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双月刊

1673-9388

01005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战备路邮政支局16号信箱

疾病监测与控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L-1β、IL-6与TNF-α在脊髓损伤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的表达研究

    徐旭光张岩鲁子瑜白杰...
    85-8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急性损伤期与亚急性损伤期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变化及其意义,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SCI组,参考国际公认的改良Allen's造模法制作T9~T10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 d、6 d进行BBB评分;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分析变化规律.通过qRT-PCR检测大鼠脊髓中IL-1β、IL-6、TNF-α的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来检测大鼠脊髓中IL-1β、IL-6、TNF-α和NF-κB的蛋白表达.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相比,SCI组在各时间点组织IL-1β、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SCI各时间点,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SCI-1 d相比,SCI-6 d中IL-1β、IL-6和TNF-α在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上均有适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的病理学改变可能涉及脊髓内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SCI的继发性损伤在急性损伤期就已经发生,一直延续到慢性损伤期,可以通过外源性补充神经元细胞为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脊髓损伤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

    鄂尔多斯地区6家医院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晴巩学峰朱磊石晓瑞...
    90-9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鄂尔多斯地区6家医院妊娠期妇女用药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式现状及用药行为风险的因素.方法 采取非概率抽样法,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展开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按检验水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616份.受访对象用药知识得分总分(23.58±5.10)分,用药教育态度得分总分(24.05±4.36)分,对用药行为得分总分(17.85±5.0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分娩前BMI、居住在城镇为知识得分的独立的影响因素;流产史、分娩前BMI、从事医药相关职业、妊娠合并症、居住在城镇为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娩前BMI、知识总分、态度得分均为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妊娠期女性整体的安全用药态度较积极,对安全用药的认知情况和用药行为规范还有待改善.良好的药品知识与积极的用药态度、安全的用药行为相互影响.

    "知识-态度-行为"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影响因素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治疗的药学服务

    陈圆高旭焦慧杰朱贲贲...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开展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 对3例结直肠癌围术期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药学服务,包括再喂养综合征高风险患者、发生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患者.结果 3例患者均得到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及全面药学监护,达到营养支持目的.结论 临床药师在构建结直肠癌围术期营养药学服务模式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药学服务

    品管圈影响消毒供应中心精密器械返洗率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淑娟冯芸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降低精密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的器械前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后的器械为观察组,均抽取各类器械3 000件,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情况(精密器械、管腔类器械、复杂结构器械、锐器类器械)、护理质量情况(器械包装质量、服务态度、器械及时发放、器械及时回收).结果 观察组精密器械、管腔类器械、复杂结构器械、锐器类器械清洗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器械包装质量、服务态度、器械及时发放、器械及时回收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管理,不仅能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品管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护理质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孙铭涓张亚军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老年人体质类型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和广泛性焦虑测评量表(GAD-7)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和焦虑自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纳入617例样本,其中平和质206例(33.4%,206/617);占比最高的前3位偏颇体质分别是痰湿质112例(18.2%,112/617)、阳虚质99例(16.0%,99/617)、阴虚质82例(13.3%,82/617).气郁质、特禀质、血瘀质老年人群发生焦虑的概率较其他体质风险大.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气郁质、血瘀质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和质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本研究所调查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焦虑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平和质对焦虑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气郁质、血瘀质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焦虑状态相关性

    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刘青月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物理疗法(热敷+超声波+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理疗组,每组50例.两种干预方法均在6周内完成.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后12周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强度;采用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36项简短健康调查(SF-36)评估关节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针灸组与联合理疗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12周VAS评分、WOMAC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2周针灸组和理疗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刺和联合理疗(热敷+超声波+经皮神经电刺激)对KOA患者疼痛缓解、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针灸物理疗法膝骨关节炎疼痛功能生活质量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丁楷模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MD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M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干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心理评分、用药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38/60),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经过治疗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干预组的用药依从率88.33%(53/60)比对照组的71.67%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联合治疗MD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抑郁症状,增加治疗依从性,获得更佳的疗效,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

    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对手外伤患者神经阻滞满意度的提升评价

    张威村李栋园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将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应用于手外伤患者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中急诊创伤科收入接受手术的手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均分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处理时,在非压力监测状态下注射1.5%甲派卡因20 mL,其与试验组患者甲派卡因注射量完全一致.同时进行压力监测,在患者使用药物后,医务人员关注压力监测量表并保持注射压力在8 psi以下,带药物使用完毕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内的神经阻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神经阻滞效果方面表现更为满意,且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手外伤患者的神经阻滞过程中提高满意度,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局部麻醉压力监测神经阻滞手外伤

    两种不同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对比分析

    向奎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入路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椎体成形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X线暴露次数少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双侧组,并发症率高于双侧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3 d与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Cobb角变小,术后3 d两组血清ACTH、Cor、HMGB-1均提升,术后5个月两组JOA评分上升,ODI评分下降(P<0.05);两组术后7 d Cobb角、术后3 d ACTH、Cor、HMGB-1水平、术后5个月JOA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均较好,前者手术时间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后者并发症率更低.

    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入路双侧椎弓根入路并发症腰椎功能

    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创伤程度及脊柱功能的影响

    黄凯傅天水王春成
    124-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手术创伤程度及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单侧椎弓根入路)与B组(双侧椎弓根入路),各58例,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手术时长/C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率和术后残留背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C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比较,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相比,治疗后伤椎Cobb角度数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度数增高(P<0.05),两组之间椎体Coo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相比,治疗后ODI值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ODI值、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OVCF对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差异且都非常理想,但在创伤程度上,单侧入路具有C臂机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长短、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势,能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创伤程度脊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