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乡村建设的关键与浙江"千万工程"启示

    黄祖辉傅琳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阐述我国乡村建设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关键,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引入市场力量;二是既要解决有效供给,又要重视有效管护;三是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在阐释浙江"千万工程"实践及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千万工程"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即在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治理中,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也就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以及"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以充分发挥不同制度对行为主体在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和营运管护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农村社区公共品乡村治理社会制度

    国内大循环新格局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再定位与战略选择

    于晓华黄莹莹王汉杰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农业政策根据其主要目标存在三个不同阶段:粮食安全阶段、农民收入相对贫困和城乡融合阶段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下,本文按照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三个层次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再定位及战略选择进行阐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从传统农业的粮食供给功能视角出发,尽管饥饿问题已经解决,粮食安全仍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粮食安全支撑国家安全,保障国内大循环.可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基建"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从宏观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出发,现阶段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和城乡要素市场割裂是阻碍国内大循环形成的两个关键体制机制性障碍.这需要多渠道稳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矫正城乡收入差距,以进一步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防止农村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死水区";同时,打破城乡之间人才、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性壁垒,实现要素市场的统一和城乡融合.最后,从农业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要注重发挥和引导农业的多功能,包括营养健康、生态环保、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功能,这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动能.

    国内大循环农村内需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农业政策三阶段理论

    "双循环"格局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路研究

    郑瑞强郭如良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从减贫规律认知升华、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资源配置优化与延续效应发挥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为的内在逻辑,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统筹、体制政策健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贫困治理、全域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素组合优化

    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新品种采纳的影响

    曾晶青平李剑郭喆...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营养强化是缓解我国隐性饥饿问题的新兴农业干预手段,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如何提升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农户采纳是推广作物营养强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富铁水稻为例,基于实验法探究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新品种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了价值诉求、经营规模和营养信息来源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 )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价值诉求的调节.无论对于何种价值诉求的农户而言,营养信息干预均能提高农户采纳意愿.相较于经济导向型诉求的农户,营养信息干预对营养导向型诉求农户采纳意愿的作用更显著.(3 )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经营规模的调节.相较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营养信息干预对中等规模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显著.(4)营养信息干预与农户采纳意愿的关系受营养信息来源的调节.相较于种子公司,当营养信息来源于政府机构、人际传播和媒体时,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建议加强营养信息干预,关注农户价值诉求、经营规模和营养信息来源在营养信息干预对农户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采纳意愿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营养信息干预作物营养强化采纳意愿隐性饥饿

    环境素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建华钭露露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苏、皖两省的839 份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环境素养理论和行动阶段理论,将行为意向分为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两个阶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素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环境价值观、环境责任感、环境问题感知和环境行为技能,均通过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符合行动阶段理论的影响机理.其中,环境价值观通过绿色消费执行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感、环境行为技能通过绿色消费目标意向和绿色消费执行意向两个中介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并且绿色消费目标意向显著影响绿色消费执行意向;环境问题感知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则遵循"环境问题感知-绿色消费目标意向-绿色消费执行意向-绿色消费行为"的路径,且对绿色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文章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环境素养绿色消费目标意向绿色消费执行意向绿色消费行为

    消费者搜寻农产品分级信息的阻滞机制及要素选择研究

    聂文静薄慧敏李太平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质量分级是推进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其未能在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中发挥传递质量信号的基本功能.借助微观调查与选择实验,利用双栏模型和随机参数-误差成分模型,从信息搜寻视角揭示消费者参考农产品分级信息决策的阻滞机制,探究针对分级要素选择有偏问题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分级体系缺乏认知、对分级要素偏好不强和对分级信息信任不足,是阻滞消费者参考农产品分级信息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农产品质量分级在消费市场没能有效实施的现实原因.因此,调整分级信息传递、完善分级要素选择和改进分级监管方式,同时将消费者偏好作为分级要素选择的基础依据,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建立优质优价市场秩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农产品质量分级信息搜寻阻滞机制要素选择

    我国猪肉价格的影响因素是时变的吗?——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分析与预测

    熊涛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肉价格的超常波动给人民生活与相关产业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并对猪肉价格进行科学的预测,从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入手,提出一套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理论的猪肉价格影响因素与预测分析框架.检测猪肉供给、猪肉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 11 个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并识别猪肉价格影响因素的时变特征,进而构建猪肉价格预测模型,并通过预测误差指标和 Diebold-Mari-ano检验比较其与基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且因素间差异明显;自 2009 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决定机制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为多元;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猪肉价格预测模型的预测表现明显优于基准模型.政府部门在制定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到供给、需求、我国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准确的猪肉价格预测信息以增强调控政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猪肉价格影响因素时变性动态模型平均预测

    中美贸易摩擦对柑橘贸易影响分析——基于WITS-SMART模型

    李向阳孙东升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橘是中美第一大水果产业,也是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贸易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显著影响.采用 WITS-SMART 模型模拟中美贸易摩擦和柑橘贸易自由化两种情景下中美柑橘贸易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贸易摩擦中,从消费角度看,中国消费者剩余及关税收入受到的影响较明显,但整体可控,但从行业角度看,美国柑橘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严重受挫,出口受到显著不利影响;第二,出于柑橘行业角度考虑,中美贸易合作甚至贸易自由化是美方的更优选择,相比贸易摩擦情景,贸易自由化情境下美国出口中国柑橘规模增加接近 1 亿美元;第三,当替代弹性发生变化时,进口国的柑橘总进口、消费者剩余指标不变,而从不同市场的柑橘进口额及相应关税收入发生变化.提出应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利于中美柑橘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培育柑橘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中国柑橘商品化处理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

    贸易摩擦贸易自由化WITS-SMART模型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福利还是负担?

    魏佳朔高鸣宋洪远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逆概率加权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有偿转入土地相比,无偿转入土地是基于家庭社区伦理关系的非市场化行为.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无偿转入土地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流转租金缺位的无偿转入土地更容易弱化要素价格的信号功能与农户的生产改进意愿,进而使其在土地细碎化与农业长期投资上不能得到与有偿转入土地农户相同的改进.这一消极影响在户主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较高、获得农业补贴较多或市场化水平较低、转入土地规模较小或期限不明确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长期来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无偿流转的情况或将持续减少.但同时,也仍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无偿流转的现实选择与价值,立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与谋划今后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方向.

    无偿转入土地粮食生产效率逆概率加权法土地细碎化农业长期投资

    创新扩散中的同伴效应:基于农业新品种采纳的案例分析

    熊航肖利平
    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扩散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同伴效应.在明确界定同伴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扩散中不同形式同伴效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将同伴效应分解为信息效应、经验效应和外部性效应,并将其用于研究一个农业新品种在 10 个自然村持续 10 年的创新扩散过程,深入解析三种同伴效应及其对农业新品种扩散的影响.分析发现:三种同伴效应分别在整个创新扩散过程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主导创新的扩散,且各自经由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发生.信息效应可以促使极少数创新意愿较高的个体采纳创新,但是难以诱发大规模的创新扩散;经验效应相对较强,它通常促使"关键大众"的形成;外部性效应则促使创新意愿较低的一部分个体也跟进.因此,应基于社会互动,动态地、差异性地利用同伴效应来促进创新扩散,在农技推广中适时地激励经验分享行为.

    同伴效应创新扩散农业新品种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