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金
黄金

韦华南

月刊

1001-1277

journal@ccgri.com

0431-85529838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大路6760号

黄金/Journal Go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0年创刊,是由原国家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主管、长春黄金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也是黄金行业惟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黄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在经济管理、黄金市场、工业应用(黄金及贵金属)、黄金地质、采矿工程、机电与自动控制、选矿与冶炼、分析与环保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技术经验等内容,同时开辟了首饰之苑、企业之窗、信息纵横、读编往来等栏目。为发展和提高黄金生产技术水平服务,为中国黄金科技进步服务,为厂矿企业、广大读者及用户服务。《黄金》为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具有权威性。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现已遍布黄金、冶金、地质矿产、有色金属、核工业、化工、金融等系统及金银珠宝饰品行业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金矿山生态修复:现状、挑战与展望

    夏源涂光远廖骐张宝一...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黄金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黄金矿山开采产生的严重环境影响,强调了生态修复的必要性;详细探讨了黄金矿山各阶段的污染现状及其复合污染和治理难题.结合数个黄金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深入分析了开采场、堆浸场地和尾矿库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技术.对黄金矿山生态修复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倡导多学科融合、提升研究质量、结合现代技术与科学管理等发展方向.强调综合应用修复技术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实现黄金矿山的高质量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黄金矿山生态修复矿山环境治理修复技术氰化尾渣多学科融合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迟崇哲刘影王超张大勇...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色金属矿山尾矿产生量大、成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利用率低,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周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污染隐患.以尾矿经过土壤化改良后形成的"人造土"为基质进行生态修复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化的尾矿综合利用方式.阐述了有色金属矿山典型尾矿土壤化技术,分析了铅锌尾矿、铜尾矿、黄金尾矿、稀土尾矿土壤化技术现状,探讨了有色金属尾矿土壤化面临的挑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山大宗尾矿资源的绿色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土壤化综合利用生态修复铜尾矿铅锌尾矿黄金尾矿稀土尾矿

    微生物在露天矿高陡坡面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党电邦吕莹湛金杨亚...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矿高陡坡面的开采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诸如土壤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水土流失等问题显著增加了生态修复的难度.综述了露天矿高陡坡面生态修复面临的关键挑战,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控制及与植物协同作用中的机制.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形成团粒结构、固定和转化重金属,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并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态毒性.同时,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植被恢复的成功率,促进了生态系统的重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无客土条件下展现出卓越的修复效果,特别是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菌种筛选优化、修复策略调整及技术标准化的建立,以推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广泛应用.

    微生物修复露天矿高陡坡面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生态恢复

    露天矿山排土场生态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苟晓斌赵林海张腾周禹来...
    20-2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需求不断上升,露天矿山的开采规模和强度显著增加.露天矿山排土场作为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物和废石堆放的场所,其生态污染问题愈发突出.总结基于露天矿山排土场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从地质稳定性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水资源修复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露天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修复技术地质稳定性土壤修复水资源修复

    矿山露天采场废弃地生态治理修复研究实例

    李昊潘翰林吴亮亮龚雪刚...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矿山露天采场废弃地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某铜矿露天采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有效技术路径.结合现场条件和地质特征,采用原位控酸—无土混合纤维—微生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废弃地顶部区域结构加固、截排水设施、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区域治理成效显著,可为类似矿山露天采场废弃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于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露天采场生态修复铜矿山土壤改良原位控酸微生物蜂巢格室

    典型硫铁矿矿渣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环境驱动因子

    杨富淋江烨高佳何柳...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广东省云浮市(GD)、安徽省合肥市(AH)和陕西省安康市(SX)3个硫铁矿矿渣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硫铁矿矿渣理化性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其环境驱动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硫铁矿矿渣pH、NAG-pH、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GD硫铁矿矿渣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AH和SX(P<0.05),不同地区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AH、GD和SX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优势属为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硫化芽孢杆菌属(Sulfobacillus)和钩端螺旋菌属(Leptospirillum),均具有耐酸、耐重金属和铁硫氧化等功能;影响矿渣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包括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pH、γ、DTPA-Zn、DTPA-Cr和Cu等.研究结果可为硫铁矿矿渣治理和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硫铁矿矿渣理化因子16SrRNA测序微生物群落群落多样性环境驱动因子

    某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工程

    蓝蓉刘子茜胡学伟李旅...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选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冶炼废渣,废渣无序堆排破坏了生态环境.为解决历史遗留冶炼废渣环境污染问题,以某硫磺冶炼废渣处置工程为例,根据废渣堆存现状和植被生长情况,将治理范围划分为自然恢复区和人工修复区,提出了"风险管控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废渣中和处理、截流防渗处理、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等.方案的落地实施,可使废渣堆置区约2.72 hm2的裸露废渣得到有效治理,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为类似历史遗留矿业固废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历史遗留冶炼废渣污染防控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固废综合利用

    小东沟金矿巷道全断面锚网支护参数优化研究与应用

    王义海李强袁路成宋浩...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巷道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的合理选择关系到巷道稳定性和支护成本.针对小东沟金矿巷道支护过程中存在的爆破后金属网损伤面积大、锚杆支护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对支护金属网进行了重新选型,设计了不同锚杆支护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下巷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顶板位移及围岩塑性区随锚杆间排距增大而增大.锚杆间距由0.9 m增加至1.5 m,顶板最大位移分别依次增大了 37.23%和36.32%.随着锚杆排距增大,顶板最大位移分别依次增大了 26.44%和27.07%.结合支护成本和现场实际条件确定最优锚杆间排距为1.2 m × 1.2 m.工业试验效果较好,支护成本降低12%,支护效率较之前提高20%.

    巷道掘进分级支护全断面支护支护参数锚网支护数值模拟Flac3D软件

    扰动条件下紊流充分发展流程长度的模拟分析

    刘亮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巷道变化会对风流产生扰动,对巷道内原稳定的风流状态产生影响,在布置断面风速测点时须考虑避开其影响范围,以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为研究巷道扰动条件对巷道内风流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距离,归纳各扰动条件下紊流充分发展所需的流程长度.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巷道弯曲、巷道断面突变和巷道斜交叉扰动条件下的风流扰动流体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条件下扰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紊流充分发展流程长度与入风端风速的变化影响较小,巷道内风速的变化对紊流充分发展流程长度影响不大;不同扰动条件在同一巷道粗糙度下紊流充分发展流程长度不同,巷道直角转弯对风流扰动距离为24.14 m,巷道突变(突扩)对风流扰动距离为12.25 m,巷道汇风对风流扰动距离为27.93 m,巷道分风对风流扰动距离为33.45 m.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监测点布置提供理论指导,对提高相应条件的通风监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巷道风流扰动紊流通风系统风速测定距离数值模拟

    粒径对固废在充填体材料中胶凝性的影响研究

    贾理争吴宝峰何磊韩正伟...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胶凝固废代替充填体材料中的水泥,不仅可以降低矿山充填成本,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固废的胶凝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粒径大小是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开展多区间粒径固废胶凝充填体材料的试验研究,以单轴抗压强度为指标探究其影响规律,并根据微观结构分析其机理.结果发现,随着粒径的减小,不同龄期下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固废的胶凝性增强,并且后期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增加明显.微观结构发现后期产生大量水化产物,并且水化产物与水泥的水化产物类似.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低成本高效充填提供理论支撑.

    粒径固废胶凝性充填材料宏细观特征单轴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