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四年级学生近视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张宪李天浩王卫东胡以松...
    869-875,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近视检出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方法 从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小学队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26 373人.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近视检出率差异,并利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近视检出率的因素.结果 小学四年级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2.11%,女生的近视检出率(56.38%)高于男生(48.20%)(x2=176.597,P<0.001);城镇户籍学生的近视检出率为55.71%,比农村户籍学生(48.59%)高7.12%(x2=133.790,P<0.001).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城乡学生近视检出率影响因素不同,是否参加体育兴趣班(OR=0.83,95%CI:0.74~0.93,P=0.001)、与父母同住情况(OR=1.21,95%CI:1.07~1.38,P=0.002)对农村学生近视检出率的作用显著;年龄(OR=0.91,95%CI:0.84~0.98,P=0.014)、是否为独生子女(OR=1.09,95%CI:1.01~1.18,P=0.030)、认知水平(OR=1.09,95%CI:1.01~1.18,P=0.032)、家庭经济条件(OR=1.23,95%CI:1.03~1.47,P=0.020)对城镇学生近视检出率作用显著.结论 科学控制学生近视风险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家庭及其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城乡差异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四年级学生近视睡眠时间

    中国四年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王卫东马睿泽唐丽娜毛延新...
    87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小学队列的基线调查数据,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中国四年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tata 18.0软件,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四年级学生抑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学生抑郁的影响.结果 四年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5.23%.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测试水平(中:低,0R=0.71,95%CI:0.61~0.83,P<0.001;高:低,OR=0.65,95%CI:0.52~0.81,P<0.001)、学业成绩(中:低,OR=0.77,95%CI:0.66~0.88,P<0.001;高:低,OR=0.61,95%CI:0.51~0.74,P<0.001)、学业压力(中:低,OR=1.33,95%CI:1.15~1.53,P<0.001;高:低,OR=1.78,95%CI:1.47~2.14,P<0.001)都会影响学生患抑郁症的风险.而在学校和家庭层面,良好的父母关系(坏:好,OR=1.53,95%CI:1.32~1.78,P<0.001)、师生关系(好:不好,OR=0.81,95%CI:0.71~0.93,P=0.002)及同伴关系(好:不好,OR=0.78,95%CI:0.68~0.89,P<0.001)均能独立降低其抑郁风险.结论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乃至同伴因素均对学生抑郁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此,应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协同发力,以期缓解学生抑郁程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抑郁风险青少年心理健康四年级学生

    中国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申艳芳胡晨蕾王卫东毛延新...
    884-889,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超重/肥胖的因素.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小学队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纳入分析的四年级学生共29 996人.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结果 四年级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2.4%,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3%和1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男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OR=2.60,95%CI:2.43~2.78,P<0.001),分别为 29.2%和 14.6%;11 岁组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低于10岁组(OR=0.81,95%CI:0.76~0.87,P<0.001),分别为20.9%和23.8%;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OR=1.45,95%CI:1.31~1.60,P<0.001),分别为23.7%和15.3%;独生子女的超重/肥胖率高于非独生子女(OR=1.42,95%CI:1.33~1.52,P<0.001);有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低于无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OR=0.74,95%CI:0.69~0.79,P<0.001);不吃早饭的频率越高,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吃油炸/烧烤/膨化食品的频率越高,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结论 学校应科学指导四年级学生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饮食,促进学生主动增加体育运动时间.应加强对男学生,城市就读学生,独生子女等高危人群关注和精准预防.

    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体育运动健康饮食

    中国10~11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基于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小学队列的证据

    胡以松李家童韩佳妤汪媛...
    890-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10~11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同时探讨贫血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据,其中有完整血红蛋白的学生样本量为17 695人.贫血的判定基于指尖血的血红蛋白结果,并按照调查学校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进行了调整.社会经济相关因素数据均来源于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中国10岁、11岁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0.61±11.32)g/L和(131.88±11.85)g/L,10岁组和11岁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78%和6.28%.男生和女生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1.52±11.62)g/L和(130.96±11.60)g/L,男生和女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41%和6.64%.城市户口学生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32.02±11.32)g/L,高于农村户口学生(130.70±11.78)g/L;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04%和7.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村户口学生贫血的风险较高[OR(95%CI)=1.26(1.09~1.46),P=0.002],而 11 岁组学生[OR(95%CI)=0.85(0.75~0.96),P=0.010]、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父母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患贫血的风险较低(均OR<1.00,P<0.05).结论 中国10岁和11岁学生贫血患病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且贫血患病率在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学生中存在差异,贫血的防治更需要重视脆弱人群的分布情况,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小学生血红蛋白贫血

    中国四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身心影响因素

    唐丽娜刘金宝时嘉豪李佳芮...
    896-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四年级学生睡眠量与质的状况及群体差异,探索影响学生睡眠时长和质量的身心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数据库中重要变量完整的23 717名年龄为10~11岁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具体睡眠时长和自评睡眠质量的身心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四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长均值为9.26 h,自评睡眠质量为好的学生占88.56%.BMI分类、生病频率、抑郁程度、吸烟、饮酒、食用烧烤/膨化/西式快餐食品、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和吃早饭频率会影响睡眠时长(均P<0.05).而性别、自评健康等级、生病频率、饮酒、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和吃早饭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均P<0.05).结论 我国学生中有一部分睡眠平均时长<10 h,但大部分自评睡眠质量良好,不同的身心因素与健康行为对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化.

    睡眠质量睡眠时长身心因素小学生

    产时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对母婴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影响

    张佩丽胡鹏郭静宜林华亮...
    90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母体产时发热体温峰值和发热持续时间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以产时发热(母体体温≥37.5℃)为暴露因素,分别以发热峰值Tmax(产时能记录到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t(从首次记录发热到首次记录正常体温或分娩为止的时间),发热复合变量v[v=Tmax-37 ℃/100×t]分组.比较新生儿围产期不良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惊厥、颅内出血等)和孕产妇围产期不良结局(包括母体手术产、产后出血、手术切口感染、产褥期败血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体产时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与母婴围产期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197例研究对象,其中307名(13.9%)产妇在分娩期间出现发热.与非发热组相比,发热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升高.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热峰值每增加1℃,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1.204倍(OR=2.204,95%CI:1.691~2.423),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88.3%(OR=1.883,95%CI:1.581~2.242);发热持续时间每增加60 min,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28.4%(OR=1.284,95%CI:1.178~1.400),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 29.4%(OR=1.294,95%CI:1.183~1.414);发热复合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55.4%(OR=1.554,95%CI:1.359~1.777),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增加 49.4%(OR=1.494,95%CI:1.298~1.720).结论 随着发热峰值的升高,发热持续时间增加,发热复合变量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体手术产发生风险均增加.

    产时发热发热峰值发热持续时间母体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母体手术产

    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在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叶盛杨月卢雪蕾刘辉...
    909-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分析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基于立意抽样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南京市8个监测区10 178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及其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南京市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检出率为16.63%.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自伤行为、学业满意程度、校园欺凌、学段和饮酒史是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AUC大于决策树模型(0.828:0.787,Z=11.153,P<0.01).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决策树模型.应重点关注自伤行为、学业满意程度、校园欺凌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共病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抑郁焦虑共病决策树模型

    甘肃省6~12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因素及不同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比较

    徐利花费秀兰陈发青李青林...
    917-92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6~12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因素,探讨适宜的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方法 根据甘肃省2019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选择碘营养适宜的武威市凉州区和平凉市崆峒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非寄宿制6~12岁儿童(地区、性别比例均衡),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尿碘和所在家庭食用盐盐碘.分析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因素,比较体质容积指数(body mass volume index,BMIV)、体表面积容积指数(body surface area volume index,BSAV)、体重身高容积指数(weight height volume index,WHVI)、身高容积指数 1(height volume in-dex1,HVI1)和身高容积指数2(height volume index2,HVI2)对甲状腺容积校正的效果.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甲状腺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7,P=0.403).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身高、体重、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年龄、尿碘与甲状腺容积均呈正相关(均P<0.001).其中,BSA与甲状腺容积相关性最强(r=0.787).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BSA对甲状腺容积整体分布均有影响.通过身高、体重与校正后甲状腺容积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SAV可最大程度减小身高、体重对甲状腺容积的影响.结论年龄和BSA均影响甲状腺容积.BSAV对儿童甲状腺容积校正效果较好,建议将其作为儿童甲状腺容积的评价指标.

    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因素校正方法

    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藏族及其他民族血压分布及患病情况对比分析

    杨丽夏宇唐铭婧何利平...
    922-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藏族和其他民族居民的血压分布及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高原人群的高血压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海拔≥2 500 m的建塘镇、小中甸镇以及海拔<2 500 m的五镜乡、金江镇等4个乡镇作为调查点.抽取1 549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民族居民血压水平分布及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海拔人群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结果海拔≥2 500 m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2 500 m组(P=0.002).藏族居民平均收缩压水平比汉族居民高5.29 mmHg(P<0.001).海拔<2 500 m组的藏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同等海拔条件的其他民族(P<0.017),但海拔≥2 500 m组的藏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同等海拔条件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均P<0.017).不同海拔条件的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藏族与海拔之间对高血压患病风险有负向交互作用.居住在海拔≥2 500 m组居民与海拔<2 500 m组相比,有更多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结论 随海拔升高,汉族及其他民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增加.藏族对于高原及不同海拔的血压变化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海拔藏族高血压血压分布对比分析

    山东省居民尿钠钾水平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郭瑞张丙银徐春晓董静...
    929-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居民尿钠钾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2019年在山东省选取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随机点尿采集.通过Tanaka公式以点尿估计24 h尿钠钾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4 h尿钠钾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血压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及关联模式,并按年龄、性别和是否服用降压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3 280人,24 h尿钠、尿钾及尿钠钾比为(4.12±0.95)g/d、(1.70±0.39)g/d 和(2.51±0.69).24 h 尿钠升高 1 g/d,收缩压升高 1.221 mmHg(95%CI:0.611~1.830,P<0.001)、舒张压升高 0.612 mmHg(95%CI:0.201~1.023,P=0.004),24 h 尿钾升高 1 g/d,收缩压降低 2.297 mmHg(95%CI:-3.797-0.796,P=0.003)、舒张压降低 1.159 mmHg(95%CI:-2.171~-0.147,P=0.025).与尿钠钾比<2.0组相比,≥2.9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 37%(95%CI:1.062~1.769,P=0.015),收缩压升高 3.047 mmHg(95%CI:1.470~4.624,P<0.001),舒张压升高1.796 mmHg(95%CI:0.734~2.859,P=0.001).除性别和尿钾与收缩压的关联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15),其他指标无交互作用.结论 随尿钠升高、尿钾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随机点尿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评估高血压患病风险具有一定科学性.

    尿钠钾排泄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