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参考
基础教育参考

陈海东

半月刊

1672-1128

010-66096163 66033272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基础教育参考/
查看更多>>《基础教育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是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各级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各界人士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488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128,邮发代号82-12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力求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优质发展服务,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瞭望世界的窗口、教育科研的资源、决策管理的参谋、借鉴参考的平台。本刊具有资料保存价值。本刊特色: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特色,国内外信息并重,突出可借鉴性,力求为我所用,具有前瞻性,内容上分层次,能适合管理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同口味,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经验的权威刊物。本刊大力推介国内外办学经验和教改动向,直面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有所借鉴,成为他们获得权威、鲜活、前卫、及时和可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最新动态的独特窗口,同时为中外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公平与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

    方超张又文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公平涉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与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进程,故值得学术研究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对不同儿童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基准估计揭示了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与本地-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间可能存在负相关性的关系,但未有明显证据表明本地儿童的学业表现优于流动儿童,稳健性检验则发现似不相关回归更富估计效率;(2)利用分样本回归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生均财政经费拨款有利于提高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结果表现;(3)利用分位数回归发现本地儿童在各分位点上的学业表现高于流动儿童,但估计结果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MM分解发现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具有"天花板效应"的鲜明特征.

    流动儿童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义务教育似不相关回归

    新课程视域下项目式学习行动路径的建构

    蒋硕胡佳怡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视域下,以项目式学习为代表的新教育手段回归教材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以欧美现代教育为蓝本的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实践中存在实施途径匮乏、实施目标不匹配、实施内容脱离课程教材、结构视角单一等问题.为此,研究者从"项目"这一词汇在教育学和社会实践两个范畴的发展阶段辨析开始,就中国式现代化对教学改革的需要、项目式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表达、回归教材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教育改革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基于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视角,提出开展项目执行架构的教育化改造,建构基于教材单元的项目式学习行动路径,倡导规模型应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项目式学习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大规模实施提供理论支撑.由此,助力学生在习得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有效的学习行动,建立科学的探究学习范式,即发现问题、制定计划、探究实践、反思改进、迭代提升,获得融入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新课程项目式学习教材单元新课标教育化改造

    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可接受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王冰黄晓琴王进军郭彦麟...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版本众多,为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提供了更多参考,但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了选择困难.为此,研究者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使用后评价理论,筛选了6个维度,从24个角度,根据63项赋分标准,按照计算出的指标权重,构建了一套教材可接受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 7 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每套教材的特色.据此提出编写小学英语教材应当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追求语言的地道性,融入网络技术,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拓展配套教材,融合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选用国外教材时需考虑文化适应性;鼓励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资源更加丰富实用.

    小学英语教材可接受度指标体系教材评价教材编写教材选用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共同体视域下国际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尚利娜马运朋崔永锋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作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其数字素养培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以国际上5个典型教师数字素养培养项目为多案例研究对象,在"教师共同体"的考察视角下,基于活动理论从主体、目标、共同体、工具、规则和社会分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梳理出四个培养项目设计特征:以实践导向的设计为理念,加强共同参与的培训主体,具有完备的支持性条件,制定结构化的过程模型.据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探索教师数字素养的校本研修模式,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专业支持,创建相关支撑机制,营造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群体文化,不断改进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教育.

    教师共同体教师数字素养活动理论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

    美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理念、实践与启示

    陈伟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国家认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对维护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美国是世界上实施国家认同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对美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美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融合、反对种族偏见以及公民教育三方面,形成了培养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促进公平正义的民族观以及追求公民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家认同教育观.基于研究发现,为我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提出相关建议,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深化、多元一体的民族融合以及对教育创新的资源整合策略实施三方面,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形成坚定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未来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美国多元文化国家认同中小学认同教育

    多元共治:英国中小学体育治理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尤陆颖王璐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运动不仅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还对他们的学业成就、意志品质、生活习惯以及人际交往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快餐流行、电子产品普及的背景下,英国中小学生面临着肥胖、久坐、运动水平不足等问题.在不断优化中小学体育治理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通过构建由多部门、中小学校、体育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形成引领中小学体育政策宏观走向的决策机制,协同推进中小学体育政策落实的实施机制,衡量学校体育政策实施效果与改进方向的评估机制,通过凝聚利益表达共识、构造整体性治理框架、发挥基层型组织治理活力的路径,实现了多元主体的优势互补,有效应对了中小学体育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激发了底层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活力,对健全我国"协同育人"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英国中小学体育治理多元参与家校合作

    瑞典课后服务的"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举措及其启示

    袁丹段雨薇方征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普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紧迫任务.作为课后服务领域的先行者,瑞典通过全面的政策支持、明确的课程任务、专业的教师培养和持续的质量监督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质量保障举措框架,保障了瑞典课后服务的质量.基于瑞典课后服务质量保障举措的实践,可得出四点启示:完善法规与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制定课后服务教师能力标准,构建开放的管理体系.

    瑞典课后服务教育质量教师教育教育管理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