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隐喻理论视角下"白"这一汉语颜色词的英译

    王丽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作为基本颜色之一,在我国文化中被广泛映射到多个领域。文章以含有"白"的词组及语句语料为基础,从隐喻理论视角归纳并浅析汉语颜色词"白"所包含的隐喻含义,对"白"这一汉语颜色词的隐喻英译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更好地译介和传播中华汉字文化,使汉语颜色词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隐喻理论颜色词英译

    功能目的论视野下陶瓷英译技巧研究

    吴婷婷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做好陶瓷翻译对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学术研究、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理论,按照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即通过直译、意译、音译加注、改译等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对陶瓷英语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传递陶瓷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

    陶瓷科技英语功能目的论英译技巧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英译策略探析

    袁春晖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自20世纪以来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重要精神资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红色文化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英译方面。文章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英译策略的选择。文章介绍了红色文化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分析了英译红色文化时须考虑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提出了合适的英译策略并分析具体案例,总结了英译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探讨了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

    红色文化内涵英译策略

    明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五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张紫阳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建类比与平行语料库,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五译本翻译风格后发现:词汇和句子层面,Morant与Howell译本的翻译风格分别更加贴近英语原创小说;语篇层面,五译本完整度有所不同且连接词的使用均有显化趋势:Howell、Morant与杨戴译本存在省译,更加形合,何译本与杨杨译本更为完整,更加意合;翻译策略的选择上,Howell、Morant译本多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何译本、杨戴译本与杨杨译本则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此外,从词汇句型的选择、语篇连词的使用、中外合译的开展、特色语言的翻译四方面总结了拟话本小说的英译策略,有助于推动拟话本小说的翻译研究与实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翻译风格《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英译本语料库

    博鳌亚洲论坛演讲英译技巧及对翻译课程思政的启示

    郑阳
    51-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鳌亚洲论坛演讲英译备受国际关注,论文基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深度分析了2024年论坛演讲的英译技巧。研究发现,演讲英译并非单纯增译、减译、分译、合译、转译,而是应用上述两种或三种翻译技巧组合,以便更有效传递信息,达到译文最佳效果。论坛演讲英译技巧组合分析可为翻译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为翻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演讲英译技巧组合思政启示

    陶渊明诗歌的概念隐喻英译研究——以《尘几录》为例

    姚军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尘几录》中陶渊明诗歌的翻译为基础,对其概念隐喻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源域所指范围不同,划分为旅程、良药、田园、渔网和鸟笼、睡眠和秋天六大类,继而分析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此为本源,进一步讨论了陶诗概念隐喻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提出了陶诗英译中存在的两个点——聚合点和离散点,并就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结合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对陶诗的翻译策略、技巧进行了理论归纳,并就概念隐喻在诗歌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诗译技巧。

    陶渊明诗歌概念隐喻英译研究

    英汉名人演讲语篇中人际语法隐喻现象的比较研究

    郭峰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石,选取5篇英语名人演讲与5篇汉语名人演讲作为语料,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比较并探讨英汉名人演讲语篇中人际语法隐喻现象的存在状态、分布情况及其异同点,进而阐明人际语法隐喻如何助力演讲者阐述观点、表达态度、进行推断与评价,并试图影响听众的交际效果。

    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英汉名人演讲语篇

    频次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综述

    李宝仪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范式经历了重大转变,频次效应成为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频次效应的理论基础,并从语言技能习得、词汇习得、语块习得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基于频次效应展开的实证研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究可能性,并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频次效应二语习得词汇习得语块习得

    及物性视角下英国媒体的生态话语分析

    李嘉欣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关注的焦点,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新闻体现了人们的生态思想。该研究以英国Surrey Wildlife Trust的生态新闻为例,通过及物性视角分析发现,在生态新闻中,及物性系统的动作过程和参与者是主要成分,凸显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通过挖掘新闻中的生态思想,研究旨在利用对生态新闻的探讨,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同时为我国生态保护提供借鉴,促进人与自然的多元和谐与交互共生。

    及物性生态话语分析生态报道生物多样性生态语言学

    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汉语体研究

    李晓琴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有界与无界的认知概念以及选择视点原理,对汉语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汉语的体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通过时间状语来表达,例如"着、了、过"等助词。此外,文章还发现汉语中的"了1"是完整体的原型,而"正在"和"着"则分别作为未完整体中的进行体和状态体的原型。因此,人类的认知心理活动具有普遍性,认知概念不仅存在于英语中,也同样普遍地存在于汉语之中。

    原型有界无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