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性参与: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侯同佳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主体性参与是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其作用发挥不仅要以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为基础,更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保障农民参与权利.基于鲁镇乡村建设行动案例,发现其陷入了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表现为农民的被动参与、消极参与和牟利参与,违背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公益性参与的初衷.权利挤压是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的生成逻辑:为了顺利开展高标准乡村建设行动,地方政府凭借与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的目标合意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基于资源共注和收益分配强化利益整合.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分别以行政约制、有限动员和机会隔离的方式,排斥目标不同、资源不足的普通农民,这挤压了农民参与的权利,导致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破解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需要适当给予基层自由裁量权、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强化农民参与的责任意识以激活村社集体,以保障农民参与的权利.

    乡村建设行动农民主体性参与利益共同体权利挤压

    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困境及其消解:从外嵌悬浮到融合共生

    陈永强于水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资本已成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悬浮化"问题对加速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借助组织嵌入、资本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重塑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能.然而,在与乡村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基层自治的间断张力、形式嵌入与实质融入的经营权衡、资本生产与农民群体的脱嵌遭遇、工商文化与小农文化的交织碰撞等复杂境况使得社会资本陷入角色悬浮、项目悬浮、制度悬浮、理念悬浮等脱嵌困境.为此,基于融合共生的发展导向,从激活共生单元协同力、加快形成共生意识、强化共生关系维系、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四个维度构建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共生新图景,推动社会资本从"脱嵌悬浮"向"融合共生"转变.

    悬浮融合共生社会资本和美乡村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实践研究

    余练
    14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女性公共参与是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治理转型,农村女性不但在村干部职数中占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女性占据权力结构核心地位,村庄层面"妇女当家"现象明显.与男性村干部相比,女性村干部注重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能够守规矩有底线,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具有柔性治理、情感治理和规范治理特征.基层治理转型下村级行政化和村干部职业化,村庄内部事务由利益纠纷型转向社会动员型,女性为谋求效用最大化的家庭发展策略,主动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满足其经济、抚育和赡养等多重复合性目标.从影响来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有助于构建回应型基层政府和平权型村级权力结构,促进多元共治格局,提升女性村庄话语权.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女性成为村干部,政府应该加强乡村治理中的女性领导力,为女性村干部提供有利的外部支持系统.

    农村女性村级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村干部职业化乡村振兴

    "严治宽惩":基层执法的策略性选择

    申程仁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行政命令与行政处罚的实际执行情况,基层执法模式可以划分为"严治严惩""宽治宽惩""宽治严惩""严治宽惩"四种类型.其中,"严治宽惩"模式表现为"严格处置违法行为、宽松处罚违法相对人",主要适用于具备适度合理性、高危害性、低信息不对称性与低经济价值的违法行为.基于A省C县秸秆禁烧执法的案例研究,尝试以违法事件属性所塑造的三重张力——法律现实张力、多重目标张力与避责策略张力阐释"严治宽惩"的生成逻辑,并提出违法行为恶劣、领导注意力投射以及产生社会影响等特定条件下的"严治严惩"是其重要保障机制."严治宽惩"内生于中国独特的基层治理场景,反映出基层干部在有限财力与技术约束下,在国家与社会、政策与现实之间维系平衡的灵活与智慧.

    基层执法基层治理自由裁量权秸秆禁烧

    农村低保瞄准偏差估计及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改进效应——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赵明华田北海
    16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2年湖北省村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与实践中存在的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依据事前收入"整户保"、核减事前收入"整户保"和核减事前收入"单人保"三种低保资格认定方式,分析不同低保资格认定方式下的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并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瞄准偏差较大,已有研究认定低保应保对象时,忽略了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存在低估漏保率和高估错保率的缺陷.实证检验表明,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进效应.据此,应加大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完善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认定方式.

    农村低保瞄准偏差乡村治理双重机器学习

    村庄民主与农民幸福——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数据分析

    陈吉平赵丽敏任大鹏
    1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利用 2020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探讨村庄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村庄民主中蕴藏着幸福效应,村庄民主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路径机制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通过增强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抑制基层腐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途径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显著影响高中学历以下、60岁及以上以及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可以从重视村庄民主过程,提升农民民主参与;维护干群关系,增进政治信任;改善乡村人文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腐败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民主事项和农村居民的财产稳定性等途径着手.

    村庄民主幸福感政治信任社区环境腐败抑制

    基层全过程民主治理实践机制与资源下乡优化路径

    朱战辉
    19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农村基层全过程民主治理是基层民主实践的具体形式,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国家资源下乡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部资源输入的项目化管理方式,脱嵌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影响农民参与性和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资源下乡与基层全过程民主治理实践相结合,以农民生产生活现实需求为中心,通过民主动员的需求表达、民主协商的利益整合、民主决策的需求转化、民主参与的需求回应、民主监督的权责平衡等运行机制,实现资源下乡、基层民主与乡村有效治理的有机统一.资源下乡嵌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通过资源下乡和农民动员,激活农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体系,为农民群众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是新时代国家资源下乡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

    乡村振兴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资源下乡

    绿色低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柳可张安录
    20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被认为是第二大碳排放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兼顾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系统剖析绿色低碳目标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特征、内在机理与理论逻辑,探寻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减排增汇转型路径.结果表明,我国逐步构建全域、全链条、系统性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由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单要素"逐步向包含生态空间在内的"全要素"管制转变.在此过程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就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发展建设中,以"生态空间自然增汇—城镇和农业空间技术减排"为具体举措,构建"全域空间识别—精细分区管制—创新管制工具—完善配套制度"的全链条实施路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低碳空间转型意味着兼顾开发和保护,将"双碳"目标融入空间发展,全域空间共同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管控双碳绿色发展

    首期"谷雨论坛"闭幕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