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活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活力
活力

半月刊

1007-6263

huolizazhi@sina.com

0451-82626240;82627955

150001

黑龙江人民政府综合楼(哈尔滨市文中街8号)

活力/Journal HUOLI
查看更多>>《活力》杂志是黑龙江省政府根据全省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将黑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经济展望》杂志和黑龙江省体改委主办的《活力》杂志合并,组建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活力杂志社。指定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关刊物。用于沟通全省各级政府间信息,指导经济工作,研讨政经理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孟凡汝
    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对音乐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具有展示的机会;和学生搭建情感的桥梁,营造高效学习的环境;通过兴趣的激发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制约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

    辛建林
    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小学中开展足球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中小学中开展足球运动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本文就针对制约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并寻求有效的应对方案.希望可以为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贡献一分力量.

    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因素对策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为载体,实施小学创新教育

    汪名娟
    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越发重视,素质教育的革新也在不断推进,新课标背景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进行创新教育.文章以信息技术课为载体对小学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分析讨论.

    信息技术课载体小学创新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对农村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研究

    蔡仕勇
    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快速向前发展,中国取得的众多成就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对于人才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已经脱离了传统教育并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时期的学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对于培养正确的理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是最佳时期.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科学发展理念与创新理念的思维培养,这也是国家重视的方向.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教育需更全面的普及与优化,提高农村小学生教育水平,开阔学生眼界,培养科学创新意识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

    浅谈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李琪琳
    177页

    社会风气学困生教育

    小学低段班级管理策略

    王怀英
    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文章就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做了一些探讨.

    常规管理班队干部榜样引路班会活动家校共育

    试论如何"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陈露露
    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围绕"注重历史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了尤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并列举了多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策略,希望以此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爱国情怀

    从"www"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

    方诣杨艳
    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what,why,how"三个角度论述了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和方法.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格,初三恰逢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化学启蒙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学到的化学知识在今后学习生涯中萎缩而失效,那么我们给学生还能留下什么,就应该是化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试题设计三个角度实施,文章分别列举了一些实例.

    初中教学启蒙教育化学核心素养

    智能制造的内涵、校企联动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

    顾建强徐心怡朱雯婕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业的蓝海,在人才培养领域拓展空间甚广.本文从智能制造的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套高适用性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并深入探析其实际精髓,为企业与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关键价值.

    智能制造校企联动模式人才培养

    洛阳初中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预设与课程组织

    段雅馨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将学生赖以生存的、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文化转换为一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家乡,爱上故土.洛阳素来有"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之称,历史遗迹、文学作品、才子名人数不胜数,教师将其搜集整理,转换为课程资源,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从洛阳现行初中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入手,分析其基本理念、目标预设及课程组织方式,以期能为其他学校、教师提供借鉴.

    洛阳校本课程基本理念目标预设课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