文思想历久弥新,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