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面有人/无人舰艇协同控制问题初探

    王琦冯伟强孔维玮蔡成涛...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化无人舰艇在军事领域不断发展与应用,有人节点与无人节点的协同控制成为最大化发挥作战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对无人舰艇、有人舰艇以及有人/无人舰艇协同作战的优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感知-调整-决策-行动(Observe-Orent-Decide-Act,OODA)的混合式协同决策中水面有人/无人舰艇协同控制框架,该框架描述了有人节点与无人节点在协同决策控制中的交互部分与无人节点和有人节点的具体分工与流程.最后本文对协同侦察预警与协同作战攻击2个特定任务场景在OODA不同层面的协同进行阐述与分析.

    无人舰艇集群有人/无人协同协同控制

    一种基于脉冲方位的多普勒解要素方法

    杨刚邢博郭启超董永峰...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船发射的主动声呐脉冲信号声源级高,频带窄,信噪比高,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声呐脉冲信号的方位和频率信息从而有利于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本文针对发射主动脉冲的水下目标,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声呐脉冲方位的多普勒解要素方法,首先估计主动脉冲信号时间位置及频率,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将每一个脉冲的时刻、方位、频率以及本平台相应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等要素组成的多维向量,视作样本空间中的一个点,根据各要素间的函数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从而获得目标运动要素的估计值.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提出的频率估计方法精度满足目标运动分析的要求;仿真验证了基于非线性回归的脉冲方位-频率目标运动分析算法整体的有效性.

    主动脉冲多普勒解要素非线性回归

    舰载相控阵雷达天线舱均温性设计研究

    唐文辉杨志昆孟庆芹张毅...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舰载相控阵雷达天线舱的温度控制设计,本文对舰载旋转相控阵雷达天线舱的热负荷进行理论计算,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天线舱通风设计,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天线舱均温性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天线舱内部环境温度不超过33.95℃,竖直方向温度梯度最大为7.39 ℃,人员维修所处区域竖直方向温差小于4 ℃,均温性满足雷达工作要求.

    相控阵雷达天线舱均温性温度梯度

    固定式平台吊机基座疲劳分析研究

    陈帮胡冰楠邓潇潇马海凤...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固定式平台吊机基座结构,计算吊机基座在起升载荷及风载荷作用下,以及不同的吊机吊臂水平旋转角度下的疲劳强度.总结一种基于风向概率分布,吊机基座疲劳分析的方法.在吊机起升载荷工况下采用S-N曲线法进行疲劳分析;在风载荷工况下根据风向概率分布图,采用S-N曲线法进行疲劳分析.然后对相同位置处的疲劳损伤值进行叠加,并与直接组合吊机起升载荷及风载荷下的疲劳损伤值结果进行对比.该分析方法可为其他在风载荷及循环载荷下的固定式平台局部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提供参考.

    吊机基座风载荷S-N曲线疲劳损伤

    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主推进机械装置可靠性评估

    仲崇丽刘华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评估指标间的相关性,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多维评估指标获取准确的可靠性评估结果,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主推进机械装置可靠性评估方法.采集海量船舶主推进机械装置运行相关数据,获取初始评估指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因子分析法分析初始指标间的相关性,选取相互独立的评估指标构建最终的船舶主推进机械装置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支持向量机构建可靠性评估模型,将多维评估指标数据输入评估模型内,通过核函数将多维评估指标数据映射至高维空间内进行分类,输出可靠性评估等级.实验结果显示:选择的评估指标的方差解释均在0.8以上,说明所选评估指标信息量保全较多;评估结果与其研究对象实际运行情况完全一致,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数据挖掘推进机械装置可靠性评估因子分析法指标体系支持向量机

    一种船舶油耗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程力杨晶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运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船舶油耗进行自动检测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船舶航线规划提供数据基础.本文提出一种船舶油耗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架构,阐述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船舶油量传感器,对船舶油耗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流程进行研究,分析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机制,最后对不同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油耗进行测量.本文设计的船舶油耗自动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实时性和稳定性.

    油耗自动检测温度补偿传感器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船舶装配过程虚拟仿真研究

    郎世峥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船舶装配的物理化实验,提供装配过程的可视化和交互式设计,提前发现潜在装配问题,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船舶装配过程虚拟仿真方法.构建船舶装配过程虚拟仿真的数字孪生架构,数字空间通过交互接口接收物理空间反馈的船舶装配过程各项工艺数据,通过装配工艺的数字孪生映射,构建船舶装配数字孪生模型,并结合包围盒方法和改进A*算法进行船舶装配体的碰撞检测、装配路径规划,实现船舶装配过程中多种装配工艺规划与虚拟仿真,根据虚拟仿真结果,为物理空间的船舶装配提供高效且合理的装配工艺指导意见,并以文件的形式通过交互接口传递至物理空间,用于更优质地达成实际船舶装配需求.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纠正错误船舶装配顺序,引导待装配体顺利到达并完美嵌入理想装配位置,实现无碰撞装配.

    数字孪生技术船舶装配过程碰撞检测路径规划

    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系统设计

    王志宽张成全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避免船舶AIS数据内噪声对船舶流量检测干扰,准确、实时实现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设计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系统.采集模块采集海上航线船舶AIS数据,使用逻辑分析模块内的船舶交通流状态空间模型,获取当前海上航线船舶交通流空间状态,卡尔曼滤波算法将上一个航线船舶交通流空间状态作为观测向量,同时抑制船舶交通流空间状态观测向量内干扰噪声,建立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模型,不断更新海上航线船舶流量空间状态转移矩阵,推理当前时刻船舶交通流量空间状态,得到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强的船舶AIS数据获取能力,可准确获得海上航线船舶流量状态,并有效检测不同时刻船舶流量,应用效果较好.

    船舶流量智能交通检测系统空间状态卡尔曼滤波

    基于G-MSRCR算法的水下图像增强研究

    刘飞跃沈靖夫柳淳张元良...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采集的图像存在色偏严重、对比度偏低的现象,本文提出 一种基于自适应直方图拉伸和改进MSRCR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采用白平衡调整图像的颜色温度尽可能地消除色偏,其次通过设计的自适应HE分段函数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色彩平衡处理从而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然后使用增加了对比度增强的MSRCR对图像进行色彩恢复和对比度增强,最后通过新的AGCWD对图像进行对比度调整从而使最终获得的图像色彩平衡,明暗分明.为了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水下真实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并且选取最近几年的算法进行参考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对于水下色偏严重、对比度不高的图像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增强后的图像质量增加、色偏减少、清晰度更高.

    水下图像增强MSRCR白平衡AGCWD颜色校正

    时空轨迹数据下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张晓宇刘春晓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船舶会遇产生的碰撞现象,提出时空轨迹数据下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以AIS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为依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海量的AIS信息中采集出有效的海上船舶航行轨迹点,并依据提取的数据,实现海上船舶会遇识别,结合识别的海上船舶会遇情况,选取会遇距离最小、会遇时间最短、与目标船舶之间的间距以及船速比4项参数,完成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的构建.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识别多种船舶会遇场景,并在船舶会遇时精准判断船舶危险度,对危险船舶进行避让.

    时空轨迹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会遇场景