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4-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

    王素贤蒋帅赵要军段彦然...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4-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人群伤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2004-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提取年龄、性别和城乡伤害类别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结果 2004-2021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4.43%,P<0.001).非故意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12%,P<0.001),其余4个伤害类型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5.44%、-4.16%、-5.87%和-3.24%,均P<0.001).从年龄组看,0~<15岁、15~<65岁和≥65岁年龄组首位伤害死因分别是溺水、道路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65岁非故意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82%,P=0.033).从人群类型看,男性道路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每年均高于城市,且农村男性是死亡率最高的群体.结论 2004-2021年我国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65岁老年人和农村人群是伤害死亡率防控的重点人群.

    伤害死亡率趋势分析Joinpoint回归

    中国分地区人口死因状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陶梦梦田纬李坤坤曹文君...
    256-26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各地区人口死因现状,研究各疾病死因的变化趋势,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比2010、2015、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死因顺位,编制全死因寿命表以及去死因寿命表.计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减寿率等指标,并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 各地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各地区期望寿命年均增长0.32、0.34和0.31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各地区死因前5位.恶性肿瘤是东部地区死因首位,而脑血管病是中部地区的死因首位.心脏病寿命损失率在各地区都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部地区≥85岁年龄组心脏病寿命损失率已达49.50%;呼吸系统导致的寿命损失率逐年降低,但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对西部地区的寿命影响最大;伤害导致的寿命损失率在≥75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结论 各地区人口期望寿命逐步增加,但心血管病导致的寿命损失率在持续升高,且伤害对老年人群的寿命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疾病对不同地区寿命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地区的老年人制定有针对性地疾病防治策略.

    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趋势

    1990-2019年中国慢性肾病发病趋势及预测

    孙科倪帅虎郑卿勇罗小峰...
    26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肾病的发病时间趋势,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预测2020-2034年中国慢性肾病的发病情况,为慢性肾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慢性肾病发病趋势变化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 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不同性别慢性肾病发病率的影响;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方法预测2020-2034年不同性别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全人群和男、女性慢性肾病标准化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0.30%、0.30%、0.29%,均 P<0.001),女性在 1993-1996 年(APC=-0.54%,P=0.073)无规律变化,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发病率,但近年男性发病率增长速度远高于女性.中国慢性肾病发病率变化受年龄、时期、队列因素影响(均P<0.001),慢性肾病发病风险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60岁之后明显上升;在1995年之后随时期持续上升;在2005年之前随出生队列上升,在2005年之后随出生队列下降.2020-2034年中国慢性肾病标化发病率和发病人数预计呈上升趋势,且男性增长幅度高于女性.结论 1990-2019年中国慢性肾病发病率和发病人数总体不断升高.建议加强对老年人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防护和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和健康检查.

    慢性肾病发病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张红梅张宁孙玉娇张洲...
    269-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机器学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1 284例T2DM患者的资料,将数据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随机森林、XGBoost模型对数据建模并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性能最高,训练集的AUC值为1.0,测试集的AUC值为0.783(95%CI:0.660~0.894),模型筛选出T2DM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19个重要变量,如受教育时间、年龄、胰岛素敏感指数、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骨代谢异常等.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可以协助医务人员准确识别T2DM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机器学习

    南京市老年体检人群空腹血糖轨迹与新发心血管病的关联

    陈荃杜金玲洪忻
    27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京市老年人群(≥65岁)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轨迹和新发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结局事件的关联.方法 从南京市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 079人纳入研究队列,采用群组化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构建2018-2020年FPG指标(FPG取其对数使其服从正态分布)随年份变化的轨迹并分组,随访该人群2021年CVD的发病情况,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轨迹组和新发CVD的关联.结果 该人群的FPG轨迹最终分为低水平组(5 635,79.6%)、中水平组(1 201,17.0%)和高水平组(243,3.4%).随访期间共有CVD结局事件70例,其中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新发病例数分别占该组人数的0.83%、1.42%、2.47%,发病率随着FPG轨迹水平升高而增加(趋势x2=8.75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50,P=0.01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组的CVD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96倍(95%CI:1.27-6.92).结论 老年人群较高水平的FPG轨迹和较高的CVD发病风险相关,FPG值偏高会增加CVD的发病风险,应及时干预,以实现早期预防CVD的目的.

    老年人群空腹血糖轨迹心血管病队列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老年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风险评估模型

    张海鑫张一方谢芷兰张纹菱...
    284-289,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老年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风险评估模型,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1319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身体疾病、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生理指标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利用R 4.1.3软件构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XGBoost模型,并计算模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评分、AUC值及其95%CI.结果 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XGBoost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57.79%、77.89%、80.40%,特异度分别为 78.17%、60.41%、61.42%,AUC 分别为 0.746(95%CI:0.698~0.794)、0.755(95%CI:0.708~0.802)、0.756(95%CI:0.709~0.803).结论 XGBoost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MCI风险评估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XGBoost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对可能肌少症影响的队列研究

    梁博魏玥裴丽君
    290-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中老年人(≥45岁)睡眠时长对可能肌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以便降低可能肌少症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测量握力和重复5次起坐时间判断是否患可能肌少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和2013年收集到的7 075名未发生可能肌少症的中老年人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人群至2015年,构建动态队列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农村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长与其可能肌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与睡眠时长为8~<9 h的农村中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长<6 h、6~<7 h、7~<8 h和≥9 h的中老年人可能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 22%(HR=1.22,95%CI:1.07~1.39,P=0.003)、17%(HR=1.17,95%CI:1.01~1.35,P=0.037)、18%(HR=1.18,95%CI:1.02~1.35,P=0.022)和 16%(HR=1.16,95%CI:1.02~1.33,P=0.028).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睡眠时间的缩短(<9 h)农村中老年人患可能肌少症的风险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对于45~<60岁中年人,相较8~<9 h睡眠时长,睡眠时长<6 h、6~<7 h和7~<8h的中年人可能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95%CI:1.01~1.46,P=0.041)、23%(HR=1.23,95%CI:1.02~1.48,P=0.033)和 30%(HR=1.30,95%CI:1.08~1.56,P=0.005);与8~<9 h睡眠时长相比,女性中老年人睡眠时长<6 h发生可能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了 27%(HR=1.27,95%CI:1.06~1.52,P=0.010),男性中老年人睡眠时长≥9h发生可能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了 21%(HR=1.21,95%CI:1.01~1.46,P=0.045).结论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均会增加可能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并且存在年龄差异,优化睡眠时长可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可能肌少症睡眠时长队列研究中老年人农村

    基于心理健康维度的农村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测算——多状态马尔科夫模型

    王重建胡泽江凤刘晓田...
    298-30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农村老年人基于心理维度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LE)和健康预期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HLE),以便提出延长农村老年人LE和HLE的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河南农村队列"基线和随访调查数据,通过多状态寿命表法分年龄性别计算农村≥60岁老年人群的LE和HLE.所计算的HLE指标包括无抑郁或焦虑症状预期寿命(depression-or anxiety-free life expectan-cy,DAFLE)、无抑郁症状预期寿命(depression-free life expectancy,DFLE)和无焦虑症状预期寿命(anxiety-free life expectancy,AFLE).结果 60 岁总人群的 DAFLE、DFLE 和 AFLE 分别为20.081 5 岁、20.230 1 岁和20.435 2岁,分别占 LE 的 95.85%、96.28%和 96.99%;60 岁男性的DAFLE、DFLE 和 AFLE 分别为 18.076 8 岁、18.012 8 岁和 18.166 5 岁,分别占 LE 的 96.70%、97.10%和97.41%;60岁女性的DAFLE、DFLE和AFLE分别为22.811 6岁、23.325 3岁和23.492 2岁,分别占LE的95.33%、95.59%和96.57%.结论 农村老年女性HLE/LE值低于男性,提示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对女性生命质量的影响大于男性.

    健康预期寿命抑郁焦虑多状态寿命表法多状态马尔科夫模型

    中国中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金鑫梁晨郭帅郑晓瑛...
    30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45岁)白内障手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跟踪12 522名中老年人队列白内障手术发生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白内障手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12 522名中老年人参加2011-2018年的连续4轮随访,7年期间白内障手术发生率为2.89%,其中≥60岁老年人7年期间白内障手术发生率为5.34%,呈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年龄较大、女性、远视力或近视力较差、患有糖尿病、教育程度较低、家庭人均周支出较低均与白内障手术发生的增加显著关联(OR=1.072,95%CI:1.071~1.074,P<0.001;OR=1.141,95%CI:1.108~1.176,P=0.030;OR=1.587,95%CI:1.531~1.646,P<0.001;OR=1.445,95%CI:1.394~1.499,P<0.001;OR=1.474,95%CI:1.417~1.533,P<0.001;OR=0.867,95%CI:0.840~0.895,P=0.002;OR=0.982,95%CI:0.966~0.997,P=0.019),对风险人群如≥ 60 岁和远视力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分析中有相似的结果,但社会经济因素已不再是白内障手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个体的人口特征和慢性病患病情况明显影响白内障手术发生率,相关部门推广的眼保健项目有助于减少社会经济因素对接受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可及性综合考虑健康状况和眼健康服务对白内障手术促进计划至关重要.

    中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发生率影响因素队列研究

    内蒙古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苗宇闫涛张子英郭淑怡...
    310-31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合内蒙古地区CHD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地区6个盟市开展调查,每年随访1次,直至2021年12月.基线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史及治疗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随访调查包括心血管健康状况及临床终点事件收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D的发病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37 726名研究对象,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增龄(HR>1.00,P<0.001)、吸烟(HR=1.20,P<0.001)、饮酒(HR=1.41,P<0.001)、超重或肥胖(HR=1.19,P<0.001)、高血压(HR=1.41,P<0.001)、糖尿病(HR=1.22,P<0.001)、血脂异常(HR=2.20,P<0.001)为CHD发病的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HR<1.00,P<0.001)、非重体力劳动类型(HR<1.00,P<0.001)为CHD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内蒙古地区,增龄、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为CHD发病的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非重体力劳动为CHD发病的保护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响因素高危人群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