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参考
基础教育参考

陈海东

半月刊

1672-1128

010-66096163 66033272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基础教育参考/
查看更多>>《基础教育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是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各级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各界人士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488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128,邮发代号82-12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力求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优质发展服务,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瞭望世界的窗口、教育科研的资源、决策管理的参谋、借鉴参考的平台。本刊具有资料保存价值。本刊特色: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特色,国内外信息并重,突出可借鉴性,力求为我所用,具有前瞻性,内容上分层次,能适合管理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同口味,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经验的权威刊物。本刊大力推介国内外办学经验和教改动向,直面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有所借鉴,成为他们获得权威、鲜活、前卫、及时和可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最新动态的独特窗口,同时为中外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固定与灵活工时结合制探究

    王强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教学工时过长是各国中小学教师负担表面成因,而相对固定的"八小时五天工作制"是其深层根源所在.精减相对固定的学校常规工作时间并构建灵活可选择的创新工作时间,形成固定与灵活工时结合制工作模式,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关键.文章基于常规工时与兼职工时国际数据,论述了我国实行中小学教师"4+(1+1)"四天固定与两天灵活工时结合制的合理性,分析了结合制的关键是"师资—课程—生源"在固定与灵活时间之间延续且异质组合,并探讨了结合制的第二方案,即"6(6.5)+(1.5+1.5)小时"固定与灵活工时结合制的国际适用性.这种创新的工时制对于促进教师减负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师灵活工时八小时五天工作制固定与灵活工时结合制工作负担

    教育高质量发展下新任教研员职业角色转换的挑战及策略

    张蓁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研工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专业支撑作用,其中新任教研员队伍建设对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深圳10名市区级教研员的深度访谈发现,选择教研员职业的主要动因包括教学深研和创新的高质量诉求、行政与专业协同发展的选择、教研梯队培养与发展的影响等,在他们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定位与认知转变带来的职业发展迷茫、统筹与管理协调不足带来的压力、示范与专业引领欠缺带来的困惑等挑战.在新任教研员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除了个体的积极适应与转变外,亟需打造集学习力、服务力和合作力"三位一体"的组合系统,帮助新任教研员成长为教育家型教研员,为其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盾.

    教研员职业角色角色转换高质量发展质性研究

    试论普通高中课程的学术性与社会化走向——基于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经验

    岳鑫杨明全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了由重知识到重实践、再到两者融合的动态过程,总体上表现出动态性、系统性、民主性的主要特征.通过打破年级的"葛雷制"模式,开展全、精、深、广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校内外联合培养,构建了美国学术性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高中课程体系.结合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需以系统性教育改革观落实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基础课程,突出专业课程的精深度,兼顾语言和人文素养的训练,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联动社会力量培育学生.

    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科技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英才教育

    2017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王碧梅郭怡睿张琦
    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依据,而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课程内容,发现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继承了2017 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30 个学习内容,合并了10个,表述上精简了11个,新增了 18 个,概念描述上进行精准修改的有 14 个,调整了学习内容所属概念的有 15个,删除了 39 个,知识上体现进阶的有 31 个.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版课标在内容广度和深度上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难度上,2022 年版相较于2017年版有所提升.因此科学教育人才培养可以从核心概念统帅大单元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加强核心素养教学,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突出探究实践,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结构核心素养核心概念

    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理路

    郑小军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研究基于新时代背景,厘清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应坚持的实践路径,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作出系统阐释,对现实中常见的认知和实践偏差进行深入辨析.研究认为,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公平与质量相统一的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发展,应注重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发展.因此,不能忽视乡村振兴大背景,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视为单纯的教育缩差;不可割裂质量与公平关联,无视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而将新时代公平水准降格;不应背离人的全面发展宗旨,走实用功利的应试淘汰的老路;不宜刻板化理解优质均衡,忽视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发展.应更加重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融合发展,促成城乡义务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多样特色发展.

    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美国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前沿进展——以魔力学校AI平台为例

    洪明刘晓笨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教育领域,其中AI辅助教学成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途径.魔力学校(Magic School AI)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先锋,通过生成式AI技术,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创新的教学和学习体验.该平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用学习设计理念和知识深度模型,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学习、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促进有效沟通与协作方面.然而,随着AI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数据隐私、技术偏见和用户接受度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予以解决.魔力学校AI平台的成功经验,对于人工智能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全球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AI辅助教学的宝贵经验和启示,促进了对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魔力学校建构主义通用学习设计知识深度模型

    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创造力——第十届全国创造力学术研讨会综述(下)

    白新阳刘芯田陈璐萍陈芊...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十届全国创造力学术研讨会集中讨论了创造力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人工智能(AI)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先进技术,深入探讨了创造力在个体和团队层面的认知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揭示了个体创造力的神经基础和团体创造力的合作基础,详细分析了影响创造力的各种因素,从脑部活动的动态变化到团队协作中的神经机制.在AI与创造力的关系方面,会议讨论了几个重要议题,其中包括:公众对AI的焦虑,涉及AI可能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对AI替代人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忧虑;探讨了AI与人类组成的虚拟团队在创造力协作中的潜力,分析了这种跨界合作如何促进创新以及面临的挑战;讨论了AI对创造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何利用AI进行创意生成的质量评估和优化,以及AI评价在创意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此次研讨会不仅提供了对创造力认知神经机制的新理解,还为AI在创造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深刻见解.通过对这些前沿话题的全面探讨,会议为未来创造力研究和AI应用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创造力认知神经科学AItDCSfN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