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陈焕春

双月刊

1000-2421

hnl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256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属国家科技论文统计刊源之一。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报道,《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被引频次最多的十大农林期刊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被国际著名的数据库CAB,AGRIS,AGRICOLA收录,是美国《CA》、俄罗斯《文摘杂志》、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dex》、英国《ZA》等文摘期刊的重要刊源,国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和所有农业文摘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收录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淹水胁迫下葡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程俊松彭春霞陈金丽曾兴莹...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根际细菌和葡萄耐涝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淹水法,对1年生巨峰葡萄扦插苗进行淹水胁迫 21 d以及淹水后恢复7 d的处理,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进行测序,分析其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探究淹水胁迫对巨峰葡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淹水21 d巨峰葡萄根际细菌的丰度最高,淹水14 d巨峰葡萄的根际细菌多样性最高;胁迫后恢复期间,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根系细菌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脂质、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短期淹水胁迫促进植物产生代谢物改变细菌群落以应对逆境胁迫,但长时间淹水使植物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潜在有害细菌类群的丰度增加,植物有益菌群减少.

    葡萄根际细菌细菌群落淹水胁迫高通量测序

    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和抗病毒研究进展

    范晓霞梁建功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纳米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具有纳米尺度手性和生物学稳定性的材料,在药理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手性配体介导、自组装及外场感应法.与天然手性材料相比,手性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如等离子体圆二色性、光子圆二色性和圆偏振发光效应,其主要利用圆二色光谱和圆偏振发光光谱进行表征.基于手性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性质,研究者考察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先后发展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选择性抗菌的手性纳米材料,以及对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具有选择性抗病毒作用的手性纳米材料.本文在简要介绍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光学性质及其表征手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以及其在抗菌及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手性纳米材料光学性质表征细胞抗菌抗病毒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砂姜黑土区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

    王静丁树文程益涵万水霞...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常规施肥(100%NPK);③化肥减量20%(80%NPK);④化肥减量20%+秸秆(80%NPK+S);⑤化肥减量20%+生物炭(80%NPK+B),测定并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结果显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秸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且生物炭较秸秆的效果更为显著.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80%NPK+B)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较100%NPK处理分别增加5.2%和4.7%,较80%NPK处理分别增加7.9%和7.2%;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80%NPK+S)较100%NP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4%和3.0%;80%NPK与100%NPK处理的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累积量,较100%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4%、7.2%和20.0%;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可显著提高氮、钾养分累积量,但却同时显著降低了磷素累积量;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秸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而秸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优于生物炭.综合来看,在沿淮砂姜黑土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氮钾减量20%配施秸秆可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固碳培肥.

    化肥减量生物炭秸秆还田养分吸收土壤碳水稻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镉形态及玉米镉积累的影响

    陈礼瀚吕奇蔚张光正胡红青...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治理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采集河南省淅川县2种镉污染土壤,分别设置6种施肥处理:CK(不施用任何物料)、NPK(常规施NPK肥)、NPK+0.5%OF(常规施肥+0.5%商品有机肥)、NPK+1%OF(NPK+1%商品有机肥)、NPK+0.5%BF(NPK+0.5%生物有机肥)和NPK+1%BF(NPK+1%生物有机肥),测定种植前后土壤全镉含量、土壤各化学形态镉、玉米植株根系及籽粒镉含量.结果显示,以添加1%生物有机肥的治理效果最佳,NPK+1%BF处理下2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较于NPK+1%OF降幅分别为19.74%、7.09%;施用有机物料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含量,提高残渣态镉含量,NPK+1.0%BF弱酸提取态镉含量相比CK下降11%、残渣态镉上升16%;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玉米植株根系、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以NPK+1.0%BF处理效果最佳,相比NPK处理,土壤Ⅰ的玉米根系、籽粒镉含量降幅达34.41%、31.59%.综上,在镉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促进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向残渣态镉转化,降低镉危害;玉米根系及籽粒镉含量均显著下降,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生物有机肥优于商品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白腐菌土壤镉形态镉污染土壤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玉米

    不同算法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夏季冠层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

    刘火胜李思韬吴昌广张璟妍...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高度复杂的超大型城市冠层热岛强度分异特征,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一种考虑城市不同片区空间差异性的冠层城市热岛强度(canopy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CUHII)计算方法,并结合基于"城-郊"二分法的传统算法探讨不同算法下冠层城市热岛特征.结果显示:传统算法下各片区始终表现出城市热岛现象,且CUHII日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与之相反,片区算法中各片区的CUHII日变化差异显著,具有多个大型生态空间的武昌片区在昼间出现了持续的冷岛现象.同时,除晴朗天气外,高温和降水天气会进一步加剧片区算法中城市片区间CUHII差异.此外,传统算法识别的冷、热岛中心范围较小并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而片区算法识别的热岛中心呈带状覆盖城区中部高密集开发区,冷岛中心则邻近武昌片区内大型自然湖泊.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弱化了城市区域发展不均对冠层热岛评估带来的干扰,有利于深入挖掘热岛特征并更加准确地识别城市热环境需要优先干预的区域.

    城市热岛强度冠层城市热岛气象条件自动气象站武汉市

    湖北烤烟低温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刘静刘璐成丹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构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 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 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 d.

    烤烟低温连阴雨生育期灾害频率时空分布

    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雷志鑫杨海旖谢浩环世娇...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3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基因调控的小分子,可以介导细胞靶基因调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进程.本文根据miRNA的来源进行分类并综述了当前已知内源性与外源性miRNA(植物元)的功能特性,并探讨这些miRNA在乳腺癌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乳腺癌相关的外源性miRNA潜在靶点,旨在为miRNA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miRNA乳腺癌抗肿瘤基因调控植物元

    猪精液冻融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范振港刘鑫苗义良张霞...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生猪养殖主要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配种所使用的精液多采用鲜精或常温稀释保存精液,而精液冻融技术可实现猪精液的长期保存,但与牛、小鼠等物种相比较,猪精液冻融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改善.为进一步改进猪精液冷冻技术并实现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猪精液冻融技术发展概况、主要技术流程,影响猪精液冻融后精子活力的关键因素,包括精液的采集、冷冻前降温平衡、冷冻保护剂添加和冷冻方法等,以及精子冻融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包括物理结构损伤、功能性损伤、精子抗冻机制等,最后总结、展望了能够提高猪精液冻融效果的新方法.

    精液冻融冷冻保护剂冻精解冻剂精液理化性质

    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李熙莹刘恒苏淑妍司景磊...
    1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视觉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检测相关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觉感知升级为三维立体视角,相应的设备也从黑白相机更新为深度设备.设备类型通常决定了基本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法,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聚焦具体的算法细节,难以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本文以视觉传感器类型为核心,概述了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测量方面不同的工程部署方法,总结了设备使用方法、采集数据的环境条件和方式等,同时对猪体体尺测量的5个三维点云技术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目前研究的优缺点、提升空间以及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案,最后展望了深度学习与三维点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难点.通过对比发现,深度设备和三维点云技术是未来工程应用的方向,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割、点云补全、关键点检测等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无接触式猪体体尺测量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无接触测量体尺视觉传感器三维点云计算机视觉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传代致弱JS18-150株的获得与鉴定

    侯真真张华伟郝根喜罗修鑫...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高的变异株弱毒苗,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JS18株进行传代,最终获得JS18-150株,随后通过PCR鉴定、测序、致病力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对JS18-150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CEF上连续传代后,JS18株的gI、gE、US9基因缺失,获得的JS18-150株毒力已致弱,在CEF上适应性显著提高,与JS18株生长动力学相似;将JS18-150株以107.0 TCID50/mL接种仔猪,所有仔猪均未观察到任何临床症状,且体温均未超过40.5℃;JS18-150株以106 TCID50/mL接种仔猪后能保护仔猪有效抵御JS18株和HBZL05株的攻击.结果表明,JS18-150株对仔猪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RV弱毒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传代致弱基因缺失伪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