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

王道平

双月刊

1008-1763

hdwkxb@163.com

0731-88821883,88821734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期刊社行政办公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报道湖南大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亦发表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王萌谢宇平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探讨背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下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均衡性特征,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更易享有政策红利。

    出口结构升级中欧班列双重差分模型贸易强国国际运输通道

    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行业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研究

    邓媛杨屿海袁庆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126 名语言服务从业者及 397 名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服务行业对具职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较高,但现有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不能完全对接,学习者对行业需求的认识,以及自身信息技术能力、跨学科语言服务能力等有待提升。提出多渠道语言服务能力培养路径,特别探讨了通过依托项目学习模式,提升学习者职业创新能力,以期培养人工智能时代行业所需的优质语言服务人才。

    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水绘园与稊园为中心

    彭敏哲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易代遗民园林雅集文学书写

    大学儒学组织的运行与演变逻辑——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权力-资源理论的实证研究

    康晓光李亚兰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克拉克的学术权力理论,选取 15 家大学儒学组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学科与学科组织的发展需要资源这一事实,以学科资源定义权力和权力主体,界定掌握学科资源的政府、院校、教师、社会四类权力主体,揭示影响大学儒学组织发展的基础逻辑。结果表明,政府-院校-教师之间呈现明显的权力等级结构,儒学组织所拥有的学科资源与其结构-功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权力主体通过配置自己所掌控的学科资源,将学科资源投入儒学组织,决定了儒学组织的发展阶段。

    儒学组织学科资源权力结构

    数字场景下品牌形象设计的机制与表现

    方敏孙同文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设计与数字场景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种关联体现在品牌形象设计对数字媒介的响应,以及与人文和社会场景的交融。这揭示了品牌形象设计的新机制和新表现。通过采用场景理论模型,构建基于人、机、物的数字场景,进而分析了这种关联对品牌形象设计在共构、交互和认知性方面的生发机制。进一步阐述了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和互联,品牌形象在新的补贴机制、关系机制下设计范式的转变,以及对人、机、物生产关系的改变,以此探讨数字场景对品牌形象设计的影响,以及在新语境下品牌形象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数字化品牌形象设计场景理论机制建构

    论权力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的路径完善——兼论监督法的修改

    唐珍名周朕可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权力机关对监察机关的监督存在国家法律规范的供给不足和迟缓、监督工具不够丰富具体、监督程序公开不到位且衔接不足等问题。同时,监察机关"位高权重",使得权力机关监督略显乏力。因此,应进一步健全《监督法》,扩大监督主体范围,创新监督举措,完善特定问题调查制度,增设法律责任章节,完善监督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丰富和具象监督"工具箱",加强对监察相关法律的执法检查,对监察机关发布的法规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强化监察机关的询问与质询;推动监督程序公开,加强各种监督方式间的衔接,完善跟踪反馈环节,切实增强权力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的有效性。

    权力机关监察机关监察法监督法

    著作权法上独创性概念的澄清与重释

    付继存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个性、创造性、智力劳动等概念比较抽象,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通常取决于预设的私人立场。这种判定模式会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保护的预期。从我国的作品定义看,独创性是一部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内在尺度。独创性既表明了特定作品的特有属性,又表达了与其相关的权益归属。这一内涵与著作权法的内外价值一致。依此逻辑,独创性是指作品的相对差异,并暗示作品进入市场的机会与作品价值的二分。按照相对差异标准,作者享有依照著作权法提出保护的应然权利。

    著作权法独创性相对差异标准

    数字中国背景下提升政务人员数字素养的国际经验与实践路径

    李晓静冯紫薇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挖掘美、英、澳、新等国家及国际组织提升政务人员数字素养的国际经验和实践策略,为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研究发现,建构政务人才数字素养测评指标、搭建数字素养教育系统、探索多方联动协作路径是世界主要国家提升政务人员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借鉴国际经验,未来我国政府可采取梯次衔接、结构合理的政务人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建构指标体系、建设系统平台、促进多元协同,以助力提升我国全民数字素养,实现"数字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数字素养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政务人员国际经验

    媒介发展背景下收视注意力变化及其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姚皓韵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发展为大众传播带来巨大变化,影响了收视方式,也影响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注意力投入。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呈现出与收视氛围、收视状态变化相对应的特征变化——投入程度变深,投入时间缩短。观众的注意力从更换率低的、长时间的、无互动性的内容转移到更换频繁的、短时间的、有互动性的、社交式的内容上。在此情境下,电视剧创作必然呈现符合观众与媒介间注意力法则的新趋势——内容长度缩短,情节强度增强,以及对互动性进行一系列探索。

    传统媒体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内容长度情节强度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