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下)
海外英语(下)

杨小红

月刊

1009-5039

0551-3490391

230071

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10楼

海外英语(下)/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下旬 中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是一本初中生双语有声杂志。内容贴近《英语课程标准》,选材广泛,全面覆盖考点,同步配合复习。它集时尚、实用、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级水平考试。 本刊为月刊,每月下旬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时文阅读、阅读训练营、美味英文、海外风景、文化博览、语法攻关、词汇加油站、洋腔洋调、策略点拨、中考题苑、快乐驿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商务环境下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米玲瑾徐李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翻译理论,对中国-欧洲博览会和商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交流层面对这种大型涉外商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生态翻译学大型涉外商务活动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茶文化负载词翻译

    唐洁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大量承载茶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许多研究表明文化负载词处理不当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而如何正确处理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文化的传播效果。基于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推动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茶文化文化负载词跨文化交际

    目的论下中医药纪录片字幕英译标准探析——以《本草中国2》功效语英译为例

    魏利盼高芸
    32-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求中医典籍功效语字幕的翻译标准,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影视对外宣传,该文基于目的论,提出典籍功效语字幕英译需符合三重原则:体现典籍文化内涵,符合受众知识水平与语言习惯,遵循字幕的简洁性和时空有限性等特点,并对大型优秀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2》的典籍功效语字幕英译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翻译中医典籍功效语时,建议译者结合这三个翻译标准,寻求可读性强的准确译文,以促进中医影视的有效外宣。

    《本草中国2》字幕翻译目的论英译标准中医典籍功效语

    汉英语言差异——以《好了歌》霍克斯和杨宪益英译本为例

    吴金铭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好了歌》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著名诗词,出自跛足道人,以轻快的节奏,朴实的语言刻画出封建社会世态炎凉、道德沦丧、腐朽堕落的悲凉之景,暗示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衰败,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的失望。该文将以霍克斯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为材料,从汉英语用差异、文化信息差异、思维方式转变、归化和异化策略等方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汉英语言差异。

    《好了歌》汉英翻译汉英语言差异归化和异化

    概念隐喻视角下唐诗中"桃花"意象的认知解读

    何佳佳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唐诗中有大量的关于桃花的隐喻。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桃花意象,认为诗歌中的桃花隐喻把花作为源域,人或其他事物作为目标域,诗人将桃花的外表、特性、生长环境等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形成了桃花意象隐喻的映射机制,从而得出桃花映射了女子、爱情、春景、时光、品性、悲情等。

    概念隐喻唐诗桃花意象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李博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渠道,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差异性是语言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所涵盖的社会文化或是其他文化都是有差异的。语言的差异性不仅在于语言的语音、语调、语义和语法构成,语言还能反映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词汇是语言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一些词汇中会包含很多特定的文化,这些包含有特定文化以及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被称为"文化负载词"。文章主要从文化负载词的含义、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文化负载词形成因素三方面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

    功能语言学文化负载词语言与文化

    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解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欧伟鹏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词是不同的语言在接触中所得到的一种必然产物,中西方文化在彼此交流中,部分英语词汇也逐步融会到了汉语中,但是,其现阶段的生存状态不尽相同。文章基于生态语言学这一视角,从英语借词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影响到现代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生存状态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在于对这一问题给予相应的思考、分析。

    生态语言学汉语英语外来词

    英语语素意识对英语词汇和阅读理解的影响

    邵彤彤
    43-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素意识作为元语言意识的核心概念,指对单词内在语素结构的意识以及映现和操纵这种结构的能力。关于英语语素意识对于成年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知识及阅读能力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选取河北省沧州市某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对其进行汉语阅读理解测试、英语语素意识测试(语素切割能力测试、语素区分能力测试)、英语语素知识测试(语素形态测试、语素意义测试和语素使用测试)、英语词汇量测试和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考察英语语素意识对其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英语语素意识,尤其是语素切割意识,和英语词汇知识及阅读理解呈显著相关,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英语语素意识英语语素知识英语词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者

    去隐喻化与比喻义义项的确立

    莫嘉琳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去隐喻化"的过程。宏观来看,去隐喻化是词汇形成和扩充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兼具稳定性和发展性的重要动因。微观来看,去隐喻化过程中,新鲜隐喻向死隐喻的转变对词典中比喻义义项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隐喻需要经历萌生、规约化及词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去隐喻化。比喻义义项具有过渡性质,它连接了隐喻性的临时言语范畴与字面性的稳定语言范畴,为研究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

    去隐喻化死隐喻语言变化词义扩展比喻义义项

    国内近十年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

    吴晓涵
    50-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近年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数量稳步增加,并出现许多新的理论和研究角度。对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现有主要成果及时进行回顾分析,将对该领域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从二语语用能力概念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十年国内关于二语语用能力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语语用能力国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