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熊楚才

双月刊

1007-1032

zkb4618035@hunau.net

0731-84618035

410128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面向全国征稿、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首届十佳科技期刊和美国《CA》、俄罗斯《Pж》和英国《CAB》等数家权威数据库来源期刊,优先优惠刊登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有作物栽培与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茶学、果蔬、园林花卉、农业工程、食品科技、生物技术、学研产亮点等主要栏目,是农林、水产、师范及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人员及农业干部的重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异分析及QTL定位

    胡超刘玲熊佳铭袁红亮...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光合色素含量差异较大的籼稻 RT和籼稻 SC及其杂交衍生的 RIL群体为材料,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 4个光合色素性状(叶绿素 a、叶绿素b、叶绿素 a/b和总叶绿素)进行综合分析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 个光合色素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 a与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叶绿素 a和总叶绿素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 239 个株系分为 3 大类群,第Ⅰ类群、第 Ⅱ 类群、第 Ⅲ类群的平均光合色素含量依次降低.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 4 个与控制光合色素性状相关的 QTL,分布于水稻第 4 和第 8 染色体上,LOD 值为2.01~3.14,表型贡献率的分布范围为 4.52%~7.08%,加性效应均为正值,其中,在第 8 染色体 RM6155 至RM23446区间发现 1个QTL簇,聚集了控制叶绿素a、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 3个性状的QTL,该区间是影响光合色素性状的 1个重要染色体区域,检测到的qChla-8、qChla/b-4、qChla/b-8和qChlt-8可能为调控光合色素的新QTL位点.

    水稻光合色素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QTL定位

    不同品种玉米镉的积累特性

    武清贵田丰郑冉吕丹...
    38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 2 个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镉浓度下成熟期玉米各器官(根、茎、叶及籽粒)吸收镉(Cd)的特性,比较各器官的 Cd含量差异,并对各器官的 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浏阳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0.85~1.09、0.44~0.86、0.64~1.36 和 0.04~0.25;茎、叶、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 0.42~0.91、0.59~1.44 和 0.05~0.2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与叶片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籽粒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3.00~4.12、1.93~3.20、2.18~3.96 和 0.16~0.94;茎、叶和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 0.63~0.86、0.61~1.30和 0.04~0.2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与叶、籽粒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器官Cd积累情况分为 2种,一种为叶、根、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另一种是根、叶、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在浏阳基地种植的湘农玉 22号籽粒的Cd含量超过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而在耘园基地种植的湘农玉 22号籽粒的Cd含量未超标,其余 7个品种在2个地区种植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玉米富集系数转运系数

    滞库片烟长期存放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马一琼李悦崔廷白银帅...
    395-399,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 C3F、云南曲靖 C3F、贵州黔西南 C3F 和 C4F 片烟为材料,连续 5 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 2~3 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 C3F和 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 4 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 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 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滞库片烟主要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

    云南德宏雪茄烟植烟土壤养分的适宜性评价

    贺晓辉郭东锋纵坤周锦龙...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云南德宏雪茄烟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在德宏州采集雪茄烟植烟土壤样品 162份,对其主要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进行检测,运用云模型理论对土壤养分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云模型综合评价隶属度达到 0.7069,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植烟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充足,碱解氮略显偏低;微量元素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硫、有效锌、有效硼元素云滴雾化状态明显,土壤养分分布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熵和超熵)稍大.表明德宏雪茄烟生产宜以适当增加土壤速效氮肥为主,部分区域适当增施硼肥,以保证植烟土壤总体养分平衡.

    雪茄烟土壤养分云模型适宜性评价云南德宏

    基于机器视觉的烤烟烟叶部位的智能识别

    赵晨王涛郭伟雄孙光伟...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烟叶叶长、叶宽、面积、周长和最小外接矩形面积 5个叶片绝对形态特征参数,计算狭长度、矩形度、圆形度、叶宽最大处占比、叶宽轴与质心夹角 5 个相对形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特征向量,构建基于 K近邻算法(KNN)、逻辑回归(LR)、基于线性核函数和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的烟叶部位识别模型,并对比 5种模型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轮廓特征所提取的形态特征参数可以较为有效地反映烤烟部位特征;5种识别模型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最好,识别准确度为 93.75%,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模型决定系数均高于 90%.

    烤烟部位形态特征图像处理智能判别

    不同菌根类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干旱的响应

    王晓辉石兆勇张梦歌杨爽...
    412-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干旱对全球植物生物量分配影响的数据库,选择丛枝菌根(AM)、外生菌根(ECM)和二者兼生型菌根(AM+ECM)3 种最常见的菌根类型,研究 3 种菌根类型植物应对干旱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变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模拟分析器官间的相对生长速率,探索不同菌根类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AM和AM+ECM植物根系生物量(MR)的分配率分别增加了 8.2%和 7.6%,而ECM植物对MR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导致AM植物茎生物量(MS)分配率降低了 7.7%,ECM和AM+ECM植物对MS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使得AM+ECM植物和ECM植物叶生物量(ML)的分配率分别下降了 9.4%和 6.5%,AM植物ML则无显著变化;不同菌根类型植物遭受干旱时,AM和AM+ECM植物根、茎、叶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ECM植物茎、叶、根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不同菌根类型植物对干旱响应的策略不同,AM植物通过降低茎和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提高对根的生物量分配;AM+ECM 植物则更倾向于通过降低叶片生物量的分配来增加对根系的分配;ECM 植物则仅仅是降低了叶片的生物量,根和茎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在考虑植物对干旱响应策略时,菌根应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丛枝菌根外生菌根干旱生物量分配生物量积累速率

    基于酿酒酵母的多片段质粒的构建

    汤雅萍程毅王吐虹陈佳...
    4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现有的多片段质粒构建技术的弊端,提高多片段质粒构建效率,以构建树干毕赤酵母Agglutinin-like基因的敲除载体为例,利用酿酒酵母活体细胞重组系统,一次性将多个外源 DNA片段和线性化质粒重组,形成环状质粒.通过引物设计在相互连接的DNA片段之间引入 50 bp重叠序列,用PCR扩增DNA片段后,与线性化质粒一起转化酿酒酵母,再用 PCR 和测序等方法鉴定阳性酵母菌落中质粒的正确性.通过本方法构建的多片段质粒正确率高、耗时短.

    质粒构建多片段质粒酵母同源重组系统

    铁氧化菌菌株EEELCW01的基因组分析及砷转化功能

    熊潇然邹奇吴川夏礼兵...
    428-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从砷污染农田土壤中分离的 1 株铁氧化细菌EEELCW01 为研究对象,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通过GO、KEGG、COG等数据库比对,预测该菌砷相关基因的功能;采用水培试验,验证该菌的砷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EEELCW01 基因组大小为 4714242 bp,具有 2条大小分别为 2065078 bp和 2649164 bp的染色体,GC含量为 55.99%,染色体上有 4588 个CDS,包含 58 个tRNA和 12 个rRNA;COG数据库注释表明该菌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氨基酸转运代谢、无机离子转运代谢等过程,GO数据库注释表明该菌主要包含膜组成部分、氧化还原过程和相关酶活性等功能,KEGG注释显示代谢相关的基因占比最高;菌株 EEELCW01 基因组中含有多种与砷代谢相关的基因(arsC、arsH、arsB、arsR、acr3、arrA、arxA和arsM);菌株EEELCW01将As(Ⅴ)还原为As(Ⅲ)的能力强,有氧条件下,3 d时还原率达 40.1%.可见,可利用该菌株促进砷的生物还原,并联合砷超富集植物进行环境砷污染修复.

    铁氧化菌砷转化基因组分析功能注释

    鲜食青椒果实的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向家勇杨莎梁成亮陈文超...
    436-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评价鲜食青椒的果实性状,对 11 个辣椒品种(品系)的内在品质、质构特征等品质指标和单株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辣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粗蛋白、维生素 C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 C 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影响鲜食青椒内在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辣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不同品种在质构特征和单株产量方面差异较大,红火 1 号单株产量最高,为 1.069 kg,兴蔬皱辣 2号、长研青香、樟树港辣椒的鲜食青椒维生素 C、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佳的风味.

    鲜食青椒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潜力

    郑迪文周游谢芳玲谢宗宝...
    44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湖南省长沙、衡阳、岳阳等地辣椒种植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 6 株拮抗辣椒疫霉病菌的放线菌,采用含毒介质法检测,发现L57-60菌株发酵液的 5倍稀释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达到 98.61%;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 16S rDNA、recA基因、atpD基因和rpoB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确定L57-60菌株为橄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L57-60 菌株发酵液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icotian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等 12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运用正交试验对 L57-60 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结果最适培养基为高氏 1 号培养基,大米粉质量分数 4%,黄豆粉质量分数 0.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57-60 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的防效达到 73.1%.

    辣椒疫病橄榄色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盆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