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周勇

双月刊

1009-5675

hnsheke01@163.com

0731-84213603

410003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37号

湖南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Huna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改革开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为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为两个文明建设,为繁荣社会科学,促进湖南经济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字孪生的公共行政范式重构:空间扩展、秩序困境及其消解方略

    史良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行政"赋能公共行政,提高了公共行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重塑了公共行政的社会关系.公共行政的数字转型使人类活动场所由自然空间转为数字空间,这意味着行政治理体系中边界感的削弱,为行政治理的资源高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数字行政空间建构的逻辑不可知性和结构性失衡也造成了空间生产的秩序性困境.对此应当明确"数字行政"空间生产主体的权责关系;推动"数字行政"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参与;行政主体应针对数字行政平台的技术运用建立监督制度;应建立行政数字平台设计的准入标准.

    数字行政空间生产秩序性困境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营利型维权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对

    李可张文晋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利型维权是指行为主体利用可能的维权路径,以维权名义获取一定利益的行为,其依托于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诉讼维权,从而实现营利目的.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其本质上应为锚定诉讼行为.维权主体在行为之初首先对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对象进行锚定筛选,进而诉讼.以维权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否违反规范为标准,可以对营利型维权进行界定和分类.营利型维权带来的冲击既突显了传统维权体系及理论的薄弱环节,又是完善我国维权体系及理论的难得机遇.由于营利型维权的性质并不确定,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区别对待.

    营利型维权惩罚性赔偿锚定诉讼

    中国式现代化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治路径

    王海晶王亚萍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进程、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两项重要战略任务,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共进,存在一种双向促进的协同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治路径,可以更高效能实现两种目标的协同推进,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双碳"目标为视域,以传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治路径为靶,从理论革新和法治优化两个层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治路径.在理论革新层面,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思想,确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辩证思维和整体系统观,厘清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法律内涵,落实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表达.在法治优化层面则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定完善一个综合性治理体系,以政府、市场、社会为主体确定多元化治理样态,法制规则设计始终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协调为主旨.

    中国式现代化"双碳"目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治

    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理论抽象、范例回应与三维进路——以协同治理理论展开的分析考察

    董晓丽张翠梅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数字时代的当然因应,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之中,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部门整合、协同沟通、省域合作、信息供给、线上服务等层面存在着多方困境.通过引入协同治理理论,能够为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供明确的分析框架以解决上述困境,具体而言,该理论能够抽象为治理目标、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手段三个层次.纯粹理论的分析可能存在脱离实践之嫌,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做法,能够为上述理论提供有效的范例回应,由此分析出治理目标层面应以民为本、以需为动,治理机制层面应协同为基、共信为媒,治理手段层面应技数为用、平台为体.面对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现实困境,需要在目标维度上关注人民需求、探索创新服务,机制维度上促进多元协调、建立数治互信,手段维度上释放技数禀赋、打造一体平台.

    在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同治理理论省域合作数字政务

    中华礼乐文化的美育逻辑及其实施路径

    李巧伟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其美育内涵为新时代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中华礼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蕴含了四重美育逻辑:明确了美善统一的美育原则;阐明了美善相乐的美育属性;揭示了礼乐教化的美育机制;确立了礼乐治国的美育制度.以礼乐调和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认同,发挥以礼化人、以乐育人的美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个人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礼乐文化美育逻辑实施路径

    ChatGPT介入高校师德建设的应用价值、风险检视与治理路径

    谢耄宜程艺萍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高校师德建设领域,从技术逻辑和价值逻辑上呈现出优化师德建设内容、促进师德建设方法、搭建师德建设平台、辅助师德建设过程的应用价值.受文化因素、技术因素、考核因素的影响,ChatGPT引致高校师德建设表现出学术失信、信息泄露、边界模糊的显性风险,以及潜在的认知风险、意识形态风险、师生关系异化风险.实现ChatGPT赋能高校师德建设要因势利导,遵循以教师为主体、减负提效、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原则,分别从高校决策者、执行部门以及教师个体层面着手,引导教师成为技术发展路上的"探索者"、坚定教育初心的"守望者"、崇高师德师范的"践行者".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师德建设风险策略

    从疏离到复归:教学与文化关系考辩

    谌舒山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中也含教学之意、教学旨在促进人之文化生成、教学实践过程是一种文化实践过程,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确证了教学与文化一体化的关系.然而,知识教学中的科学主义带来的"文化无涉",文化教学的形式主义带来的文化深层意涵的旁落,以及后喻文化取向的教学带来的文化对话与文化批判的缺席,造成了教学中文化的边缘化、器物化、趋同化等现实表征.基于此,为使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由疏离走向复归,亟须重申教学变革的文化价值取向,加强文化取向的课程创新,构建文化回应性教学体系.

    知识教学文化文化育人文化课程创新文化回应性教学

    论战时大后方土纸业的畸形发展——以浏阳为中心的考察

    熊元彬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浏阳土纸是湖南最为著名的土纸,是抗战时期文化宣传和建设的重要书写载体,经历了战前衰弱到战时畸形发展的复杂变迁.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清乾隆年间浏阳土纸就已作为贡纸,但民国初年因政局动荡和战乱等影响,从而使其呈现出衰弱的景象.抗战爆发后,随着人口的迁徙,政府和湖南改进纸业技术指导团、各种合作社等努力,浏阳产纸区域迅速扩大.同时,为了自给、以养国力,在各党派和纸商等助推下,浏阳土纸曾驰名全国,在战时文化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浏阳土纸始终未能摆脱外界的附庸性,并最终因湘北会战和战后机械纸的卷土重来等影响,结束了战时畸形发展的历程.从战时浏阳土纸发展来看,除了战时以军民基本生活所需进行手工造纸为主和以熟料纸为重心的生产以及仍以迷信用纸所占比重最高之外,还呈现出政府统一化管理和畸形发展等特征.

    抗战时期浏阳土纸业畸形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领导"宣传教育的考察

    张磊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以来就孜孜不倦地探索"党的领导"宣传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此深化广大群众对党的认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宣传教育从无到有,经历了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系统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宣传教育积累了站稳人民立场、明确教育目标、坚持理论创新、开拓丰富载体四个方面的有益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宣传教育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