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田志光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横贯中国东西,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流域内气候条件优越,是天然的文明摇篮。自六十万年前起,以蓝田人为代表的古人类便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富饶之地,在生活中逐步掌握了农作物种植技术,并由游牧转为定居,逐步发展出灿烂的农耕文明。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人不断对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继承和总结,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观念,对于现代农业文明有着长足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积极汲取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有益因素,促进现代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现代农业

    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源流及其文化内核

    朱锋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西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这一区域,黄河及其支流的自然山水、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少古地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一区域的地名源头,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延续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地名作为历史的活化石,记载着这一区域的朝代更迭、历史变迁,记载着风云人物、风物传奇,也同样记载着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生发于该区域文化内核——仰韶文化、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也得益于黄河这一华夏文明的摇篮。

    豫西地区黄河流域古地名源流文化

    夏文化考古学探索

    刘雅泽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考古学以调查、发掘等田野工作为基础,采用与多学科结合的方法,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以1921年李济先生赴晋南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为起点,至今已经历了百年春秋。在这百年里,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孜孜探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9年,被誉为"夏文化开拓者"的徐旭升先生前往河南登封、禹县、偃师等地进行调查,开启了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序幕。开展夏文化探索,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起源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夏文化考古学回顾展望

    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发展研讨会综述

    王道勋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5月25日,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学校4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研讨会由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道路、教育家精神、黄河科技学院办学理念与教育实践等方面展开交流。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在我国民办高校的队伍中不乏优秀的教育家,胡大白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黄河科技学院40年来,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科学发展之路,为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办大学教育家精神教育实践

    教育家丁祖诒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丁晶李维民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丁祖诒先生以民办教育事业为己任,不畏艰辛,开拓进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生存的环境,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他把对教育的感悟经由心灵产生出的思想付诸创建全国著名的西安翻译学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无愧于教育家称号。"教育家精神"是指具备教育家特质和品质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战线应当坚守的一条主线,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使更多的人热爱教育事业,干好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丁祖诒教育家教育家精神

    以导师制为依托创新基金会育人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

    谨颖于广超
    37-4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展现出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基金会资助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基于民办高校特色和资助实际,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基金会学生资助项目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导师制高校基金会育人模式

    马克思主义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孙福胜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心系人类生存发展,高度重视灾害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防灾减灾救灾思想。自然自发的灾害与人类导致的灾害的灾害生成论,威胁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灾害影响论,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科学发挥人的能动性的灾害应对论等是马克思主义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基本要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生命利益至上,把防灾减灾救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不断深化对自然灾害规律的认识,提出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人的发展

    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张祝平张秋芝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对该省现代化进程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河南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成熟的农业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的优势以及广袤的内陆地域,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这些特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业及农村现代化的滞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发展中现代化理念的缺乏、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这些挑战在多方面制约着河南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应实施一系列综合性策略,促进河南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文化创新和现代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创新能力提升等多维度上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河南产业创新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

    河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人才动能的创新路径

    赵晶晶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战略决胜的第一关键。新时代河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外资准入限制取消、跨地域人力资源服务兴起、新质生产力倒逼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人才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创新、本土化人力资源优质品牌和产品相对缺乏等问题,应当从创新人才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本土品牌、促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人力资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多元化牵引力、融入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大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引领河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人才动能。

    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创新高质量数字化

    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规则完善

    周泽中陈紫嫣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推广应用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由此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其中存在大量法律问题亟待我们探究,首要的便是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认定规则不能完全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产品责任主体认定规则内容模糊以及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的复杂性和自主决策性导致的交通事故查因困难等,均让其责任主体的认定陷入困境。为解决上述难题,考察域外相关立法,建议以"人为介入"作为侵权责任主体认定规则的适用依据,进一步具体细化产品责任主体认定规则,同时完善交通事故原因查明的配套措施,为促进自动驾驶行业稳固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自动驾驶汽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侵权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