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熊楚才

双月刊

1007-1032

zkb4618035@hunau.net

0731-84618035

410128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面向全国征稿、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首届十佳科技期刊和美国《CA》、俄罗斯《Pж》和英国《CAB》等数家权威数据库来源期刊,优先优惠刊登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有作物栽培与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茶学、果蔬、园林花卉、农业工程、食品科技、生物技术、学研产亮点等主要栏目,是农林、水产、师范及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人员及农业干部的重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脆红李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菌药剂的筛选

    陈娜乔兴华张嘉周慧珍...
    57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脆红李叶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采用孢子喷洒法和针刺接种法测试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脆红李叶斑病病叶分离得到4株形态一致的真菌菌株,其代表菌株LY12 的菌落呈圆形,菌丝白色至浅黄色;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多为椭圆形;采用ITS、TUB2 和LSU 3 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LY12 与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聚为一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LY12为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致病力测试发现,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川渝地区青脆李、半边红、青柰、金脆李和脆红李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受害最严重,也可侵染尤力克柠檬、爱媛38 杂柑、塔罗科血橙3 个柑橘品种的叶片和果实;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4 种杀菌剂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8%唑醚·啶酰菌胺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11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病原菌对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最敏感,EC50为0.153 1 μg/mL.

    脆红李叶斑病荸荠茎点霉致病力药剂筛选

    气候变化背景下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预测

    杨艺帅杨学宇王玉生胡秋龙...
    581-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èvre)截至2020 年底的63 个有效分布点和22 个环境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茶角胸叶甲分布的8 个重要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 软件,对茶角胸叶甲2021-2100 年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达0.992;在目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潜在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9×105 km2,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除已报道发生过的地区外,还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台湾;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冷季降水量、坡向和平均气温年较差,其中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在SSP126 和SSP245 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61-2080 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370 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41-2060 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585 情景下,茶角胸叶甲总适生区面积持续上升.总体来看,茶角胸叶甲的适生区中心主要向西、向北和高纬度等内陆地区转移.

    茶角胸叶甲最大熵模型适生区预测气候变化情景

    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体组织脂肪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任善茂陶勇江慧王健...
    58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750 只健康的37 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 组,每组5 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产蛋质量、料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粮中添加4%、6%和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破(软)蛋率;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FAS和LPL及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4%、6%和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腹脂ATGL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腹脂PPAR-γ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的有增加趋势(P=0.07);4%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显著(P<0.05)高于6%发酵饲料组的,且4%发酵饲料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的;添加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 的相对丰度,添加4%发酵饲料显著(P<0.05)提高了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 的相对丰度.可见,饲粮中适量添加发酵饲料,能降低产蛋番鸭破(软)蛋率,调节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在属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产蛋番鸭日粮中混合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4%.

    黑羽番鸭发酵饲料生产性能脂肪基因表达盲肠微生物

    藤茶粉对杂交鲟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印双红罗雪莲马兴右刘阳...
    596-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180尾、体质量为(32.81±1.28)g 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投喂藤茶粉添加水平为0.00%(A0),0.50%(A1)、1.00%(A2)、2.00%(A3)的试验饲料,试验共进行60 d,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15 尾鱼,试验结束后,检测杂交鲟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肠道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肌肉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与A0 相比,A1 和A2 杂交鲟的终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变化,A3 的终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A1 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 和A3 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 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A1 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A1 和A2 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升高;A2 的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各试验组的肌肉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变化;A2 和A3 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升高.可见,本研究条件下,适量添加藤茶粉可提高杂交鲟的免疫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添加量以1.00%为宜.

    杂交鲟藤茶粉血清指标肌肉指标消化酶指标肠道微生物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

    谷悦刘保华张繁曹琛...
    60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纤维切成10~15 mm、>15~20 mm、>20~25 mm、>25~30 mm等4 种长度,以体积掺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混凝土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 次的表观形貌,测定其质量和动弹性模量,研究油菜秸秆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20 mm、体积掺量为0.2%时,混凝土的抗剥落能力最强,冻融循环100 次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3.1%,较普通混凝土的提高34.4%,抗冻性能最佳;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过程,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0.98;仅考虑冻融劣化作用,抗冻性能最佳组的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4倍,在哈尔滨使用寿命可达16.7 a、拉萨可达17.3 a、石家庄可达36.7 a、长沙可达13 6.1 a、上海可达189.3 a.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对动弹性模量

    蒸汽爆破预处理油菜籽的多酚得率及抗氧化活性

    丰程凤崔文玉夏智慧罗凯云...
    609-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籽经0.4、0.7、1.0 MPa等3 种压力及维压1、3 min 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采用低温压榨法分离菜籽饼及油,分别测定其多酚得率、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探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维压时间下提高爆破压力或相同的压力下延长维压时间,制备的菜籽油颜色逐渐加深;经蒸汽爆破处理后菜籽饼多酚得率为7.12~8.42 g/(100 g),菜籽油多酚得率显著提高,1.0 MPa下维压3 min 时,菜籽油多酚得率最高,为0.56 g/(100 g);菜籽饼中生成了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canolol)、儿茶素、咖啡酸等物质,其中canolol 的转化生成量最大,且一部分迁移到菜籽油中,0.7 MPa下维压3 min 时,菜籽饼和油中canolol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2 120.00、4680.00 mg/kg;DPPH、ABTS 和FRAP 法测定的菜籽油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但菜籽饼的抗氧化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多酚得率与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蒸汽爆破可作为提高菜籽油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技术,蒸汽压力0.7 MPa、维压3 min 可作为一个较优的汽爆条件用于油菜籽的加工处理.

    油菜籽菜籽饼菜籽油蒸汽爆破多酚抗氧化活性

    融合Albert模型的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构建

    田梦晖陈明席晓桃
    616-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利用BiLSTM-CRF模型和Bi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珍稀濒危植物Albert模型知识图谱本体命名实体识别关系抽取

    对苯二酚对类珠藻的生物毒性

    闫琼邵继海陈杰锋冯烨...
    624-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从酸化稻田中分离的固氮蓝藻类珠藻(Aliinostoc sp.YYLX235)为研究对象,将类珠藻于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5.0、10.0 mg/L 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2、6d 时分别对该藻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特征等进行分析,探究对苯二酚对农田类珠藻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2.5 mg/L对苯二酚处理,短时间(2 d)内对类珠藻的生长和藻胆蛋白具有刺激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刺激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对苯二酚处理对藻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苯二酚处理下类珠藻的光合系统Ⅱ 电子传递效率表现敏感,造成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受损,短时间(2 d)内5.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仅为对照的79.1%;对苯二酚处理条件下类珠藻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6d 时10.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CAT活性是对照的9.96 倍,但是藻细胞的脂质氧化程度并未因对苯二酚处理而加剧;对苯二酚对类珠藻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类珠藻固氮蓝藻对苯二酚光合作用抗氧化酶固氮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