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湖沼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湖沼通报
海洋湖沼通报

赵栋梁

季刊

1003-6482

hzxh@ouc.edu.cn

0532-82032650

266003

青岛市鱼山路5号

海洋湖沼通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79年9月创刊,到2001年9月已出版89期。接受国内外的有关海洋、湖沼科学领域的首发论文及述评。尤其重视在生产实践和科研第一线青年作者的成果。本刊试图打破传统的权威束缚,不囿于某种学术观点,凡有一得之见的成果,甚至还会到起到的文章,特别重视、审稿严而且又不为成风所感,要由不同观点的审者参与审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李银康鲍虞园钟金香陈晓海...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鲎被IUCN列入"濒危"名录,进行鲎的人工培育并增殖放流是恢复鲎资源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适宜的幼鲎批量化生产培育技术.为探索幼鲎人工培育新方法,利用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开展了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模式显著提高了幼鲎成活率,并促进了幼鲎群体生长发育;经过9个月养殖,生态养殖池幼鲎90%以上个体达到3龄及以上,而单养池中幼鲎超过一半个体仍停滞在1龄;单养池和生态养殖池中螺的存活率和经济效益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模式可有效促进幼鲎生长率并提高存活率,且不影响方斑东风螺养殖的经济效益.

    中华鲎方斑东风螺生态养殖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功能分析

    刘静翟冰徐涛黄小丽...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系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血细胞在其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形貌结构,随后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比较和观察了血细胞对三种菌的吞噬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呈杆状,平均1.6×0.6 µm;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状,菌体平均1.3×1.1 μm,呈葡萄串状排列;鳗弧菌呈弧状,有一根细长的极生单鞭毛,菌体平均1.3×0.7μm,鞭毛长平均4.5μm;光镜结果显示血细胞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的吞噬率分别为38.7%、30.0%和24.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血细胞可以通过丝状伪足、片状伪足,或直接用细胞膜粘附和包裹细菌,被吞噬的细菌能被溶酶体消化,并且发现吞噬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对血细胞超微结构影响不大,而吞噬鳗弧菌后,血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细胞发生凋亡或死亡.由此作者认为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对三种菌吞噬能力的差异跟细菌的大小、易聚集程度、致病性有关系.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吞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

    土壤空间变异对溶解性有机氮淋失风险影响的模拟研究

    郝玉洁栾永霞郑西来郑天元...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应用COMSOL软件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和全局敏感性分析两种方法,探究了土壤初始状态和土壤水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对土壤水分渗漏和DO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累积水分渗漏量与初始基质势的大小正相关,累积DON淋失量的大小与初始基质势以及DON初始含量的大小正相关.土壤在弱变异条件下,累积水分渗漏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饱和导水率(Ks)和饱和含水率(θs)的空间变异引起的,累积DON淋失量要受到Ks的影响;在中等变异条件下,累积水分渗漏量和累积DON淋失量都对Ks的波动更为敏感.对于大尺度地区,土壤在弱变异条件下,大部分区域水分渗漏和DON淋失程度一致,在中等变异条件下,土壤水分渗漏和DON淋失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大,部分区域会发生大规模的水氮淋失.在水氮管理中考虑土壤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降低土壤水分渗漏和DON淋失量,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进而降低DON向地下水的淋失风险.

    土壤空间变异水分渗漏溶解性有机氮淋失敏感性分析

    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的东海陆源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强华华悦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探究东海海域2008-2019年陆源污染治理效率并建立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排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噪声的影响后,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有所上升,综合技术效率值有所下降;规模效率低下导致治理效率处于偏低水平;海洋经济规模和大中型高技术企业数与陆源污染治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海洋人才组成结构和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对陆源污染治理存在负向影响.为了提高东海海域陆源污染治理效率,应扩大污染治理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合理规划海洋污染治理投资,优化资金分配结构;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海洋保护意识.

    三阶段DEA-Tobit模型东海海域陆源污染治理效率

    钦州金鼓江海域秋季潮流特征分析

    林道宽崔力维雷学铁杨娜...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2020年9月金鼓江近海海域6个站位的25 h同步潮流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各站最大涨潮流流速为0.55 m/s,最大落潮流流速为0.52 m/s;潮流流向为NNE-SSW.(2)观测海区潮流为全日潮流,O1、P1分潮流的椭圆率K'值均较小,往复流特征明显.(3)观测各站位余流流速位于2.7~6.5 cm/s区间范围内,以SE-SW方向为主,表明该海域物质输运为金鼓江输运至外海.(4)金鼓江纳潮仅占钦州湾的5%.

    潮流调和分析潮流椭圆余流纳潮量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田兵兵刘丰羽来志庆王俊启...
    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特征,本文选取Zn,As,Cr,Cu,Ni,Pb,Cd,Hg 8种重金属元素,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水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等方法评估了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潜在风险及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大小顺序为:Zn>As>Cr>Cu>Ni>Pb>Cd>Hg,整个玛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低.致癌重金属Cr,As,Cd是玛河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玛河流域水体中Cd,Ni,Cu,Cr,Pb,Zn污染来源于流域内盛行的养殖、农业、工业产业的人为污染源;As的污染来源于成土母质自然污染源.

    玛河流域重金属元素健康风险可能来源

    2014年黄骅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刘栋吕振波王田田张晶晶...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骅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资源密度等群落结构特点.结果显示:2014年黄骅港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门32属82种,其中夏季检出种类最多,为2门25属50种,秋季次之,为2门14属40种,冬季为1门18属34种,春季最低为3门14属24种,均以硅藻为主,甲藻和蓝藻相对较少;浮游植物丰度季节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春较低;四航次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低,秋季优势种仅为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春夏冬均为多种浮游植物共存,不同季节优势种演替明显;冗余分析显示,不同浮游植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反应不同是造成群落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影响冬季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温度和磷酸盐,春季则是温度和盐度,夏季转变为溶解氧和盐度,秋季盐度、温度和溶解氧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港口建设对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黄骅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环境因子季节变化

    BGC-Argo浮标溶解氧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张春玲竺江港苏涵程灵巧...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10月正式实施的国际BGC-Argo计划是第一个有能力监测全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项目,弄清其观测数量、数据特征及分布情况,有助于后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观测数据提高对海洋酸化、海洋碳循环及低氧区变动等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的认知.本文系统地统计了全球及几个实验区的Argo溶解氧数据的数量、站位分布、浮标数据类型、数据密度等情况.结果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海域由BGC-Argo浮标获取的溶解氧剖面总数已超过17万条,且每年持续递增约1万条;溶解氧观测资料空间分布不均匀,全球海域共有36.8%的网格点满足空间分辨率为1°的客观分析要求,而五个试验区观测数据更集中.

    生物地球化学BGC-Argo溶解氧剖面统计分析

    曝气扰动对黑臭水体底泥腐殖质的影响

    王莉李亭亭姜惠源刘萌硕...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维荧光光谱(EE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不同曝气处理方式对底泥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曝气方式下腐殖质的光谱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曝气处理后富里酸含量下降,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上升,腐殖质总量相比对照组升高0.99~2.34 g/kg,表层底泥表观黑臭程度明显下降.PQ值(腐殖化指数)相比对照组升高4.08%~7.82%,反映出曝气处理后湖泊生产力升高,系统内生物量增大,腐殖质累积.曝气处理后荧光特征峰和紫外吸收峰强度均降低,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升高,泥曝气处理后6个红外吸收峰强度均升高,且均高于水曝气组.

    曝气农村黑臭水体底泥腐殖质组分光谱特性

    山东威海典型岸滩海滩垃圾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

    张长炜徐艳东朱金龙孙伟...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洋垃圾污染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为探究威海市海滩垃圾污染状况及主要来源,本文根据威海6条海滩垃圾断面调查资料,掌握了海滩垃圾的种类、丰度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来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威海市海滩垃圾平均数量密度约为15.18万个/km2,平均质量密度约为259.38 kg/km2,其中以塑料类垃圾最多(73.93%)且质量占比最大(59.68%),总体呈数量多、质量轻的特点.在这些海滩垃圾中约79.38%来源于娱乐休闲等人类陆地活动,剩余的20.62%来源于海上渔业养殖等生产活动,通过监管、宣传和回收利用等多种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统计表明,威海市海滩垃圾丰度低于我国日照、深圳等海滩垃圾平均水平,亦低于地中海土耳其东部、克罗地亚等世界范围内多个地区的海滩垃圾丰度水平.

    威海市海滩垃圾分布特征来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