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菏泽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菏泽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袁宗建

双月刊

1673-2103

hzxyxb@sina.com

0530-5525995;5525238

274015

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

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z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以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创新效应的总体辩证性审视

    陈彬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和人的全面视野中思考科技创新引发的复杂效应,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中,分析把握科技创新与自然生态、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和双重塑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自然生态演进、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变革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创新的总体乐观主义主张和深刻的辩证性批判态度,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把握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社会生产组织制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进下党"的当代启示

    秦尚阳王立胜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进下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指导扶贫和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其中所体现和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三进下党"启示我们,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握和遵循唯物史观,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全面发展;要灵活运用辩证方法,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坚持过程思维,树立大局意识.

    "三进下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路径抉择

    林帅马聪余晓宏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刻改变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转变乡村生活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进程中,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对落后、数字乡村标准化体系相对滞后等困境,为此,应通过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强化乡村数字人才培养、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等措施,以数字技术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人才培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区域方略研究

    荣海生李庆华吴光炜侯陶然...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体系形成的源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为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黄河文化彰显区,菏泽市提出了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区域发展方略.通过在黄河文化理论研究、黄河文化创作、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化产业等方面实现突破,把黄河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菏泽方案.

    黄河文化创新高地文化展示文化产业

    旅游领域的认同研究

    蔡礼彬姚丽思王晨琳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且主要的交流活动,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在相互"凝视"中进行文化互动并塑造认同.以 Elsevier、Springer 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用扎根理论技术方法,探究旅游实践中的认同及其关系.研究发现,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是旅游认同的两大主体;旅游认同包含六种类型,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地方认同、目的地认同、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旅游地居民对应的国家、民族、地方和文化认同,本质上是个体对所属政治群体、亲缘群体以及地缘群体的族群认同;旅游者认同对应国家、民族、目的地、自我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既是目的地文化的自我传承与更新,又表现在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异中求同",是所有认同的基础.

    旅游认同扎根理论文化认同

    地方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多维评价研究

    张慧高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政府数据治理对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服务质量的高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收集2021-2023 年山东省市级政府数据治理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发现影响地方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党政机构系统内数据治理职能部门数量、政府数据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省级及以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数量等.为提高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数据治理规划和制度建设,提高数据治理利用服务质量等,从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数据治理能力熵权法数据利用及服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田爱香徐兴民吕兆坡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保证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有待提高、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有待健全、质量保障标准有待完善等不足.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树立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二是构建完整系统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关联和有效;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质量保障标准,使其成为质量保障的一把标尺.

    内部质量保障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李伟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们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意义,聚焦理想信念教育顶层设计不科学、教育合力不明显、大学生群体个体化和功利化特征等问题,通过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建设、选优配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支骨干队伍、优化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等方式,寻求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理想信念教育策略主阵地

    应用型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陆华泽赵昌汉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特色、交际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当前应用型高校外语教育面临模式与定位不准、外语教育资源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多等困境和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及融合、多维度的课程设置、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塑造、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外语教育国际化学科交叉学科融合

    教育强国战略下外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篇2》为例

    高海燕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课程以语言、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精神,树立其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外语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根本保障.教材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篇2》为例,通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融入现实思政话题、信息技术赋能语言学习、建立教研共同体、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育人体系,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实现语言育人的目标.

    教育强国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