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酚类暴露与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肾功能的影响

    张芾炜王文卓蔡晓敏王璐...
    1241-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双酚F(bisphenol F,BPF)、三氯生(tri-closan,TCS)暴露与基因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202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体检人群中,招募了 414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人群信息,采集其尿液样本.检测研究对象尿液样本中3种酚类暴露物(BPA、BPF和TCS)的内暴露水平.测定血清肌酐水平,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作为肾功能的指标.提取研究对象血液样本中的DNA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并进行基因组填补和质量控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影响eGFR水平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最后对显著性和提示性遗传位点进行位置和功能注释,进而探究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结果 通过高通量基因分型和基因型填补后,共得到414例样本的4 135 02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的基因型数据.在进一步鉴定中发现3个与BPA在影响肾功能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的SNPs位点(rs60391380、rs56108314和rs73082740),其位于4p16.3染色体区段并靠近ADRA2C 基因,其中最显著的是 rs60391380(β交互作用=-0.042,95%CI:-0.057~-0.028,P=1.565× 10-8),结合表观修饰推测该遗传位点可能与BPA发生交互作用,激活其调控元件的功能,上调ADRA2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肾功能.本研究还探寻到844个提示性BPA交互作用位点(P<5×10-6).在eGFR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与BPF存在交互作用的提示性位点52个,未发现显著性位点;对于TCS未发现存在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和提示性位点.结论 在人群中,BPA暴露与遗传变异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肾功能.未发现BPF和TCS暴露存在影响肾功能水平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酚类暴露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慢性肾脏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就寝时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曹祎武昱苏彬彬郑晓瑛...
    1250-1256,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及交互影响,为抑郁症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选取13 662名≥50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睡眠时长、就寝时段和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初步探索,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睡眠时长、就寝时段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性别和城乡的亚组分析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34.83%的中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状.睡眠时长<6 h、就寝时段异常(早于21:00或晚于23:00)均是抑郁症状的独立风险因素,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对抑郁症状的风险存在交互作用,就寝时段异常且睡眠时长<6 h抑郁症状风险最高(OR=1.32,95%CI:1.08~1.60).分性别、城乡的亚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及照护者应关注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抑郁症状睡眠时长就寝时段交互作用

    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彭辕罗曼君阮霄睿李柳萱...
    1257-1263,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的影响.方法 在湖南省内招募首次参与孕早期产检的孕妇以构建孕早期队列,通过问卷和病历系统收集信息,通过电话随访孕妇以监测LBW等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LBW的关联.采用分层分析评估关联的稳定性.结果 共纳入34 104对单胎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分析.新生儿中有3 020例被诊断为LBW,发生率为8.9%(95%CI:8.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围孕期主动吸烟(OR=1.428,95%CI:1.147~1.777)、被动吸烟(OR=1.128,95%CI:1.031~1.235)和饮酒(OR=2.297,95%CI:1.949~2.706)均是新生儿LBW的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吸烟与饮酒存在拮抗效应的交互作用(OR=0.117,95%CI:0.049~0.278).结论 母亲围孕期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LBW的发生风险有关,提示母亲围孕期应保持健康行为方式,以预防LBW.

    低出生体重吸烟饮酒交互作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Th1/Th2平衡偏移在苯并[a]芘宫内暴露与胚胎停育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李福星刘莎张嘉宇籍静茹...
    1264-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宫内暴露与胚胎停育的关联,以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平衡偏移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胚胎停育患者与正常妊娠但自愿人工流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245名).检测研究对象绒毛组织中 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7,8-dihydroxy-9,10-epoxy-benzo[a]pyrene,BPDE)-DNA 加合物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IL-1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a]P暴露与胚胎停育的关联,运用Bootstrap法分析Th1/Th2平衡偏移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BPDE-DNA加合物的中高暴露、高暴露水平发生胚胎停育的风险分别是低暴露水平的5.66倍(aOR=5.66,95%CI:2.00~16.01,P<0.001)、5.63倍(aOR=5.63,95%CI:1.97~16.14,P<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B[a]P对胚胎停育的总效应为1.220(0.501~1.939),Th1/Th2平衡偏移介导的中介效应为0.328(0.078~0.716),中介比例占26.89%.结论 B[a]P暴露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且Th1/Th2失衡发生Th1型偏移是B[a]P暴露致胚胎停育的中介变量.

    苯并[a]芘胚胎停育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平衡偏移中介效应

    西藏自治区某医院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病毒S区氨基酸变异特征分析

    徐琳莉袁筱婕张维璐李红燕...
    1270-1274,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西藏自治区某医院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分析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变异特点.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西藏自治区某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根据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 e 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阳性样本进行S区基因扩增及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 共纳入3 970名研究对象,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抗-HBs)和抗-HBc共检出8种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HBV感染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地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48例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分型结果显示D型39例、C型8例和B型1例,其中13例在S区的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西藏自治区为乙肝高流行地区,HBV基因型主要是D型,HBV S区的MHR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需积极开展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防疫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变异分析

    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李孟兰吴玉璘黄丽丽封婕...
    1275-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检测结果,为科学防控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1 061 396例(530 698对)育龄人群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江苏省育龄人群HBV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总阳性率为 4.49%,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总阳性率为35.82%,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HBsAg:趋势x2=542.665,P<0.001;HBsAb:趋势x2=727.147,P<0.001).不同检测年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民族、疫苗接种情况、户口的育龄人群HBsA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夫妇中,单独一方HBsAg阳性的占8.33%,其中50.67%的配偶HBsAb为阴性.结论 江苏省育龄人群HBV感染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10-2020年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HBsAb阳性率偏低,大部分育龄人群属于HBV易感人群,尤其是在单独一方HBsAg阳性的家庭中,>50%的配偶HBsAb为阴性,建议及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HBsAb保护率.HBsAg阳性率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相关,需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2013-2022年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卓凌云曹洪杜柯楠张雨...
    1281-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自贡市结核病就诊延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22年自贡市14 807例结核病患者的病案信息,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13-2022年就诊延迟率变化趋势,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就诊延迟率变化均呈上升趋势,20~<60岁和≥60岁年龄组就诊延迟率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20-2022年,患者来源为追踪、直接就诊、推介、其他来源,以及结核性胸膜炎的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风险更高(均P<0.05).学生、家政及待业、工人及民工、主动发现、病原学结果阴性、富顺县、贡井区的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风险更低(均P<0.05).结论 2013-2022年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可能与职业类型、患者来源、诊断分型、病原学结果和年份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结核病疾病监测就诊延迟Joinpoint回归

    2014-2023年南宁市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梁夏楠梁长威徐斌阳世雄...
    1287-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南宁市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PHEE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小学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3年南宁市水痘发病资料和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移动平均预警方法识别水痘流行期,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小学水痘PHEEs疫情特征,采用逐步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水痘突发疫情持续时间和各流行期内PHEEs起数和疫情总病例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4-2023年南宁市共报告116起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流行期(66.38%),不同流行期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位持续时间(H=1.62,P=0.204)和疫情中位病例数(H=1.69,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小学总发病率(5.82%)高于其他类型学校(x2=646.04,P<0.001);县镇小学的疫情持续时间(F=4.02,P=0.021)、疫情平均病例数(F=4.54,P=0.013)、涉及班级数(F=9.36,P<0.001)最高;城市小学疫情涉及人数(F=28.06,P<0.001)最高.疫情首次报告病例数(β=0.84,P=0.006)、单起疫情病例数(β=0.16,P=0.048)和涉及班级数(β=1.21,P=0.004)是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流行期内疫情总起数及疫情病例总数与首起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疫情总起数:β=0.08,P=0.029;疫情病例总数:β=6.16,P=0.001),与流行期内疫情平均时间间隔呈负相关(疫情总起数:β=-0.21,P<0.001;疫情病例总数:β=-8.14,P=0.001).结论 在水痘流行期应重视小学水痘疫情的防控,提高对校园水痘聚集疫情监测的敏感度,减少班级间传播可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同时应加强流行期异常信号识别(首起疫情持续时间、疫情间隔时间),以及时评估整体暴发水平.

    水痘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期

    Joinpoint回归模型在2005-2023年青海省流行性感冒发病趋势的应用

    覃胜林赵金华邓萍张阳...
    1295-130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3年青海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高原地区特异性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导出青海省流感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的发病率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价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发病特征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23年青海省累计报告流感病例31 156例,西宁市和海东市累计报告流感病例占全省的77.59%(24 174/31 156);2005-2023年青海省总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为31.18%(t=4.780,P<0.001);年发病率在性别趋势变化上呈平稳态势;0~<5岁组、5~<15岁组、15~<25岁组、25~<60岁组和≥60岁组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3.45%、31.20%、27.30%、27.31%和34.61%,所有年龄组发病率均以2021年为转折点,在转折点前缓慢上升,在转折点后急速上升.结论 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21年后快速增长,目前处于高发态势,应全面优化医疗资源调配,重点防控地区以西宁市、海东市为圆心向四周辐射;<15岁和≥6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流感监测预警,同时积极推动该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Joinpoint回归分析

    2017-2023年青海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的时空分析及预测模型比较

    姜雨淇龙江赵金华张华一...
    1301-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OIDD)流行情况与变化特点,为2024年青海省OIDD发病率提供预测.方法 以2017年1月—2023年12月青海省OIDD的月发病率和年发病率为原始数据,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青海省年发病率进行地图可视化,使用GeoDa 1.16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R 4.3.1软件建立青海省OIDD 的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Holt-Winters)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on,NNAR)模型、指数平滑空间状态(trigonometric seasonality,Box-Cox transformation,TBATS)模型、先知模型.根据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结果 除Holt-Winters模型之外,各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捕捉发病率趋势,其中NNAR模型训练集的MAE为0.90、RMSE为1.25、MAPE为16.43,在TBATS等模型中表现最好;NNAR模型测试集除RMSE值大于SARIMA模型和TBATS模型外,MAE和MAPE值均小于其他模型,总体而言预测性能最佳.因此,可基于NNAR模型对2024年青海省OIDD发病率做出预测,为高海拔地区的疾病预防策略做出启示.结论 2017-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为OIDD的高发地区.模型预测中,NNAR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结合各地区时空特征和流行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神经网络自回归模型模型预测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先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