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杨学明

双月刊

1674-0068

cjcp@ustc.edu.cn

0551-63601122

230026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学报编辑部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服务。本刊以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人为主要对象,为他们开辟发表新理论、新成果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分子光谱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谢明一田玉玺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分子光谱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单分子光谱发展出的多种技术也在生物、化学、物理和材料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特别是基于单分子光谱技术发展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而言,单分子光谱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远未达到预期的广度.本文综述了单分子光谱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包括单分子成像、单分子传感、单分子催化和单分子光物理研究等方面.另外,本文还展望了单分子光谱在化学反应过程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单分子光谱成像传感催化反应动力学光物理机制

    用于离子捕获和冷却的线电极四极杆离子阱的设计与仿真

    李泽楷周逸杰董常武侯高垒...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频离子阱作为离子捕获系统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子分子物理、精密测量和离子光谱等领域.离子阱可以与低温制冷机相结合,将离子储存、富集并冷却至低温,从而为后续实验提供极大便利,例如高分辨光谱学.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射频线电极四极杆离子阱的结构设计,该离子阱利用六个线电极作为传统四极杆离子阱的一个圆柱形电极模拟双曲面.研究模拟了离子阱内的电场分布和离子运动轨迹,用以考察所设计的射频线电极四极杆离子阱的性能,研究表明它能够将离子囚禁束缚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基于所设计的离子阱支撑部件、离子阱腔体、电极和印刷电路板,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进行了传热学模拟.模拟的温度分布表明,所设计的射频线电极四极杆离子阱与液氦低温制冷机结合使用,可以将离子冷却到5 K以下的低温.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推动离子阱技术在精密光谱学中的应用.

    射频离子阱线电极四极杆离子阱缓冲气体冷却低温制冷机

    频率稳定的中红外光源

    谭延东陈进进周勇程存峰...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基频振动跃迁的精密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密中红外光源在分子基频振动跃迁的测量中至关重要.本文研制了一种高精度连续波光参量振荡器,通过将信号和泵浦光与飞秒光频梳锁定,能够将中红外闲频光的频率漂移控制在1 kHz以下.本文以13CO2为例,测量了 13CO2分子R(14)(00011)-(00001)谱线的饱和吸收光谱,精确测量该跃迁频率值为68786813496(29)kHz.这种频率稳定的中红外光源为分子基频振动跃迁的精密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中红外精密光源精密光谱

    双反射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高分辨光电子成像谱仪研制.

    费泽杰韩昌财王永天徐辉...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了一台结合电喷雾离子源和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的速度成像光电子能谱仪的研制过程,其可用于开展溶液中负离子的光电子能谱研究.在该装置中,电喷雾离子源产生的负离子由四极杆组成的离子引导系统传输至冷离子阱,并对负离子进行富集和冷却,用于后端的质量选择和光电子能谱探测.该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将双反射质量分析器与Wiley-McLaren离子加速聚焦设计进行了串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质谱分辨,从而准确地选择目标离子,其质量分辨率(M/△M)可达2000以上.该装置的高分辨光电子速度成像系统采用多极电子透镜设计,对于动能为0.59 eV的光电子,其能谱峰的半高宽约为5.8 meV,相对分辨率为~0.98%.本文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性能测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高分辨光电子成像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光电子能谱

    面向双级旋流燃烧器的10 kHz滤波瑞利散射测温和CH2OPLIF测量研究

    殷盛铭费智勇李林烨王绍杰...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开展了常压下双级径向分层旋流燃烧器内旋流火焰的二维温度场及甲醛浓度场测量研究,发展了 10 kHz测量频率的滤波瑞利散射测温技术首先,借助Hencken平面火焰炉构建了滤波瑞利散射信号与温度的校准关系基于校准后的滤波瑞利散射系统,获得了旋流火焰的二维温度场数据实验分析主要聚焦于甲烷-空气混合物在不同当量比(065至105)下的温度场变化.在当量比为0.85的单旋流火焰中,观察到火焰形状由V形向M形的转变,这归因于热扩散效应与空气热传导效应的相互作用.此外,在双旋流火焰中,研究发现相同运行条件下,值班火焰与主火焰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从融合到分层的变化.本文详细描述了双旋流火焰分层现象期间的相平均温度场分布,并与瞬时CH2O分布进行了对比.

    滤波瑞利散射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双级径向分层旋流燃烧器旋流火焰温度场

    共线反射式二次谐波实验中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定量测定

    赵璇严力耕张文凯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振二次谐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对称性表征技术.然而,在共线反射式实验构型中,光路中必不可少的分束器会导致基频光和倍频光的偏振状态经透射或反射后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二次谐波信号的偏振态发生畸变,进而影响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定量测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菲涅尔系数的数据校正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实现归一化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定量测定,进一步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二次谐波偏振态畸变分束器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传统和机器学习策略在基于结构虚拟筛选中的应用

    张宏高毅勤
    17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和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在制药行业中是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重要策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虚拟筛选、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评估、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预测以及药物设计.通常来说,虚拟筛选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步,其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发现潜在的先导化合物的候选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开发了多种传统的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虚拟筛选的准确性和速度.本综述总结了传统和机器学习方法在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中的应用,讨论了它们的性能、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

    分子对接机器学习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

    利用随机去耦合推演谐振子的传播子

    邵久书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随机去耦合方法,将谐振子的量子演化转化为虚拟的两部分,它们分别由随机产生算符和随机湮灭算符确定.讨论了两种解析虚拟算符的手段,一种基于相干态表示,另一种则基于位置和动量分解后的动量表示.联合两个虚拟传播子并对涉及的噪声求统计评价就得到谐振子的量子传播子.整个过程的主要数学处理为求算高斯积分.

    量子演化传播子谐振子随机去耦合

    金属氢化物中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刘晓云但晓寒史强
    19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氢配合物在多种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吡啶基团共价连接的钨氢配合物可以发生协同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绝热速率理论研究了该类弱氢键体系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金属-氢配合物质子自由度的二维势能面.然后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了波函数和振动能级,并用于分析各对振动态之间的跃迁速率和总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由于质子给体-受体之间距离的热涨落,即使在质子给体和受体之间仅存在弱氢键的情况下,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和总反应速率常数也可以得到显著增强.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速率常数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非绝热跃迁

    OH+HCl→Cl+H2O反应中的反应物转动激发效应.

    徐昕陈俊刘舒张东辉...
    2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最近构建的F12a势能面上,对OH+HCl→Cl+H2O的一系列反应物转动激发态进行了势能平均的五维含时波包计算,得到了初始态选择的反应几率和速率常数.研究发现,除了很低碰撞能量,单独激发反应物HCl到j1=2或者OH到j2=1得到了总反应几率的最大值.在低能区域,随着OH转动激发的增加,反应几率的共振增强迅速减小,导致250 K以下的速率常数迅速下降.HCl和OH同时转动激发的速率常数不是单独激发结果的简单叠加.最后,通过对(5,5)态以下初始转动态的速率常数进行玻尔兹曼平均,得到了反应的热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反应物转动激发含时波包反应几率Feshbach共振速率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