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通报(印刷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通报(印刷版)
化学通报(印刷版)

万立骏

月刊

0441-3776

hxtb@iccas.ac.cn

010-62554183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化学通报(印刷版)/Journal Chemistr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报是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大专以上化学化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反映国内外化学及交叉学科的进展,介绍新的知识和技术,报道最新科技成果为报道宗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栏目:进展评述、知识介绍、研究快报、获奖介绍、化学史、信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光敏剂在光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

    熊晨辰程鑫石建兵佟斌...
    1107-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CO2还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有用化学原料的重要策略。光敏剂能提高光催化体系的光吸收和电子转移能力,通过与催化剂结合,可以有效实现CO2还原。相较于广泛使用的金属基光敏剂,能级可调的有机光敏剂更具成本效益和环保性,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有机光敏剂在CO2还原CO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有机光敏剂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光催化CO2还原有机光敏剂三线态激子

    介孔锰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研究

    陈诗宇莘玉风王琦张印民...
    1111-1118,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SBA-15模板法制备了有序介孔氧化锰(m-MnOx)催化剂,并评价了其应用于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对比没有有序介孔结构的MnOx,m-MnOx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T90=235℃ vs。T90>300℃),同时表现出更低的表观活化能(Ea=55。94kJ/mol)、更好的催化稳定性和抗水性。通过XRD、TEM、XPS、H2-TPR和O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m-MnOx催化性能增强主要归因于其内部具有良好结构热稳定性的有序介孔结构。这种有序介孔结构极大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同时降低了催化剂的结晶度,使其表面具有更多Mn3+物种和氧空位,增强了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从而增强了 m-MnOx催化甲苯氧化的性能。

    甲苯催化氧化介孔结构锰氧化物

    含氧化钴蜂窝状介孔纳米反应器的可控合成及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

    冯浩洋李凯杰尹宏峰
    1119-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TAB和十二硫醇在水相中形成的胶束为模板,一步法合成含氧化钴的蜂窝状介孔纳米反应器(CoxOy@CMSNs)。研究了 CoxOy@CMSNs和负载型催化剂(CoxOy/SiO2)对不同类型染料的降解效果,同时考察了合成条件和催化反应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最优效果的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负载型催化剂,Co,Oy@CMSNs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染料适用性,这主要归因于CoxOy@CMSNs中高度分散的CoxOy、丰富的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蜂窝状结构。

    蜂窝结构软模板法纳米反应器氧化钴染料降解

    "画龙未睛":催化概念东传中国的初始历程

    李志良
    1125-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英文为catalysis)概念在晚清时的化学译著如《格物入门》《化学初阶》《化学鉴原》等书中已有介绍,但各书均未能将catalysis 一词译出对应的中文术语。好比"画龙未点睛"。1869年出版的《英华字典》贡献了 catalysis的最早译法"消者"等词,但并没有引起注意。之后至20世纪初,才有借自日本的译词"接触作用",以及国人自创的"渡化"等,而"催化"一词的出现更迟至1930年代初。

    催化接触作用近代中国术语翻译渡化

    蔡启瑞:分子催化学科的奠基人

    王菲菲陈敏君
    1129-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启瑞,被誉为"分子催化学科的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提出四种配位催化作用效应,发展分子催化研究方法,致力于碳一化学新能源和复合催化剂的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提倡锐意创新,细心求是,跨学科大协作团队精神,培养和熏陶了大批催化人才。本文通过回顾蔡启瑞先生的求学经历和科研历程,重点介绍了蔡启瑞为我国催化领域、能源化工、教育教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蔡启瑞分子催化学科的奠基人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