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婚姻观探析

    过嘉裕万雪梅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代表作《觉醒》一般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部分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对婚姻的叛逆体现了女性的觉醒。从儒家婚姻观视角审视爱德娜,实情并非如此。她的行为与儒家婚姻观背道而驰,最终婚姻破裂,殒身大海;而拉蒂诺尔夫人与凯特·肖邦本人与儒家婚姻观相契合,因此婚姻幸福,值得效仿。本研究旨在对现代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成为贤妻良母、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一定启示。

    凯特·肖邦《觉醒》儒家伦理婚姻观

    美国非裔艺术家群体的困境、觉醒、与反抗——《第七号魔咒》中的异质空间探析

    程硕妍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托扎克·尚治的配舞诗剧《第七号魔咒》聚焦于种族与女性问题,反映了在白人主权社会之下黑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黑人艺术家们的生活困境,同时也打破社会主流声音对他们的偏见,展现其丰富多彩的内在世界。文章将运用福柯的异质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建构性、结构异质性、内部排他性和空间超越性对剧本的叙事结构进行解读,从而立体地展现黑人艺术家在困难面前的意识觉醒以及想要反抗的决心。

    《第七号魔咒》异质空间乌托邦女性困境

    在戴维·洛奇的学术小世界中看学术共同体的道德启示

    梁小梅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维·洛奇创作的学院派小说与英国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密不可分。作为在文学界和评论界都硕果累累的学者,戴维·洛奇在其享誉世界的"学院三部曲"中运用幽默诙谐的笔调揭露一群栖息在英国大学人文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深入刻画了学术共同体存在的"真相"。其中,针对人文知识分子陷入学术不端、贪恋权力、欲壑难填的问题,洛奇认为唯有坚持"真"与"善"的道德约束才是解决学术共同体内部问题的根本之道。

    戴维·洛奇《换位》《小世界》学术共同体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紫色》中希莉的身份追寻

    刘玙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色》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发表的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身心遭受巨大创伤的黑人妇女希莉在三位黑人姐妹的认同与鼓舞下,主体意识逐渐苏醒,最终奋起反抗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归复。镜像理论是雅克·拉康理论构建的核心和逻辑起点,他提出主体的形成不是出于自然的,而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上,自我即"他者"。文章将以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紫色》中女主人公希莉的自我身份的追寻过程。

    《紫色》镜像理论艾丽斯·沃克身份追寻他者

    "他者"快门下的冲突与隐喻——从创伤理论谈《别了,柏林》中的人像构建

    马迅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别了,柏林》是英裔美国作家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旅德时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二战前夕居住于德国期间的见闻与经历。该作品通过"他者"镜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绘二战前德国四位代表各自所处各阶层的典型角色平静表象下充满冲突矛盾现实处境与撕裂的人格心态,论文将以创伤理论的视角,通过人物的言行、心态与经历所形成的创伤表征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对经历的自述及"他者"的写实记录本身便是创伤疗愈的最终方式,对各个角色经历在当时时代下个体创伤的构建,再现了二战前德国各阶层的集体历史性创伤记忆。

    创伤理论冲突与隐喻人像构建德国柏林

    威廉·福克纳《烧马棚》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仲靖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学界对福克纳的《烧马棚》有一种共识:作品从儿童视角批评了藐视文明规则、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父亲形象。作者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流露出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确实是情节发展的走向。然而,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隐性叙事轨道。福克纳借儿童视角叙事的不可靠性,含蓄表达了对小说中父亲代表的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农民的同情。发现这一双重叙事进程后,人物形象由扁平单一变得圆形多样,作品的主旨能够得到更深刻的阐释。

    《烧马棚》双重叙事进程不可靠叙事情节发展隐性进程

    基于"1+X"证书机制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刘青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技能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更加重视对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革新手段来提高复合型人才培育的质量。在"1+X"证书机制指导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当积极推进"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中强化课证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该文将重点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积极贯彻"1+X"证书机制的教学创新策略,以有效落实"1+X"证书机制,增强学生职业竞争优势,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并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1+X"证书机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策略

    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刘姗姗梁胜男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学结合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职业教育育人实效性的关键内容,在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打造一支"双师型"英语教师团队、优化教材结构、完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实训课堂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助力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潘君兰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与责任。该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展等教学活动,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包括发掘方法和融入路径研究。

    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融合路径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任园园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英语教育教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各院校对英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文章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等角度出发,论述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线上与线下两个角度备课,设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做好课后总结与反馈,在上述几个不同阶段中,获取新的英语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