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电子对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电子对抗
舰船电子对抗

周晓群

双月刊

1673-9167

jcdzdk@163.com

0514-87807164

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204信箱6分箱

舰船电子对抗/Journal 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与海军舰船电子对抗有关的基础理论、科技成果、工程设计和应用以及国内外发展信息,包括ESM、ECM、ECCM、低空反导雷达系统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器件、新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OCP理论的船舶导航雷达海杂波抑制算法研究

    陈文瑞罗宇轩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降低海杂波对船舶导航雷达工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SOCP)理论的杂波抑制算法.针对传统的实系数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组无法保证通带群延时(小数)精度的问题,通过将初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对偶问题进行求解,利用SOCP理论的分布式计算优势,稳定有效地求取其局部最优点,同时用重构的海杂波样本反复训练理论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SOCP理论可以更好地重构信号检测模型,大幅抑制海杂波的影响,提高船舶导航雷达的目标检测能力.

    船舶导航雷达海杂波凸优化局部最优杂波抑制

    基于多核PC的软件雷达信号积累和恒虚警处理研究

    徐文利邵正途易凡孟浩...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累的本质是提高信噪比,以利于信号检测;恒虚警率处理的本质是在保证一定检测概率的基础上,用一个自适应门限代替固定门限,以保持虚警率的恒定,同时减小后端处理的压力,二者都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化雷达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雷达视频信号的积累和恒虚警率处理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率处理的仿真模型,然后对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率处理的运算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采用集成性能原件(IPP)算法库和常规计算方法对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处理的运算时间进行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实际软件实现,表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软件实现积累和恒虚警率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多核PC软件化雷达非相参积累恒虚警率集成性能原件(IPP)算法

    基于FPGA可重构技术的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张陆唯赵荣琦徐恺
    67-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重构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资源共享、可灵活重构特征的信号检测系统.基于MicroBlaze设计了重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FPGA内的局部动态重构.利用可重构的数字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滤波,提高FPGA器件的硬件资源利用率.采用幅度自相关累加技术提高信号检测准确率,同时信号检测模块可以选择不同的自相关累加数进行重构.设计的可重构信号检测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的信号检测需求.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重构滤波器幅度自相关累加

    基于波达时间的多平台有源定位算法性能分析

    李林宋明翰居易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源定位作为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未来多基地以及编队协同背景中具备较大地研究意义.以多平台为基础,研究了一发多收下基于波达时间的有源定位算法,并对算法的效果与精度进行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对比并验证了多种环境参数对算法的定位性能影响,为多平台有源定位等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波达时间多平台有源定位

    Attention U-Net在雷达信号图像化分选中的应用研究

    郭立民张鹤韬莫禹涵于飒宁...
    78-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信号分选的挑战,采用改进的U-Net网络结合注意力机制提出新的分选方法.首先,将脉冲描述字转化为图像序列以适应深度学习处理.通过优化U-Net架构,融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模型对关键脉冲特征的识别与提取能力,实现像素级分类.通过此方法,系统能够精准搜索并归类所有雷达脉冲.实验证明,在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中,该方法显著提升了雷达信号分选准确率,提供了一种应对强干扰环境下的高效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成果证实了 Attention U-Net在雷达信号智能分选中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雷达信号分选U-Net网络注意力机制脉冲描述字

    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海面目标检测

    黄胜彬潘大鹏陈涛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海面目标的检测概率,提出一种多维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时域的基础上,提取赫斯特(Hurst)指数和信息熵(IE)2种特征.其次,在频域的基础上,提取频域方差与均值比(FVAR)作为特征.然后,在时频域的基础上,提取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后的时频图作为特征.最后,使用2支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别训练一维特征和二维特征,之后联合2支网络,得到最终的目标检测结果.进一步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作对比,结果显示在相同训练条件下,所提方法的计算时间缩短40%以上.

    海杂波目标检测特征融合

    一种波导矩圆模式变换器设计

    袁士涛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航管雷达大口径反射面天线、馈线系统中,矩形波导和圆形波导的模式转换过程一直避免不了.而传统的渐变式波导矩圆模式变换器尺寸过长,不够紧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雷达馈源的体积.运用微波射频仿真软件AN-SYS HFSS设计了一款短小紧凑的波导矩圆模式变换器,仅通过在矩形波导和圆波导过渡段之间加载两级台阶变换,即可实现矩形波导TE10模式到圆波导TE11模式的模式变换.通过后期的实物加工测试,验证其电性能良好,波导端口电压驻波比(VSWR)<1.05,插入损耗<0.01 dB,很好地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其结构简单、紧凑、易加工,电性能良好,在航管雷达馈线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模式变换器ANSYSHFSS台阶变换

    液冷热沉板对某型热阻测试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倪明侯世红
    96-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流法作为测试接触热阻的主流方法,被国内外各类院校、实验室等广泛应用.诸多同类型测试平台的搭建主要依照美国国家标准ASTM D5470-06中的实验设备,该类型设备中常以恒温水箱及热沉板作为低温端冷却源,其中热沉板作为与测试体直接接触导热的系统热沉端,其良好的热交换能力及均温性能对热阻测试系统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为提升热阻测试系统测量性能,某型热阻测试系统研发过程中,设计了一款新型低温热沉板,对其流道构型进行了优化.针对该型热沉板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分析测试系统的系统误差,拆解误差因子,进行数值计算等方式量化了热沉板流道设计对测试体均温性、误差因子及系统总误差的数值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沉板进液流量3 L/min,热源功率200 W工况下,优化后的热沉板较传统构型热沉板,均温性提升38.7%,系统误差最高可降低13.9%.

    热流法热沉板均温性系统误差

    大功率超宽带高平坦度定向耦合器设计

    张大伟昌建军王慧丽张峰平...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带大功率射频发射系统中的保护电路需要实时采集准确的射频信号.宽带大功率耦合器作为保护电路的关键器件,其耦合度的平坦度、方向度指标对保护电路采集射频信号的准确性起到关键影响.采用同轴结构的定向耦合器具备极小的插入损耗,在接入射频通路后对通过功率影响极小.通过在拟合网络中采用传输线变压器谐振回路实现宽带高平坦度定向耦合.实测结果表明在80 MHz~1 000 MHz频段的5 000 W以上量级的大功率定向耦合器中,其耦合度为50 dB时,平坦度≤±0.3 dB,方向度>20 dB,耦合端口电压驻波比(VSWR)≤1.25,主通路插入损耗≤0.1 dB,主通路VSWR≤1.10.

    定向耦合器耦合度平坦度保护电路方向度传输线变压器

    基于UCC28180的APFC电路设计

    耿嘉孙超
    109-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能够改善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在电网电流中产生的高次谐波污染,从而提高电路系统对电能的利用率.而基于Boost拓扑且工作于连续导通模式(CCM)的PF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中.采用控制器UCC28180进行单向有源PFC电路设计,首先对电路原理图进行设计,然后针对设计需求进行参数计算,再次依据控制理论对电路进行控制系统建模、环路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设计的可行性.

    功率因数校正UCC28180环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